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一位出色的教師應該能夠合理運用學習策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下面,這裡給大家帶來數學常用的教學方法。

  尊重學生的想法

  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語言和思維的發展又是密切相關的。而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又表現為不同步性,分析問題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達不出來,再加上數學學科特有的抽象性、邏輯性,使學生更是感到無從說起。

  針對這種情況,作為教師首先要不斷鼓勵學生,使他們敢說、愛說,怎樣想就怎樣說,說錯了重說,培養學生慢慢學會說話。其次,課堂中還應充分利用討論的機會,鍛鍊學生去說。在教學過程中,一些簡單的例題可由學生模仿教師到講臺上給大家講解,說說自己對知識的理解,為什麼這樣理解,表達出自己的思維過程。

  引導驗證,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鼓勵大膽猜想,引導驗證。教師引導學生自主運用“猜想—驗證”過程,也是學生認知經歷“不平衡—自主探究—問題解決—平衡”的過程。例如,我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兩個不同的影象,問同學們:這兩個圖形誰的面積大呢?猜想一下,誰的面積大?然後,學生彙報。我適時追問學生比較的方法,課件配合演示重疊法。接著,我給學生提供學具***長方形、圓片、正方形、透明方格紙***,讓學生動手拼擺,合作探究哪個圖形的面積大。

  我預設了學生可能出現的幾種情況:A.用小正方形一個一個挨著擺的,把圖形鋪滿,有的先用圖片擺出長方形的寬,再擺出長,計算幾個幾。師:你們認為哪種擺法快?B.用圓片來擺,方法同上。C.用長方形擺。D.用了不同的圖形擺。E.用數方格的方法。這個設計意圖在於激發認知衝突後,提供學具,引導操作,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經歷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用正方形表示面積單位的過程。體驗統一面積單位不僅要統一圖形,還要統一方格大小。

  組織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不同於以往的班級授課式的教學方法,是在以往教學基礎上的創新。教師讓學生參與探究學習的機會增加,從“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變為學生自己發言,不再被條條框框束縛,大膽表達自己的思想,解放個性。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改提倡的學習方式,被廣泛地採用,但是教師在實施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不正確的做法,導致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無效性。例如,教師理解片面,為了合作學習而組織合作學習,即教師在教學中然後,學生不考慮教材內容、學生學習情況等因素,在完成講課的內容後,就讓學生開展小組討論,沒有重視學生的合作學習狀態如何。有的小組合作成員沒有良好的溝通;有的學生在趁機偷懶,說悄悄話、吵鬧。這些形式上的合作缺乏實質的內容,起不到合作學習的效果,只停留在表面,教師對此缺乏深刻認識。

  以往的班級授課制針對學生的教育面窄,一節課只有個別學生能參與教學互動,多數學生沒有發言和參與的機會。小組合作學習能讓全班學生都積極參與進來,主動地探究思考。教師要把全班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前後桌、六人一組等等都可以。教師給出學習的任務,讓學生討論研究,教師不做過多幹涉。對於學生而言,要積極參與並做到四個學會: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學會傾聽他人的發言;學會評判他人的觀點;學會接受他人的意見。每一次合作學習,學生都積極參與,這樣就能逐漸養成習慣。通過集體的學習,學生能看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之處,互相取長補短,同學共同學習和提高,培養了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善於觀察學生,能看出他們存在的共同的問題,發現自己教學中忽略的地方等等,或者在巡視過程中對學生錯誤的思維進行糾正。在每次小組合作學習結束後,教師要進行資訊的收集和反饋,對自己和學生進行評價,反思合作學習的成功和失敗之處,針對每個小組的情況進行指導,努力建設小組合作學習的良性迴圈。

  給學生樹立信心

  教師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也要相信自己的學生,在“三為主”高效課堂的模式下,學生已經具備了自學的能力。因此,教師應大膽放手,給學生一個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這樣既能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過程,也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提高學習效率。自學檢測表明學生的自學是有效的。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來驗證這個公式,從而透徹地理解公式的形成過程。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提高了實踐能力,形成了應用意識,為後續學習奠定了基礎。

  《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數學自學能力的培養,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目標之一。”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可塑性較強,是培養各種學習品質和能力,發展智力的良好時期。應該按照教育學家葉聖陶先生提出的“教是為了不用教”為目標,改革教學方法,使學生由“學會”轉化為“會學”。

  注意新課匯入要新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應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匯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鬆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數學。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匯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匯入,採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