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生怎麼學好化學

  化學與物理、生物一起組成了理科生必考的理綜,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必須每一學科都取得不錯的成績才行。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理科生學習化學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理科生學習化學方法1

  1注重基礎,迴歸課本

  高考和平常的各種化學競賽不同,高考的題目考的就是考生高中階段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因此複習的時候應把重點放在課本的基礎知識點上。許多學校在高三的時候往往會忽視教材而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各種參考資料和課外題上,其實這是不可取的做法,原因在於:

  首先高考有統一的綱,那就是課本,課本貫穿於高中學習的整個過程,高考的考點再怎麼變化都離不開課本,可謂萬變不離其宗。其次,各種參考資料良莠不齊,不一定能給學習帶來很多幫助,參考資料中的內容有些可能太偏,而對於課本中的基礎知識有時會有疏漏。

  最後就是參考資料是把知識點作了一些整理,但還需要回歸課本,從中找出重點,由學生親自進行歸納效果更好,一來印象更深刻,二來歸納知識點是一種很好的複習方法,可以加深理解。同時,在高考複習的最後階段,考生應該把高中三年的化學課本都仔仔細細地一遍,尤其是重要的知識點要爛熟於心,這對於考試具有很大幫助。

  2重視實驗,把握細節

  實驗題在化學考試中所佔的比重很大,能否取得高分很大程度上與做實驗題的好壞有關。親自做實驗對實驗題很有幫助,可惜現在很多學校很少組織學生做實驗,而課餘時間很多同學也沒有條件做實驗,所以只能“紙上談兵”了。為了彌補實驗缺乏實踐的缺點,考生更應該注重實驗題中的細節問題。

  因為在高考化學中,一般實驗題的成敗往往取決於一些細節問題,比如每個裝置具體有哪幾條作用?可不可以替換成別的?對於實驗誤差有些什麼影響?影響的因素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每拿到一道實驗題,不要侷限於那上面所出的題目,要自己再想一些關於實驗細節方面的問題,長此以往,對實驗題的分析能力也就鍛煉出來了。

  3留心生活,關注時事

  化學源於生活,在平時的生活中不妨做個有心人,留意一下生活中的化學,並用所學的知識加以分析。這樣做不但可以把所學的化學知識融會貫通,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而且還能增進對化學學科的熱愛。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學習的興趣,要學好化學就會比較容易。平時還要多關心時事,因為那些關於食品新增劑、營養成分、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新聞很可能被寫進高考題。

  4調整心態,避免焦慮

  考試時不要緊張,更不要想一些多餘的事。即使個別題目有點障礙也不要慌,先冷靜下來,再認真分析一下題目的“主幹枝葉”,相信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在高考的時候我也曾在個別題目上碰到問題,當時真的有點焦慮,甚至產生了“這張卷子交上去就完了”這種奇怪的幻覺,這樣越著急越做不出,甚至影響了後面的答題。

  理科生學習化學方法2

  一、培養自己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科學的觀察方法。

  我們在化學實驗中,培養自己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科學的觀察方法是學好化學的重要條件之一。

  那麼怎樣去觀察實驗呢?首先應注意克服把觀察停留在好奇好玩的興趣中,要明確“觀察什麼”、“為什麼觀察”,在老師指導下有計劃、有目的地去觀察實驗現象。觀察一般應遵循“反應前——反應中——反應後”的順序進行,例如,在試管中加熱鹼式碳酸銅,觀察目的是鹼式碳酸銅受熱變化後是否生成了新物質;觀察內容和方法是:

  ***1***反應前:鹼式碳酸銅是綠色粉末狀固體;

  ***2***反應中:條件是加熱,變化過程中的現象是綠色粉末逐漸變黑,試管壁逐漸有水霧形成,澄清石灰水逐漸變渾濁;

  ***3***反應後:試管裡的綠色粉末全部變黑,試管壁有水滴生成,澄清石灰水全部渾濁。經分析得知鹼式碳酸銅受熱後生成了新物質黑色氧化銅、水和二氧化碳。最後與前面三個實驗現象比較、概括出“變化時生成了其他物質,這種變化叫化學變化”的概念。

  二、積極動手實驗。

  積極動手實驗這也是教學大綱明確規定的、同學們必須形成的一種能力。俗話說:“不如一見,百看不如一驗”,親自動手實驗不僅能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而且能加深我們對知識的認識、理解和鞏固,成倍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實驗室製氧氣的原理和操作步驟,動手實驗比自己硬記要掌握得快且牢得多。因此,我們要在老師的安排下積極動手實驗,或者認真觀察老師的實驗過程,努力達到各次實驗的目的。

  三、記憶。

  與數學、物理相比較,“記憶”對化學顯得尤為重要,它是學化學的最基本方法,離開了“記憶”談其他就成為一句空話。這是由於:

  ***l***化學本身有著獨特“語言系統”——化學用語。如: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對這些化學用語的熟練掌握是化學入門的首要任務,而其中大多數必須記憶;

  ***2***一些物質的性質、製取、用途等也必須記憶才能掌握它們的規律。怎樣去記呢?首先要“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找出不同的記憶方法。概念、定律、性質等要認真聽老師講,仔細觀察老師演示實驗,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其次,元素符號、化合價和一些物質俗名及某些特性則要進行機械記憶;此外,要不斷尋找適合自己特點的記憶方式,這樣才能達到“花時少,效果好”的目的。

  四、多分析、思考。

  要善於從個別想到一般,從現象想到本質、從特殊想到規律,上課要動口、動手,主要是動腦,想“為什麼”想“怎麼辦”?碰到疑難,不是知難而退,而是深鑽細研,直到豁然開朗;對似是而非的問題,不是朦朧而過,而是深入思考,弄個水落石出。多想、深想、獨立想,只有“會想”,才能“想會”了。

  五、多做練習。

  保證做一定的課內練習和課外練習題,它是應用所學知識的一種書面形式,只有通過應用才能更好地鞏固知識、掌握知識,並能檢驗出自己學習中的某些不足,使自己取得更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