高三地理複習及答題方法

  高考已然臨近,所有的高考考生都已沉浸在緊張的複習最後階段,下面是小編幫助廣大高三同學們整理的關於高三地理複習的方法,希望同學們多多借鑑!提高自己的地理成績,不僅是高三學生哦,高一、高二的同學也要多多的學習哦!

  複習攻略一:反覆看地圖

  就學生反饋的情況看,在區域地理複習時,對“區域位置”的判斷和“區域特點”的掌握,以及自然地理中對地球運動和大氣運動的掌握上還有所欠缺。要學好區域地理,就一定要反覆看地圖,每天都要看。這樣腦子裡就裝入了一張地圖,隨時都可以開啟,並能找到你要找的確切位置。

  複習攻略二:主動去探究

  在做題過程中,一定要善於思考,遇到疑難問題時隨時記錄,認真歸納、總結,自己探索出做題規律,堅持一段時間,就一定會有所收穫。李老師說:“現在同學們思考的時間太少,如果總是被動地去接受老師所傳授的知識,而不是主動去探究,那是達不到好的學習效果的。”而對地球運動和大氣運動的學習,就要求同學們去摸透基本原理,原理都弄清楚了,各類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複習攻略三:靈活運用所學解決問題

  通過對歷屆高考文綜試題的分析發現,命題人越來越注重對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的考察,考題也出得比較靈活。比如,現在國際間的能源合作備受關注,考題可能會向你提供幾條我國與東南亞國家能源合作鋪設管道的設計方案,讓你選擇並說明理由。這就需要從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地形、氣候、市場保障、資源保障、生態環境等多方面進行思考,在自己腦海中形成一個框架,再加以整合、篩選,組織好自己的答案。

  複習攻略四:不一定“題海戰術”

  第二輪複習要掌握重點,查漏補缺,做題要適量,做多了不見得就好。尤其是某些質量不高的題,做多了腦子容易亂。儘可能給自己留出時間理清思路。

  答題別用大白話

  對於目前的複習,邵老師建議學生加強空間概念,多角度思考問題。抓住知識點,以理解原理為主,不要輕易追求難度。

  本週核心知識為地圖、地球和地球圈層。

  “地圖”複習主要把握比例尺的理解和應用、方向的判定兩個知識點。“地球”則掌握時間的計算、週期的範圍界定、地球運動地理意義的理解和應用。“圈層”的重點則是地形、地質、天氣、氣候、水迴圈和洋流。

  技巧:答題別用大白話

  二輪複習,對每個專題邵老師都準備了一份考題給學生,從中查詢學生存在的問題。他發現,部分學生理解了知識原理,但是說不明白,答題不規範,尤其是自然地理簡答題,一些學生不用專業術語,要點也不全面,這在高考中必然失分。

  舉例來說,“太陽直射北半球時,問北半球晝夜長短分佈規律”這樣一道題,學生往往只回答“晝長夜短”。正確的回答應是“北半球各地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北極圈周圍出現極晝現象。”

  “北半球各地”這個詞看似沒用,其實很關鍵,是答案要點的一部分,不能缺失。

  再比如,“同一經線上的兩點,A點在B點的哪個方向”這道題,回答時不能說“南方”或“北方”,正確的地理術語是“正南”或“正北”。邵老師提醒考生,在高考中,生活語言是不規範的,評卷老師可以不給分或者少給分。因此,考生在日常考試練習中,首先要構建答題思路模式,答案要點化、規範化,用學科語言答題,做到準確到位。***記者 李鳳***

  圖表是不變的主題

  二輪複習,主要是對知識體系結構進行整合,圍繞現實和熱點問題拓展知識。

  考生在複習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側重點:

  1、一輪複習後發現,學生基礎知識大都掌握,但是審題不嚴,歸納與綜合能力差,讀圖分析、填圖繪圖的技能不熟練,答題時不善於運用地理術語,答不到要點是目前的主要問題。

  2、加強地理圖表的複習與訓練。地理圖表是地理高考命題中不變的主題,更是綜合測試的重要內容。除常見圖表外, 區域地圖近幾年出現的新特點是考查的“小區域”範圍進一步縮小,而且出現虛擬區域地圖,這類題目,考生不需給定或判定一個具體地區,只需根據試題提供的素材和背景知識,分析所給地區的自然、人文和經濟,完成試題的解答和判讀。

  3、關注學科熱點問題,注意跨學科知識的滲透和聯絡。從地理學科內綜合來看,人地關係仍然是主要熱點、焦點。

  針對地理學科特點,具體做法是:

  1、討論:傾聽不同意見,從不同思維方法中得到啟發,培養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

  2、反思:總結得出結論的條件、依據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解題的思維分析。

  3、辨析:對於常見題型,要排除已有的暗示影響,獨立思考,辨別正誤。

  4、質疑:質疑問題,大膽挑剔,養成多層面思考、多角度思考的意識。

  以上就是關於高三地理的複習全攻略。學習資訊網溫馨提示:高考臨近,請同學調養好自己的身體,保持良好的心態,沉著冷靜面對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