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這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下面小編整理了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心理學指出:人的情緒和興趣,對人的認識活動有很大的影響,情緒高漲、精神愉快,認知效果就好,學習興趣強烈就積極主動地學,喜歡學和堅持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多年的學習與教學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興趣是推動學生積極學習的強大動力。激發孩子對音樂的興趣,這是把音樂的魅力傳遞給他們的必要條件”。這是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作為素質教育的音樂教學,必須捨棄一切單調、枯燥、令學生感到厭煩的內容和模式,創設饒有趣味的教學情景,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我在教學中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靈活運用多種趣味性的教育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了較好效果。那麼,作為教師該怎樣起到這個主導作用,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和發展對音樂的興趣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索和實踐。

  一、用遊戲匯入新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匯入的好與壞,直接關係到一節課的成敗,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對遊戲情有獨鍾。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小學生這一心理特徵,用玩遊戲的形式匯入新課。這樣一來,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習興趣充分得到調動。如在一年級的《我今天上學嘍》的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遊戲:“我讓學生們想一想第一天來上學時是怎麼樣的心情,然後,我讓學生們一組一組出來排隊一起演一次第一天上學時是怎麼樣的情景,看到了什麼,在來的路上是怎麼樣的,來到學校之後幹些什麼,見到同學和老

  師是怎麼樣做的。”同學們玩得很開心,這是他們每天都做的事情,對《我今天上學嘍》這首歌曲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歌詞也記住了一些,這樣,學生們學起來就容易多了。

  二、提高學生學習節奏的興趣。

  學生掌握好節奏,可以更加準確地唱好歌曲。節奏的傳授在音樂教學中是學生挺難學的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只有學生掌握好節奏,才能可以更加準確地唱好歌曲。為了能使學生對難學難記、枯燥無味的節奏知識感興趣,我常把一些節奏編成兒歌幫助他們學習,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節奏X X X X|X-|X X X X|X-‖ 時編了如下的兒歌, 我是 小號 ︱手-︱我是 小號 ︱手-‖然後讓學生邊打拍子邊讀很快,同學們就喜歡上了這種方法,我趁機鼓勵學生自己按節奏編兒歌,慢慢的,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編起了兒歌,如:節奏X X X ︱X X X︱X X X X X X ︱X X X ‖他們是這樣編的:青蛙叫︱青蛙叫︱呱呱呱呱 呱呱︱ 呱呱叫‖這樣一來,學生既動手又動口又動腦,兒歌流暢上口,易懂易記,使他們對節奏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習起來自然事半功倍。

  三、讓表演貫穿音樂教學,增強學習興趣

  動作與音樂是緊密聯絡的,舞蹈動作是教學中倍受學生喜愛的內容之一。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每學一首歌曲,我都根據歌詞內容啟發他們進行律動或表演,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歌曲,記住歌詞。如:在歌表演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自己想一想該怎樣根據音樂的節奏編出舞蹈動作,先啟發學生自己按照歌詞加上想象編出自己喜歡的舞蹈動作,在個別檢查挑選動作時,學生常常會被一些漂亮的動作和優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室裡經常會自發地爆發出熱烈的掌聲。臺下的“觀眾”紛紛舉手要求上臺表演,連平時最膽小的學生也躍躍欲試,臺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勁,課堂氣氛達到高潮。最後把自己編好的舞蹈動作示範給學生看,讓學生評一評老師編的動作同學們喜歡嗎?與自己編的有什麼不同。這樣一來,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學生對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以後班裡要表演節目的時候學生們也能自己編出好看的舞蹈。

  四、和學生玩遊戲,培養識譜興趣

  識譜教學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提高識譜的教學質量,應根據兒童好動、好遊戲的心理特點,把識譜教學與遊戲、有機結合起來,把抽象的音樂概念、複雜的音樂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訓練,轉化成生動有趣的遊戲,使之形象化、具體化。小學生天生活潑,好玩好動。他們對音樂的感受是通過各種動作表現出來。這一環節我是這樣做的:在1 2 3 4 5 6 7 各音的教學過程中,我在讓學生初步認識各個音的前提下跟他們玩這樣一個遊戲:準備七張卡紙在上面寫上7個音,再用卡紙做七頂小帽子,帽子上分別寫上七個唱名,選出七個學生,每人戴一頂帽子,遊戲開始時插放一小段音樂,要求學生在音樂結束時坐在與自己帽子上的唱名相同的椅子上,最後請學生逐個站起來介紹自己,如代表la的同學說:“我叫la用阿拉伯數字6來表示,la la 1a,其他同學跟著他唱1a la la。象這樣的遊戲,學生參與面廣,又簡單有趣。同學們很快在遊戲中學到知識,寓學於玩,效果非常好。

  五、利用多媒體教具,誘發欣賞興趣。

  小學生正處於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生活閱歷淺,經驗積累少,要使他們真正理解音樂,達到陶冶性情、培養情操的日的,就必須根據他們的思維特點,通過形象活潑的畫面、動有趣的故事、簡短的啟發談話等形式,運用聽覺和視覺同步感知的方法來幫助他們理解作品。欣賞音樂不僅需要形象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而且需要欣賞者用自己經歷過的生活閱歷和經驗去感知體驗。所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只有聲音、圖象、色彩、動畫諸多特點這一優勢,精心設計諜件,激發學生的欣賞興趣。如:我在《我是草原小騎手》的欣賞中,設計了這樣個課件:藍藍的天,白白的雲,一群小騎兵們弛騁在美麗寬闊的大草原上,馬蹄聲、吆喝聲、歡笑聲此起彼伏,再把《我是草原小騎手》這首曲廣作為背景音樂貫穿凝個課件。插放課件的同時,我在—旁用故事的形式講解欣賞曲的背景,由於學生對課件產生了濃厚興趣,所以聽時特別認真、細心。為使學生更好地感知歌曲的情緒,再聽音樂時便讓幾名學生拿著教杆,尺子當馬騎,問學們興高采烈、情緒高漲,表演得非常精采。在這個從感知到體驗的欣賞過程中,學生曲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從而更準確地把握作品,深刻地理解音樂,充分欣賞音樂之美。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努力創造愉悅的學習情景,儘可能使每一教學步驟都具有趣味性、啟發性、創造性,著力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歡樂活潑的氣氛中積極上動地獲取知識,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