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學生物理學習方法

  對於高一的學生來說,掌握好的學習方法是很重要的。下面是小編網路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一***課前預習。就是在上課的前一天晚上對第二天所要學習的課本內容進行預習,通過課前的閱讀了解知識重、難點和疑點,以便上課時有目的地聽講,提高學習效率。通過課前預習,還可以培養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

  ***二***專心上課。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走神。不要自以為是,要虛心向老師請教,不要以為老師講得簡單而放棄聽講,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可以當成是複習、鞏固。儘量與老師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則就等於是完全自學了。另一方面,還要注意學習老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維能力。上課以聽講為主,還要有一個筆記本,有些東西要記下來。知識結構、好的解題方法、好的例題、聽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記下來。課後還要整理筆記,一方面是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還要對筆記作好補充。筆記本不只是記上課老師講的,還要作一些讀書摘記,自己在作業中發現的好題、好的解法也要記在筆記本上,就是同學們常說的“好題本”。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筆記本要進行編號,以後要經常看,要能做到愛不釋手,一直儲存。

  ***三***及時複習。要及時複習鞏固所學知識。對課堂上剛學過的新知識,課後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結論、應用等全過程進行回顧,並與大腦裡已有的相近的舊知識進行對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如果有矛盾就說明還沒有真正弄懂。這時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書學習。在弄懂所學知識的基礎上,要及時完成作業,有能力的同學還可適量地做些課外練習,以檢驗掌握知識的準確程度,鞏固所學知識。

  ***四***獨立做題。要獨立地***指不依賴他人***,保質保量地完成一些題目。題目要有一定的數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質量,就是說要有一定的難度。任何人學習數理化不經過這一關是學不好的。獨立解題,可能有時慢一些,有時走彎路,有時甚至解不出來,但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個初學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另外,對於完成作業要有如下的五點要求:①書寫工整;②作圖規範;③表達清楚;④推理嚴密;⑤計算準確。還有作業批改完發下去以後,有錯的要認真訂正並裝訂儲存好,留待以後複習時用。

  ***五***解決疑難。有什麼疑問或是弄錯的地方要隨手拿專門的本子記下,然後通過再思考琢磨或請教老師和同學來解決。專門的本子命名為“疑難問題記錄本”,記完一本要再換一本,每本都要編號儲存著。

  ***六***系統總結。每學完一個板塊,要把分散在各章的知識點連成線、鋪成面、結成網,使學到的知識系統化、規律化、結構化,這樣運用起來才能聯想暢通、思想活躍。要重視知識結構,要系統地掌握好知識結構,這樣才能把零散的知識系統化起來。大到整個物理的知識結構,小到力學的知識結構,甚至具體到章,如靜力學的知識結構等等。

  ***七***課外學習。閱讀適量的課外書籍,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實踐表明,物理成績優秀的同學,無不閱讀了適量的課外書籍。這是因為,不同的書籍,不同的作者會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來闡述問題,閱讀者可以從各方面加深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學到很多巧妙簡捷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見識一多,思路當然就活了。

  有關物理學習方法推薦:

  第一步:全面想象題目給定的物理過程

  每一道物理題目都給我們展示了一幅物理圖景,解題就是去探索這個物理過程的規律和結果。可是,不論在現實中,還是在題中給出的物理過程往往不是一目瞭然的,因而解題首先要根據題意,通過想象,弄清全部的物理過程,勾畫出一幅完整的物理圖景。

  例:汽車以 15 米 / 秒的速度運動,關閉油門後獲得 3 米 / 秒的加速度,問 8 秒內汽車的位移是多少?

  例:小球以 5 釐米 / 秒 2 得出速度滾上一斜面 , 獲得 3 釐米 / 秒的加速度 , 問 8 秒鐘內小球的位移 是多少 ?

  對此二例 , 如能仔細分析 , 想象汽車是作勻減速運動 , 然後停下來 ; 而小球沿斜面勻 減速上滾到最高點後,又沿斜面下滾,這樣兩個不同的過程,一般學生在解題中的錯誤就會大大減少,對那些涉及知識較多的綜合題,不想象出其全部物理過程,解題時就會感到無從下手,或者出現掛東漏西的現象。有的題目對某些物理過程含而不露,這就更需要我們去想象,才能全面弄清楚。

  例:有一長20cm橫截面積為 0.8cm 2 的均勻玻璃管,一端開口,一端封閉,將其水平放置,由一段水銀柱封閉著一段 10cm 長空氣柱,讓玻璃管繞通過封閉端的豎直軸從靜止開始轉動 , 速度逐漸增大,當轉速增大到多大時,玻璃口只剩下2 cm 的水銀柱?

