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班級學生習慣養成教育計劃

  學校的教育內容和方法,直接制約學生德智體美勞 等方面的全面發展。開展低年級學生的養成教育工作有利於規範學生的日常行為,提高其自理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關於  的內容,希望你喜歡。

    ***一***

  播種行為,可以收穫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穫性格。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根本保證。結合我校工作實際,特擬訂本計劃:

  一、 指導思想

  我校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及文明行為習慣為出發點,以有利於指導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為目的,堅持教育與管理、自律與他律相結合的原則,不斷完善學生日常學習與生活的準則,建立富有生機和活力的教育與管理機制,以教育為先導,以制度為保證,以檢查督促為抓手,以行為訓練為基礎,以習慣的內化與養成為目標,從基礎小事抓起,注意點滴積累,切實提高我校學生的基礎文明水平。

  二、工作目標

  1、通過“禮儀習慣”教育,使學生逐步養成尊敬長輩、禮貌待人的優秀品質,提高分清是非、美醜、善惡、真假的能力。

  2、通過“生活習慣”教育,使學生養成講秩序、講效率、講公德、有理智的好習慣,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

  3、通過“學習習慣”教育,教會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

  4、通過“節儉習慣”教育,培養學生在節儉意識的前提下,較好地發揮人力物力效能,使學生養成艱苦樸素的良好習慣。

  三、階段目標

  第一階段:學。通過學習《山東省中小學管理規範》、《中小學生守則》、《焦集小學班級養成教育評價細則》,學校行為習慣要求等,明確行為規範的內容,知道在學習和生活中如何做,怎樣做。

  第二階段:做。制定各種規章制度,檢查約束學生行為,通過各種活動,強化訓練。通過自查互糾,共同進步。通過激勵評優樹立典型,帶動進步。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

  第三階段:管。堅持長期恪守正確的行為習慣,掌握方法,自理自律,自主管理,自我管理。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養成好習慣終身受益。

  四、教育內容

  以《山東省中小學管理規範》、《中小學生守則》為標準,歸納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存在的不良行為,從禮儀、學習、生活和節儉四方面,正面規範學生行為習慣。

  1、禮儀習慣

  ①尊重長輩,聽父母教導,不頂嘴,講話態度誠懇;

  ②接受長輩物品時要起立雙手接,受到讚揚時說“謝謝”;

  ③上學或外出回家見到父母、長輩有禮貌地問候,外出時向父母道別,說明去向;

  ④吃飯不獨佔獨吃,先讓長輩就座,吃完飯要對同桌吃飯的長輩或客人說“請慢用”;

  ⑤關心父母等長輩的身體,父母生病要問候,端水送藥,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⑥有客人來訪,接待熱情、周到,要使用“歡迎光臨”、“再見”、“下次再來”等禮貌用語;

  ⑦進校第一次見到老師,早上問早、中午問好,放學見到老師說“再見”,進出校門遇見老師讓老師先行;

  ⑧上課回答問題先舉手,跟老師說話要起立,進辦公室前喊“報告”;

  ⑨同學要互助,不以強欺弱,不叫同學綽號;

  ⑩參加升降國旗,要嚴肅、莊重、穿校服、佩戴紅領巾、校徽、衣著整潔。

  2、學習習慣

  ①課前要預習,學會帶著問題聽課;

  ②課前準備好學習用品,靜待老師上課;

  ③上課座姿端正,書寫時握筆姿勢正確。手握筆的地方離筆尖一寸,眼睛離書一尺,身體離桌一拳;

  ④上課專心聽講,勇於提問,積極回答,抓重點,積極思考;

  ⑤作業要字型端正,紙面清潔,格式正確,不邊做邊玩;

  ⑥按時完成作業,做到獨立、耐心、細緻;

  ⑦學會先複習後完成作業,先審題再解答的習慣;

  ⑧考試答題要細心、準確、書寫規範。

  3、生活習慣

  ①早晨早起,不睡懶覺——做勤快人;

  ②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間、整理書包、吃飯行動快速——當利索人;

  ③吃飽飯、吃好飯、不挑食——做健康人;

  ④不遲到,不貪玩——做守時人;

  ⑤早晚涮牙,天天洗腳,經常洗澡,經常剪指甲,穿戴整潔——講衛生;

  ⑥出入教室,不打鬧。有秩序上***下***操,站隊不擠、不搶、不拖、聽口令,動作快——守紀律;

  ⑦積極主動打掃教室,不帶零食入校,不亂扔碎紙,不亂塗亂畫,不隨地大小便——講公德;

  ⑧星期天、節假日有活動時間表,學習、休息、玩樂有條不紊——講條理;

  ⑨看電視按照家長和老師的要求有限度,不放任——講理智;

  ⑩在家幫助家長做力所能及的事——愛勞動;

