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文言文的有效學習方法

  雖然同學們從小學階段就開始接觸古詩詞,對古代文化有一定的瞭解,可文言文是同學們上了初一才接觸到,而且是跟古詩詞不同的另一種表達方式。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一

  一、重誦讀

  誦讀是語文教學的根本,在現代文教學中,誦讀主要是讓學生能讀出情、讀出境,而文言文教學,首先得讓學生能夠讀懂意,才能入情入境,所以,文言文教學中誦讀是至關重要的。我想,這一點是每一位語文老師都非常重視的,各位前輩也進行了各種嘗試:採用各種朗讀方式,如:齊讀、男女聲分別讀、個別學生讀等。我比較喜歡讓學生小組合作朗讀,他們時而齊讀,時而分開,時而接力,時而和聲,給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又可以形成小組間的良性競爭。我還喜歡利用多媒體的優勢,給學生配以畫面、視訊、古箏古琴曲等,有時也會在名家範讀時,刪除一段讓學生續讀,讓學生們也過把“名家癮”。總之,多種朗讀方式和手段的使用,都是為了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願意走近文言文,樂於親近文言文。

  二、授方法

  文言文是中考的必考內容,所以在我們的課堂上總是急功近利地讓學生記憶背誦字、詞、句的翻譯,美其名曰“落實基礎”,說實話,很多時候我也是這樣做的,學生基礎確實落實得不錯,看到大家翻譯的句子一字不差,有欣慰,但更多的是轉念之後的悲哀,學生們這樣機械地記憶和機器有什麼區別,這難道就是我們口中常說的“以學生為主體”嗎?這樣的學習,學生怎麼可能會喜歡文言文呢?

  我嘗試著減輕學生的負擔:從初三下來後,我嘗試著給初一的學生提綱挈領的講授文言文學習的方法、技巧,手把手的交給他們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總結。主要分為兩個方面:

  1、詞語:

  從《童趣》開始,我幫助學生一起總結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的文言現象和“之、於、其、以、而、則、為、乎” 八個虛詞的用法。一個學期下來,大部分學生已經能夠獨立總結文言現象了,一年下來,八個虛詞的幾種常用方法,學生們也已基本掌握。每篇文言文講完後,我都要上一節總結課,讓學生小組總結以上內容,然後到黑板板書,每次學生們都是爭先恐後,看著學生們為了爭黑板上的一席之地而不惜“朋友反目”,我由衷地高興。

  2、翻譯:

  句子翻譯要求“信、達、雅”,我幫助學生將句子翻譯,總結成這樣幾種方法:對譯法、保留法、替換法、刪減法、增補法、調序法,在實際應用中,隨時點評總結,讓學生不再單純地去死記硬背,從最初的丟三落四到現在大部分學生都能在註釋的幫助下準確翻譯文章,學生漸漸感到翻譯句子也不是那麼高不可攀、枯燥乏味。

  三、賞美點

  文言文教學不再是讀讀課文、解詞譯句那麼單一,文言文中有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有著瑰麗秀美的自然風光,有著令人欽佩的寬廣胸襟,這些才是文言文學習真正的“精髓”。不要把文言文教學孤立起來,在文言文教學中同樣要重視聽說讀寫的訓練,要讓文言文教學和現代文、作文教學融為一體,幫助學生把握美點,從而讓學生感受美。

  1、景美:

  在中學語文課本中精選了不少寫景的散文,這些散文用短小精悍的語言將祖國的大好河山勾勒得細緻入微,如臨其境。在此次學習中,我看到了很多優秀的前輩,在文言文教學中作出了自己的嘗試,對我印象最深的有這樣幾點:

  抓住具有表現力的詞句,讓學生品味賞析文章語言的妙處,透過詞句的理解,從而用心去感受美景。例如:宋彥琳老師在講授《岳陽樓記》時,就讓學生效仿賈島和王安石,對文章的三四自然節進行煉字,既加深了學生對文章所描寫景物的理解,同時也鍛鍊了學生品讀文章的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真正和現代文閱讀、寫作融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同樣是宋彥琳老師的《岳陽樓記》,她在讓學生賞析文章的時候,讓學生髮揮想象力,根據自己的畫作描繪洞庭湖的景象,,還有對三四自然節兩幅圖畫的描繪,這種方法在古詩詞教學中常用,沒想到也可以將它用到寫景的文言文教學中,師生可以共同展開想象描繪,既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同時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也得到了訓練。

  通過比較閱讀,抓住景物的特點,領略景物的美。在張國強老師的《小石潭記》中,他將《與朱元思書》和《水經注》裡的寫水的文字與《小石潭記》相比,讓學生在比較中領略水之美,感受古人對文字的駕馭能力。

  2、人美:

  在課本選取的不少文言文中,都展示了作者的傲氣風骨和人性美德,這些應當被我們一直傳承下去的,所以,在文言文的講授中,要將古仁人的警句與現代人生的智慧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人性美。

  四、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其實以上的三點也都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在這裡,我主要是想說一下,在導語設計時可以借用多媒體的優勢,吸引學生興趣。

  在講授文言文時,我總是喜歡設計一些小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興趣,比如:在講寫景的散文時,我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文章內容,構思一份導遊詞,由一位同學主講,這樣能夠加深學生對文字的理解,也可以鍛鍊他們說話、寫作的能力。

  文言文表面看似枯燥,但細細品味,卻是濃香醇厚的,只要我們老師,重誦讀、授方法、賞美點、激興趣,我相信,學生們一定能學好文言文。

  二

  在文言文學習的過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養成良好的學習文言文的習慣,那麼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按照“三步走”的學習方法,更快速地提取出文言文中的有效資訊。那麼,“三步走”究竟怎麼走呢?