  它所描述的全部物理過程是:氣柱的壓強與大氣壓相同,所以水銀柱受力平衡。隨著玻璃管的轉動,水銀柱發生離心運動,而逐漸遠離軸,以至使部分水銀從管中丟擲,與此同時,被封閉的氣柱隨之變長。對後一過程,在題目的文字中沒有提及,但化卻與我們解題有著極大的關係。所以在想象過程中,我們千萬不要遺漏了類似的過程。

  在分析、想象物理過程中,要緊扣題意對關鍵字眼要仔細推敲。如:“恰好平衡”、“恰好為零”的“恰好”二字;又如“最大輸出功率”、“最小距離”中的“ 最大”、“最小”二字;再如:“緩慢變化”、“迅速壓縮”的“緩慢”、“迅速”二字等等。這些字眼往往都示意著一個複雜的、變化著的物理過程,如果輕易放過這些字眼,那麼你所想象的物理過程往往是不全面的,或者是完全錯誤的。

  繪製草圖對我們正確分析、想象物理過程有很大的幫助,尤其對那些複雜的物理過程,如能抓住其關鍵形象,並草圖表達***如物體運動軌跡草圖、實驗裝置示意圖、電路圖等等***,這對於進一步分析將有很大的幫助。

  第二步:準確地抓住研究物件

  在完成了鑰匙的第一步,刑弄清了題目給定的全部物理過程後,就要準確確定研究物件,研究物件可以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一個物理過程。

  怎樣才能準確地確定研究物件呢?一般要緊扣題目提出的問題。如:“這些剩餘氣體的壓強是多大?”我們就可直接把“剩餘氣體”作為研究物件,但也有不少題目的研究物件比較隱蔽,那麼我們間接地選定那些已知條件較多的、而且與題目所提的問題又有密切關係的物體或教程作為研究物件。例如:“A內氣體的體積是多大?”若直接選留在A內氣體的體積不太方便,如果選B內的氣體為研究物件,不但知道其溫度、壓強,而且還知道其體積為已知數,同時原來氧氣體除去B內的氣體就是留在A內氣體了,象這樣間接地選擇研究物件的方法在角電學習題中經常用到。

  第三步:挖掘隱蔽條件。

  具有一定難度的物理題目,往往含有隱蔽條件,這些隱蔽條件可隱蔽在題目的已知條件中、要求中、物理過程中、物理圖象中和定律應用範圍中及答案中,如果能及時挖掘這些隱蔽條件,應能夠越過“思維陷井”,突破解題障礙,提高解題速度。

  ***1***由物理概念的內涵中找出隱蔽條件

  物理概念是解題的依據之一,不少題目的部分條件隱含在相關的概念之中,於是可以從分析概念中去挖掘隱含條件,尋求解題方法。

  ***2***由物理現象的分析找出隱含條件。

  物理問題中,有些隱含條件存在於問題敘述的過程之中,只要認真分析題中的物理現象和臨界條件,應能找出隱含條件。

  ***3***由物理過程的分析找出隱含條件。

  物理過程的分析是解題中的重要一環,通過物理過程的分析,可找出問題中物理量之間的內在聯絡和必備條件。

  ***4***由物體運動物理規律的約束找出隱含條件。

  確定物理的運動狀態是解題的依據,而物體的運動狀態往往受一些物理規律的約束。因此,我們可以運用物理在運動過程中所要遵循的物理規律來確定物體的運動狀態這一隱含條件。例:一作斜拋運動的物體,在最高點炸裂為質量相等的兩塊,最高點距地面 19,6 米,爆炸後1 秒鐘,第一塊落到爆炸點的正下方的地面,此處距丟擲點 100 米,問條二塊落在距丟擲點多遠的地面上。***空氣阻力不計。***要求出第二塊落地點距丟擲點的水平距離,就必須知道爆炸後兩塊的運動狀態。本題中這是一個隱含條件,我們可以通過物體在爆炸前後所遵循的物理規律來找出這一隱含條件。爆炸後,如果第一塊做自由落體運動,則它落地的時間為t= = =2 秒,而題中的下落時間是1秒,可以判定第一塊作豎直下拋運動。考慮爆炸前後,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的動量守恆,可以確定第二塊作斜上拋運動。確定物體爆炸前後的運動狀態後,就可以由運動規律和動量定律求解。

  ***5***由題中的數學關係找出隱含條件。

  正確的示意圖不僅能幫助我們理解題意、啟發思路,而且還能通過數學關係找出題中的隱含條件。這種方法不僅在幾何光學中有較多的應用,而且在其它物理問題中也經常應用。

  ***6***由物理中尋找隱含條件。

  有些題目,所設的物理模型是不明確的,不易直接處理,只有恰當地將複雜的模型向隱含的理想化模型轉化,才能使問題解決。

  ***7***從關鍵語句中尋找隱含條件

  在物理題中,常見的關鍵用語有:表現為極值條件的用語,如“最大”、“最小”、“至少”、“剛好”等,它們均隱含著某些物理量可取特殊值;表現為理想化模型的用語,如“理想變壓器”、“輕質槓桿”、“光滑水平面”等,扣住關鍵用語,挖掘隱含條件,能使解題靈感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