  4、節儉習慣

  ①利用水、電及時關閉開關,節約一度電、一滴水;

  ②愛護書本,節約一張紙、一塊橡皮、一支鉛筆;

  ③愛護桌椅、門窗、板擦等物;

  ④愛惜衣物,不追求穿戴;

  ⑤愛惜糧食,不隨便丟棄飯菜,不剩飯,節約一粒糧食;

  ⑥不隨便丟棄粉筆、掃帚、簸箕等教室用具;

  ⑦正確支配零用錢,不吃零嘴;

  ⑧不向父母提出過高的物質要求;

  ⑨學習、辦事講效率,學會能用不同辦法解決同一問題。

  五、實施途徑與措施

  ***一***發揮課堂教學優勢,進行“知”的教育。“知”即提高學生道德認識,使他們懂得“是、非、善、惡、美、醜”。

  1、健全班級管理網路,發揮班級自主管理功能,加強學生常規管理的力度。

  2、充分利用班隊、思品、晨會等課程,加強學生文明禮貌、安全衛生等常規教育宣傳,引導學生做到“三別”、“四帶”、“五無”。“三別”即向粗魯告別,向陋習告別,向壞事告別;“四帶”即把禮儀帶進校園,把微笑帶給同學,把孝敬帶給長輩,把謙讓帶向社會;“五無”即地面無痰跡,室內無紙屑,桌凳無刻畫,牆壁無腳印,出言無髒話。

  3、把行為規範教育貫穿在品德課教學始終,滲透在文化課教學之中,做到全員參與德育管理。

  ***二***組織各種班隊活動,落實“行”的要求。積極開展有益的班隊活動,健全廣闊的班隊活動陣地,教育學生從現在做起,把今天和明天掛起鉤來,從我做起,把理論和實踐掛起鈞來;從小事做起,把平凡和偉大掛起鉤來。

  1、通過知、比、糾、行教育系列開展行為養成教育。

  “知”:每月的第一週召開一次主題班會,教會學生什麼是良好的行為習慣,什麼是不良的行為習慣,哪些應該改正,哪些應該表揚,從思想上明確認識。

  “比”:對照養成教育內容,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良習慣,強化訓練。 “糾”:發揮同學之間相互監督,相互幫助的作用,糾正不良行為。

  “行”:堅持長期恪守正確的行為習慣,始終如一。

  2、堅持及時開班會制度,總結本班養成教育工作情況,安排下面工作。

  3、注重校園文化建設,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利用學校宣傳欄、板報等宣傳陣地,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行為環境。

  4、寓學生常規訓練於各種活動之中。大型的學校活動,是訓練學生行為規範的好時機,活動中除要求學生排隊出場、按次序就座、不吃零食、不扔果皮紙屑、認真聽講、有禮貌地鼓掌致謝外,對隊員的敬禮、站立、以及紅領巾的佩戴等均有所規定。

  ***三***開闢社會教育途徑,突出“情”的培養。通過正面的家庭、社會教育,使學生自覺接受來自社會各方面的正確引導和教育,使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斷得到培養和強化。

  1、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家訪等多種形式,使家長充分了解小孩在校的學習和表現,並配合學校進行教育。

  2、組織學生參加社會上有益的義務勞動,提高學生的社會服務意識與實踐能力。

  3、設立校外教育輔導站,通過參觀訪問教育基地,培養和激發兒童的“五愛”情感,從而推動學生自覺履行道德義務。

  ***四***平時加強檢查督促,強化“意”的訓練。制訂各項制度對學生加以約束,定期組織檢查評比,建立健全監督網,強化學生的道德意識,培養學生堅定的道德意志。

  1、值周值日製度:值周值日人員由領導、教師、學生幹部組成,負責檢查每天學生在校的行為表現,發現問題,及時教育、矯正,並將情況及時記錄。值周值日人員要認真做好每天的檢查、評比,一週的小結總評等工作。“值周值日製度”的實施,從細小處抓起,把行為規範教育真正落到了實處。

  2、以值日生和衛生監督員為主要管理成員,每天對各班的衛生、文明禮儀、紀律、兩操、出勤、就餐、就寢等情況進行督查和評比,充分發揮“紅領巾監督崗”的作用,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六、具體工作安排

  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日積月累、反覆訓練、循序漸進的過程。根據行為習慣的養成特點,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把行為規範逐條分解,分周落實養成訓練。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二週:嚴格守紀,按時作息

  第三、四周:講究衛生,保護環境

  第五、六週:專心聽課,大膽發言

  第七、八週:活動講文明,認真做“兩操”

  第九、十週:學會交往,舉止大方

  第十一、十二週:熱愛勞動,認真做值日

  第十三、十四周: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規則

  第十五、十六週:不挑吃穿,勤儉節約

        第十七、十八週:誠實守信,知錯就改

        第十九、二十週:認真複習,考試不作弊 。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