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學習習慣培養計劃

  養成教育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及文明行為習慣為出發點,以有利於指導小學生健康成長為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一個途徑。一起來看看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篇一

  一、指導思想

  我校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及文明行為習慣為出發點,以有利於指導小學生健康成長為目的,堅持教育與管理、自律與他律相結合的原則,不斷完善學生日常學習與生活的準則,建立富有生機和活力的教育與管理機制,以教育為先導,以制度為保證,以檢查督促為抓手,以行為訓練為基礎,以習慣的內化與養成為目標,從基礎小事抓起,注意點滴積累,切實提高我校學生的基礎文明水平。

  二、工作目標

  1、健全各種管理制度,全面執行生活管理職能,建立學生自主管理體系,進一步提高學生自主管理能力,使學生在自我檢查各項常規的落實、自主活動的組織、自我困難的克服、學習時間的安排等方面的自理能力有一個更大的提高。

  2、重視學生良好思想品格培養,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加強個案的分析與追蹤,使學生在誠實守信、感恩孝敬、關愛他人等方面有進一步的認知並能在日常生活中付諸實踐。

  3、重視環境薰陶,努力建設樓層良好的風氣,使學生在團結互助、寬容謙讓、熱愛集體等方面有進一步的認知和表現,使每一個學生在溫馨的大家庭裡健康、活潑、和諧、快樂地成長。

  三、主要工作要求與措施

  1、隨時做好家校聯絡工作,取得家長的信任與支援,對家長的意見和建議進行及時處理和反饋。

  2、加強班小組教師的溝通與交流,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對學生的服務意識,共同做好學生的情感溝通工作。深入學生的心裡,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與教育引導。

  篇二

  一、指導思想

  養成教育是我們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務和主要內容。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及文明行為習慣為出發點,以有利於指導學生健康成長為目的,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狠抓落實,注重實效,形成特色,大力推進素質教育。

  二、 教育內容

  堅持“禮儀習慣”教育,“衛生習慣”教育,“學習習慣”教育,“節儉習慣”教育,保持這四項教育,作為養成教育的基本規範。

  一二年級養成教育內容

  以《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學生一日行為規範》為標準,從禮儀、衛生、學習和節儉四方面,正面規範學生行為習慣。

  1.通過“禮儀習慣”教育,使學生逐步養成尊敬師長、禮貌待人的優秀品質。

  2.通過“衛生習慣”教育,使學生逐步養成會勞動,愛清潔的良好習慣。

  3.通過“學習習慣”教育,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

  4.通過“節儉習慣”教育,培養學生在節儉意識的前提下,較好地發揮人力物力效能,使學生養成艱苦樸素的良好習慣。

  本學期教育內容如下:

  1、禮儀習慣

  ***1***見到家長、領導、老師要主動敬禮問好。

  ***2*** 出入教室,上下樓梯靠右行。不在走廊奔跑,跳繩或遊戲。不在教室內大聲喧譁。

  ***3***接受獎品或錦旗時要起立雙手接。受到幫助或受讚揚時說“謝謝”。

  ***4***進辦公室先說報告,未經老師允許,不進辦公室;

  ***5***與老師或者客人同時上下樓梯或走在甬路上,讓老師或客人先行。

  ***6***週一學生必須參加升國旗,要嚴肅、莊重、穿校服。

  ***7***每天佩戴學生標誌

  2、衛生習慣:

  ***1***講究個人衛生,不隨地扔東西,餐巾紙等東西及時扔進垃圾筒。保持課桌內衛生。

  ***2***看到地上的垃圾及時扔垃圾筒。

  ***3***隨時保持教室的乾淨衛生。

  3、學習習慣

  ***1***離開教室整理好桌面。

  ***2***課前準備好學習用品,預備鈴響進教室,在誦讀聲或歌聲中等待老師上課;

  4、節儉習慣

  ***1***在校不吃零食;

  ***2***利用水、電及時關閉開關,節約一度電、一滴水;

  ***3***愛護書本,節約一張紙、一塊橡皮、一支鉛筆;

  ***4***愛護桌椅、門窗、板擦等物;

  ***5***愛惜衣物,不亂丟棄;

  ***6***愛惜糧食,不剩飯,節約糧食;

  ***7***不隨便丟棄粉筆、掃帚、畚斗等教室用具;

  三至六年級養成教育內容:以一二年級養成教育的內容為基礎,進一步深化養成教育的內容。

  需要增加的“禮儀習慣”教育內容:

