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讀後感範文

  中學生要是讀後感寫不好,可以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童年每個人都經歷過。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樂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 是值得回憶的……而高爾基的童年卻是恐怖,悲慘,令人不敢去回想。可連的高爾基3歲就喪父,失去了親切的父愛,跟著母親和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的一個小染坊。從此,黑暗的生活降臨到高爾基的頭上。外祖父的脾氣十分的暴躁經常打外祖母和高爾基,使高爾基幼小的心靈出現了陰影。

  而高爾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誼,沒有什麼再值得回憶。此後,高爾基又認識了木匠“好事情”起先不怎麼樣,可後來又成了好友。結果被外祖父趕走,高爾基得了個繼父,十分凶常打人,幾年後,最疼愛他的外 婆死了,母親也死了,就被外祖父趕出門靠撿垃圾為生。

  後來高爾基又結識了知心朋友伊凡小茨岡,兩人無話不談,結下了深厚的友 誼。可是,好景不常有,可憐的小茨岡就被兩個凶狠的舅舅給害死了。高爾基就這樣失去了好友。雅可夫和米哈依爾是魔鬼,歐打自己的老婆,還天天鬧著要分家產,兄弟之間一點也不團結,兩個兒子薩沙也被教壞,處處捉弄高爾基。我們現在豐衣足食,要什麼有什麼,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寶貝"哪能和高爾基那悲慘的童年相提並論,年代的不同就是這差別,一個是天堂,一個是地獄;一個充滿陽光,一個到處黑暗。我們現在的童年來之不易啊!

  童年充滿著歡樂,童年到處是溫暖,童年是值得回憶的相機,童年愛滿心窩!

  篇二

  今天我們學習了《生命的林子》一課。課文主要敘述了唐僧剛剃髮修行時由於耐不住法雲寺內嘈雜的人群,以為會影響自己的修行,因而產生離寺的動機,在方丈的教育下,改變了最初的想法,繼續在法雲寺修行的事。我對方丈教育唐僧時所說的富有哲理的話感受特別深。

  “這些樹就像芸芸眾生啊,它們長在一起,就是一個群體,為了一縷陽光,為了一滴雨露,它們就奮力向上生長,因此它們棵棵可能成為棟樑……”這些話是說事物的發展離不開群體,個體是在群體的相互促進中發展的。“一棵大樹,不能闊別森林。”這棵樹為什麼說大不說小呢?由於他沒有闊別群體,也許它是群體中最大的樹,也許他是群體中最小的樹,不管怎樣,他都對自己下了一個決心——快長,否則別的樹會遇上自己的。無線城這句話中充分體現了適者生存,存優汰劣的生存原理。遠的不談,就說一下最近發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吧。我是學校中最有名的長跑運動員了,不管哪一次學校比賽,成績都是數一數二的,然而最近在鎮越野賽中成績卻不夠理想。什麼原因呢?難道是學校在鎮上是低等的,還是教師不特級?不,完全不是,原因在於在賽前我闊別了學校這一群體,停止了個人的“發展”。我以為自己在學校長跑中成績是最好的,以為他們根本無法與自己相比,一次在練習中傲視一切,然而自己……是啊!一個人完全不能闊別集體,除非你以為自己就是群體,自己永遠超過集體。

  競爭在整個自然界中隨處可見,一個人,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莢冬要想在世間存在,要想發展壯大,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正確的看待自己,勇往直前。

  篇三

  《水滸傳》講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個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忠、義二字在我腦海裡揮之不去。

  忠,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後,對高俅之子的凌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

  義,包括了兩個方面:一百零八個好漢為兄弟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這是義;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是義。 要無愧於“義”字,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要有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能做到“義”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好漢,捨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義”字,為了真理就可以奮不顧身了。一個不信“義”字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

  除了敬佩故事中體現的忠、義二字之外,我對故事中的一些情景還略感不仁。武松,他為兄報仇,殺了嫂嫂與西門慶;還有他血濺鴛鴦樓,把氣撒到了別人身上,連看馬的也不放過……畢竟是一條人命,人的生命是多麼寶貴啊,即使他嫂嫂做了出軌的事情,也不必用性命以償吧。還有那看馬的老頭與武松無怨無仇,有這樣濫殺無辜的必要嗎?

  故事裡體現的忠、義二字固然可歌可泣,但是,在現在的法制社會裡,像武松那樣凡事用武力解決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因此,由於時代的變遷,我們只能用欣賞的角度去看這本書,萬萬不可盲目地學習其中的處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