  第一步:不求甚解識大意。當拿到一篇文言文時,我們要先粗讀一遍,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遇到不會的字詞跳過去,直接閱讀下文。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能夠培養學生對於一篇文章資訊的提取能力;二是當遇到不會時,學生會糾結在那裡,失去了對文言文的閱讀興趣。那麼,當我們大致讀懂了一篇文言文之後還是不能完全地理解文言文的深意,這就需要我們進行第二步。

  第二步:咬文嚼字解字詞。第一遍粗讀之後,不會的字詞就像是平坦路上的小石子一樣,把我們的雙腳咯的生疼,在這一步中,我們要掃除這些限制我們的障礙,徹底理解文言文的內容。在這一步中,學生要結合書下注釋,理解重點字詞的含義,並積累這些字詞,為以後的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三步:深入思考求真意。我們閱讀文言文是為了讀懂它,並且明確它告訴我們的關於人生的道理。我們古代的祖先是非常具有智慧的,這種智慧往往通過文言文和漢字傳遞給我們,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掌握古人的智慧,把它應用到作文或是生活中去。

  此外,讀、想、查、摘、記的方法

  圈點勾畫,結合語境,反覆揣摩,找出自己暫時還無法理解的東西,對那些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地方,一定要加倍注意。

  歸納整理時可以從特殊字詞的注音、一詞多義、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成語典故、重點語句以及文化常識等個方面來進行,每個單項都可以自行規定一種特殊的符號,以提高學習效益。

  用“①②③”表示一詞多義;用“※”表示名詞作狀語;用“#”表示使動用法;用“⊙”表示意動用法;用“≠”表示古今異義;用“=”表示通假字;用“@”表示成語典故;用“★”特殊句式„„當然,無論做什麼整理,都必須積累相應的例句,否則,你的知識點就成了無本之木和無源之水„„

  “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只要你持之以恆,我深信,三年下來,你一定會卓爾不群,令人刮目相看!

  三

  針對小升初之後面臨的一個最新知識點——文言文閱讀,很多孩子和家長都有疑惑,覺得這部分內容不好處理,難以把握,甚至無從下手。其實初中語文當中的文言文閱讀並不像高中會遇到的文言文閱讀那麼深奧晦澀,一般課外的文言文閱讀都是一個小的歷史故事***寓言故事***,或者是一個成語的最早出處,或者是對一個歷史人物有關的事件簡單的描述這樣的一段文字,在課堂內外,只要掌握了分析文言實詞以及翻譯句子的方法,加之記憶一定數量的文言實詞的含義並在做題的時候加以靈活運用,這些有關翻譯的題目並不是特別困難。至於文言文閱讀的最後一題——文字理解題,和現代文閱讀類似,只有讀懂了文字材料,才能從中挖掘這段文字作者想要傳達給讀者的內容,諸如人物性格特徵,諸如告訴我們一個人生的道理或者作者的觀點態度等等。

  升入初中以後,大部分學校的期中期末試題會是一段比較簡單的課外文言文閱讀,到了中考的時候,會考察當年《中考說明》中囊括的多篇課內文言文當中的一篇,這實際上可以說幾乎是白給分的題目,所以友情提示大家在課上老師講文言文閱讀的時候千萬要注意聽講,讓課內的文言文篇目不存在任何盲點和漏洞;在老師講課外文言文閱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聽實詞解釋,聽文言文的有關知識,諸如通假字、古今異義、特殊句式、一詞多義等內容,好的積累、好的技巧才是成功的關鍵!

  基於此,建議剛升入初一年級的同學手邊備一本如《初中文言文全解》、《初中文言文一本通》之類的書,同時要注意書籍的使用方法:遇到文言文閱讀,先自己嘗試翻譯,不會的地方一定要重點標明,在上課時候這部分內容一定要仔細聽講,反覆複習,這樣才能達到“預習-聽講-複習-鞏固”一條龍完整的學習效果。另外,學有餘力的同學,可以備一本《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王力等著,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方便自己在課外閱讀文言文的時候查詢實詞或者虛詞的含義,積累更多的知識。

  另外,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找一些比較簡單易懂的書籍來讀,如《史記》、《世說新語》等,找一個全譯本和一個正常版本***沒有翻譯的***,這樣比照著閱讀,相信你的文言文功底會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