  ***1***同學之間見面互相問好或者點頭微笑。

  ***2*** 出入教室,上下樓梯靠右行。分清教學區和活動區,不在教學區奔跑或踢球,不在走廊跳繩或遊戲。不在教室內大聲喧譁。

  ***3***上下樓梯或者走在甬路上,遇見老師或客人讓老師或客人先行,同學之間高年級讓低年級先行;

  ***4***在校期間堅持佩帶紅領巾。

  需要增加的“衛生習慣”教育內容:

  ***1*** 看到地上的垃圾及時扔垃圾筒。看到有亂扔垃圾的同學要及時制止。

  ***2*** 注意個人衛生,常洗手,咳嗽或打噴嚏要用手捂住嘴巴,生了傳染疾病要避免傳染他人。

  ***3*** 要求服裝整潔,臉、脖子、耳朵乾淨,男同學不留長髮,女同學不留長指甲,不化妝,

  ***4*** 每天認真做兩操。

  需要增加的“學習習慣”教育內容:

  ***1*** 加強課堂紀律。

  ***2*** 按時完成各科作業。

  需要增加的“節儉習慣”教育內容:

  ***1*** 在校不吃零食;放學不在外面的小店和攤頭上買吃的東西。

  ***2*** 愛惜衣物,不亂丟棄;

  ***3*** 愛惜糧食,不剩飯,節約糧食;

  篇三

  養成教育是素質教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和核心。養成教育是一個長期反覆的教育過程,結合我校工作實際,特擬訂本計劃:

  一、 指導思想

  養成教育是我們的根本任務和主要內容。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及文明行為習慣為出發點,以有利於指導小學生健康成長為目的,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狠抓落實,注重實效,形成特色,開創我校養成教育的新局面,大力推進素質教育。

  二、工作目標

  1、通過“禮儀習慣”教育,使學生逐步養成尊敬長輩、禮貌待人的優秀品質,提高分清是非、美醜、善惡、真假的能力。

  2、通過“生活習慣”教育,使學生養成講秩序、講效率、講公德、有理智的好習慣,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

  3、通過“學習習慣”教育,教會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

  4、通過“節儉習慣”教育,培養學生在節儉意識的前提下,較好地發揮人力物力效能,使學生養成艱苦樸素的良好習慣。

  三、教育內容

  以《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小學生守則》為標準,歸納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存在的不良行為,從禮儀、學習、生活和節儉四方面,正面規範學生行為習慣。

  1、禮儀習慣

  ①尊重長輩,聽父母教導,不頂嘴,講話態度誠懇;

  ②接受長輩物品時要起立雙手接,受到讚揚時說“謝謝”;

  ③上學或外出回家見到父母、長輩有禮貌地問候,外出時向父母道別,說明去向;

  ④吃飯不獨佔獨吃,先讓長輩就座,吃完飯要對同桌吃飯的長輩或客人說“請慢用”;

  ⑤關心父母等長輩的身體,父母生病要問候,端水送藥,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⑥有客人來訪,接待熱情、周到,要使用“歡迎光臨”、“再見”、“下次再來”等禮貌用語;

  ⑦進校第一次見到老師,早上問早、中午問好,放學見到老師說“再見”,進出校門、上下樓梯遇見老師讓老師先行;

  ⑧上課回答問題先舉手,跟老師說話要起立,進辦公室前喊“報告”;

  ⑨同學要互助,不以強欺弱,不叫同學綽號;

  ⑩參加升降國旗,要嚴肅、莊重、衣著整潔。

  2、學習習慣

  ①課前要預習,中高年級預習有記錄,學會帶著問題聽課;

  ②課前準備好學習用品,靜待老師上課;

  ③上課座姿端正,書寫時握筆姿勢正確。手握筆的地方離筆尖一寸,眼睛離書一尺,身體離桌一拳;

  ④上課專心聽講,不亂說亂動,勇於提問,積極回答,抓重點,積極思考;

  ⑤作業要字型端正,紙面清潔,格式正確,不邊做邊玩;

  ⑥按時完成作業,做到獨立、耐心、細緻;

  ⑦學會先複習後完成作業,先審題再解答的習慣;

  ⑧考試答題要細心、準確、書寫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