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生物探究活動中正確對待學生的錯誤

  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活動時,經常會遇到學生犯錯誤的情況,這時教師應順勢引導,幫助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生物探究活動中允許學生犯錯

  義務教育生物課程的理念之一是“倡導探究性學習”,在開展的各種探究活動中,學生的思維活躍,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作為教師應以寬容的心態,允許學生犯錯誤。

  1.給學生在錯誤中學習的機會

  比如在學習“使用顯微鏡”一節的內容時,教師往往先要求學生,聽教師講解如何使用顯微鏡,教師一般要花費10-15分鐘的時間,反覆強調使用顯微鏡的注意事項,然後放手讓學生進行操作,結果會發現至少有半數的學生,對剛剛教師反覆強調的事項,根本沒有聽進去,又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這是因為初中生剛剛進入青春期,自我意識逐漸產生,獨立性日益增強,他們渴望獨立的願望日益變得強烈,不願意事事處處受到家長和老師的控制和約束,這是青春期心理特徵的突出表現。

  筆者在對這節課教學時,給學生在錯誤學習的機會。關於如何使用顯微鏡,教師不做任何的講解,只要求學生自己閱讀教材中有關的內容,然後就讓他們進行操作。這時教師明明知道絕大部分的學生無法在顯微鏡中觀察到細胞,但這個過程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獨立的意識,同時也使他們感到閱讀的重要性。在學生遇到挫折後,教師再來指出錯誤的原因,講解正確的操作方法,學生就容易接受,並且注意力也很高。

  人生是一個積累個體經驗的過程。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既需要把教師的忠告當作自己的間接經驗,更少不了從自己親身的經歷中得來的直接經驗。只有他們切身體會到自己那樣做不對,教師的告誡才不會當成耳旁風。

  2.允許學生打破常規的做法

  初中生物教材中有許多經典的實驗,一定要求學生完全按照其中的步驟做嗎?如在“製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中,有少數學生直接將碘液滴在洋蔥表皮上,然後蓋上蓋玻片。筆者在教學中,沒有制止他們的這種做法,而是讓他們將這兩種方法進行比較,結果學生髮現這樣的染色方法比常規的做法速度快,而且效果好。在講評時我先肯定他們在實驗中的探索精神,然後指出教材中的是常規的做法,可用於做各種材料臨時裝片的製作,因為有些材料是不能直接染色的。應該用什麼方法,需要通過實驗來驗證。

  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思維活躍,精力旺盛,頭腦中的條條框框少,這是創造力發展的前提條件。如果教師一味地要求學生完全按照常規,則可能使學生做事縮手縮腳,成為只會照搬課本的書呆子。

  3.鼓勵學生打斷教師的講課質疑

  在課堂中教師是具有權威性的,一般不允許學生在教師講課過程中插話,有問題等老師講完後或下課再問。但在學生聽課的過程中,頭腦中隨時會產生一些問題,產生問題的瞬間是學生求知慾最強的時刻,如果要求學生在教師講完課後再提,可能問題已忘記,或者被更有趣的事所吸引,不再想問。久而久之學生就失去了對問題的敏感性,成為裝載知識的容器。另一方面學生在聽課時能提出有關的問題,說明他在用心聽講,並在積極地思維,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式。筆者在教學中允許並鼓勵學生打斷教師的講課質疑,學生有疑問,只要舉手示意,教師就會給學生機會。這要求教師不僅要有寬容的心態,也要有較精的專業知識和較廣的知識面,以及較強的應變能力,要儘可能地將學生的提問融合到教學過程中,讓更多學生受益,儘可能地使課堂連貫性得以持續。在這種師生互動中,教師的學習也會被推動,形成師生共同成長的氛圍。

  4.學生犯錯誤是有底線的

  允許學生犯錯誤,並不是允許他們在課堂活動中可以為所欲為。雖然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認識社會的能力尚不完善,容易接受社會反面因素的影響;而且現在中學生的學習負擔過重,常給他們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由於過分注重結果,使有些學生體會不到學習的興趣,有時會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反抗情緒,容易產生各種不良行為。但對於活動中那些隨意破壞活動規則、實驗操作時故意破壞儀器等行為必須堅決制止,因此允許學生犯錯誤是有底線的。

  高中生物探究活動中正確對待學生的錯誤

  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而要增長這“一智”,就必須認識到錯誤,並能糾正錯誤,人就是在不斷糾正錯誤的過程中進步的。中學生的思想容易受所接觸到的事物區域性的影響,分析問題膚淺,容易以片面代替全面,往往作出錯誤的判斷。所以教師幫助學生認識糾正錯誤,是十分必要的。根據學生所犯錯誤的不同,糾正的方式也不同,一般有冷處理和熱處理兩種方式。

  1.冷處理:是指發現學生犯錯誤後,不馬上給予糾正,而是通過活動使學生自己感知錯誤,從而認同正確的事物。這種方式一般用於糾正知識性的錯誤。

  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安排“嘗試對11種動物進行分類”的探究活動,依據前面所學的知識,學生通常是根據動物的生活環境、長了幾條腿、食性等,將這11種動物分開,這顯然是不科學的,但學生確實是把這11種動物分開了。如果教師此時馬上就指出錯誤,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會受到打擊,而且教材在前面的內容也是將動物按環境分開的,所以他們肯定也不服氣。如何使學生心服口服呢?筆者在教學中,在學生分類完畢後,讓他們再加入蛇、鯨、蝙蝠、蝦等幾種動物,結果學生髮現按照他們的分法,蛇與蚯蚓是一類,鯨與魚是一類,蝙蝠與蜜蜂同類,蝦與青蛙同類,這與他們已有的生活常識是矛盾的,使他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分類的過程,這時教師再來點撥,形成正確的分類框架,學生就會接受,並且還能形成較強的印象。

