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激素調節知識點

  激素調節是生物常考的知識點,你都掌握了嗎?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1.人和動物生命活動調節包括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其中神經調節處於主導地位。

  2.植物體受到單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運動,稱為向性運動,屬於應激性,是植物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

  3. 生長素是最早發現的一種植物激素。

  4. 光照對胚芽鞘生長的影響:

  ***1***受到單側光照射,彎向光源生長

  ***2***切去胚芽鞘尖端,不生長也不彎曲

  ***3***將胚芽鞘尖端用錫箔小帽罩起來,直立生長

  ***4***胚芽鞘會向放瓊脂的對側彎曲生長由此說明,胚芽鞘的尖端確實產生了某種物質,這種物質從尖端運輸到下部,並且能夠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長。

  5. 生長素——吲哚乙酸,具有促進植物生長的功能。

  6. 在植物體內合成的,從產生部位運輸到作用部位,並且對植物體的生命活動產生顯著地調節作用的微量有機物,就統稱為植物激素。

  7. 生長素在高等植物體內分佈廣泛,但大多集中在生長旺盛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組織、形成層、受精後的子房和幼嫩的種子***

  8. 生長素在植物體內運輸,主要是從植物體形態學的上端向下端運輸,運輸方式——主動運輸。

  9. 生長素對植物的生長作用,往往具有兩重性。

  既能促進植物生長也能抑制植物生長;

  既能促進發芽,也能抑制發芽;

  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與生長素的濃度和植物器官種類有關。

  10.一般來說,低濃度的生長素可以促進植物的生長,而高濃度的生長素則抑制植物的生長,甚至殺死植物。

  11. 頂端優勢:植物的頂芽優先生長而側芽收抑制的現象,因為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大量地積累在側芽的部位,使側芽的生長受到抑制的緣故。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依次是根>芽>莖

  12. 常用的生長素類似物:萘乙酸、2.4—D

  13. 生長素類似物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1***促進扦插的枝條生根

  ***2***促進果實發育

  ***3***防止落花落果

  14.目前公認的植物激素還有赤黴素、細胞分裂素、脫落酸、乙烯和吲哚乙酸

  15. 體液調節是指某些化學物質通過體液的傳送,對人和動物體的生理活動所進行的調節。

  16.在體液調節中,激素的調節最為重要。

  17.生長激素——垂體——促進生長,主要是促進蛋白質的合成和骨的生長。

  促甲狀腺激素——垂體——促甲狀腺的生長髮育,調節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促性腺激素——垂體——促進性腺的生長髮育,調節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等

  甲狀腺激素——甲狀腺——促進新陳代謝和生長髮育,尤其對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具有重要的影響,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胰島素——胰島B細胞——調節糖類代謝、降低血糖含量,促進血糖合成為糖元,抑制非糖類物質轉化成為葡萄糖,從而使血糖含量降低。

  性激素——雄激素——主要是睪丸——雌激素——主要是卵巢分別促進雌雄生殖器官的發育和生殖細胞生成,激發和維持各自的第二特徵;雌激素能激發和維持雌性正常的性週期

  孕激素——卵巢甲狀腺激素、性激素本質是脂質,其餘為蛋白質。

  18.垂體具有調節、管理其他某些內分泌腺的作用。垂體分泌激素的多少,是受下丘腦支配的。下丘腦是機體調節內分泌活動的樞紐。

  19.在大腦皮層的影響下,下丘腦可以通過垂體,調節和控制某些內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而激素進入血液後,又可以反過來調節下丘腦和垂體中有關激素的合成和分泌。這種調節作用叫做反饋作用。

  20.協同作用:指不同激素對同一生理效應都發揮作用。例如生長素和甲狀腺激素

  21.拮抗作用:指不同激素對某一生理效應發揮相反作用。

  例如:胰島素與胰高血糖素。

  :體液調節

  名詞:

  1、體液調節:是指某些化學物質***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過體液的傳送,對人和高等動物的生理活動所進行的調節。

  2、垂體:人體最重要的內分泌腺。借漏斗柄連於下丘腦,呈橢圓形。

  3、下丘腦:即丘腦下部。間腦的一部分,位於腦的腹面,丘腦下方,下丘腦是調節內分泌的較高階中樞。

  4、反饋調節:在大腦皮層的影響下,下丘腦可以通過垂體調節和控制某些內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與分泌,而激素進入血液後,又可以反過來調節下丘腦和垂體中有關激素合成與分泌。

  5、協同作用:不同激素對同一生理效應都發揮作用,從而達到增強效應的結果。如:生長激素和甲狀腺激素。

  6、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對某一生理效應發揮相反的作用。如:胰高血糖素***胰島A細胞產生***是升高血糖含量,胰島素***胰島B細胞產生***的作用是降低血糖含量。

  語句:

  1、垂體能產生生長激素、促甲狀腺激素、等激素。甲狀腺能產生甲狀腺激素,胰島能產生胰島素。

  2、人體主要激素的作用:

  生長激素----促進生長,主要是促進蛋白質的合成和骨的生長;

  促激素----促進相關腺體的生長髮育,調節相關腺體激素的合成與分泌;

  甲狀腺激素----促進新陳代謝和生長,尤其對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響,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胰島素----調節糖類代謝,降低血糖含量,促進血糖合成為糖元,抑制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從而使血糖含量降低。

  3、分泌異常症:a、生長激素:