  2.熱處理:是指發現學生犯錯誤後,要及時給予糾正,不能讓錯誤蔓延。這種方式一般用於糾正學生在活動中違反規則的錯誤。

  在活動中如果有人破壞了規則,而沒有得到及時的制止,有些人就會從眾效仿,認為規則可隨時破壞,則出現更多的人違反規則。如果這樣,整個活動就可能因為一些人不遵守規則,造成活動場面混亂,導致活動失敗,所以對於違反規則的錯誤必須及時予以糾正。在糾正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暗示。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獨立性、成人感出現的同時,自覺性和自制性也得到了加強,他們主觀上希望自己能隨時自覺地遵守規則,力盡義務,但客觀上又往往難以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時會魯莽行事。所以對於剛剛出現的違反規則的錯誤,教師可以通過眼神、講課的語調、停頓等方式,給予提醒暗示,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改正。而且往往率先違反規則的學生,逆反心理較強,通過暗示的方式可以避免衝突,為後面的教育留有餘地。

  ***2***堅決制止。一旦暗示無效,教師就必須堅決的對錯誤的行為提出批評。一方面堅決制止了錯誤的行為;另一方面也向全體學生亮明瞭教師的態度。特別是在與學生剛剛接觸的前幾周,學生也再摸老師的底線,觀察老師對課堂紀律的忍耐度,他們會依據不同教師的要求,在課堂中有不同的表現。所以開學頭幾周的課堂行為,對整個學年的紀律和成效是具有決定性影響的。

  ***3***個別談話。對於活動中被點名批評的學生,課後應進行個別談話,一方面指出他犯錯誤的表現,使他感到不是老師與他過不去,消除逆反的心理;另一方面提出希望,使他感到老師沒有放棄他,他以後可以做好。一般經過個別談話的學生能維持一段較好的表現。

  其實每個人都要經歷錯誤——失敗——改正錯誤之後,才能到達了成功。這是一個艱辛的過程,只有通過了這個過程,他才會漸漸成長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作為教師就是要幫助學生認識錯誤,改正錯誤,使他們能健康地成長。

  高中生物探究活動中避免同類錯誤再現

  在糾正學生的錯誤行為過程中,還要注意促使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吃一塹,長一智”。

  1.通過活動中系統的訓練,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比如閱讀是重要的學習行為,能夠通過閱讀理解新的知識,掌握知識的要點,是非常重要的。但現在的中學生,閱讀能力不強,有些甚至不會閱讀,因此課本對於他們來說是沒有用處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可以利用課本,強化他們的閱讀能力,使他們感受到閱讀的重要性。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將“練習使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觀察動物細胞”三個實驗安排在一起,並且教材中有圖文並茂的講解,筆者在教學活動中都是由學生先閱讀課本中的有關內容,然後自己嘗試著進行操作,教師不做講解。在第一個“練習使用顯微鏡”的實驗中,幾乎有3/4的學生自己無法通過閱讀了解掌握使用顯微鏡的方法。學生操作失敗後,教師再出場點評,這時最好也不要由教師主講,而是請操作正確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做法,教師可以在關鍵的步驟處問“你是怎麼知道應該這樣做的?”,學生一般會說是課本中某處是這樣寫的,此時教師就要組織全班的學生閱讀課本中的相關內容,並將關鍵的詞語劃出來。這樣不僅強化了操作的規範性,而且使那些開始操作失敗的學生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在隨後的第二個實驗“觀察植物細胞”,仍然採用此方法,由於有了第一次實驗的教訓,這次的閱讀比第一次要認真的多了,有半數以上的學生能通過自己的閱讀,順利地完成實驗。到第三個實驗“觀察動物細胞”,學生能夠通過閱讀,總結出“製作動物細胞的臨時裝片”與“製作植物細胞的臨時裝片”的異同點,說明他們的閱讀能力在活動中得到了提高。

  生物學科的教學特點是探究活動多種多樣,在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設計系列化的活動,為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創設發展的空間,儘量避免不良的學習行為一而再、再而三的影響學生的學習。

  2.通過制定規則,強化活動的紀律

  紀律是活動能順利開展的保證,在活動中學生的行為會出現各種的偏差。教師不能等出了問題才想對策,通過高壓等手段控制學生,這樣會導致學生形成更強的逆反心理,並頻繁出現相同的錯誤。因此,教師對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應有一定的預見性,並在活動前就應該宣佈規則,以及對遵守或違反規則的獎懲方法。這樣才能提高活動的效率,達到活動的目標。在制定規則和獎懲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原則。

  制定規則的原則:

  ***1***明確:準確表達期望學生要達到的目標,是看的見、可衡量的。

  ***2***合理:提出的規則是學生在活動中可以做的到的。闡述時多用積極的語言,以正面引導為主。

  ***3***適量:規則應該少而精,抓住最基本的東西。一般5條是學生容易記住的。

  獎懲的原則是確立規則的權威性,教師在活動中應及時對遵守或違反規則的行為做出獎懲。在獎懲中應以“獎”為主,教師對遵守規則的學生的獎勵,可觸動和帶動違反規則的學生,因為青春期的學生夥伴關係密切,夥伴之間互相模仿、互相影響,甚至可以達到言聽計從的程度。所以教師要善於利用集體的力量,使學生的行為趨於正確的範圍。

  有人說,錯誤是創造的開始,從這個角度上看,錯誤是美麗的。所以, 給學生一個寬容的空間,允許學生犯錯誤,善待學生,幫助學生把錯誤變成創造,使錯誤變得美麗。是我們教師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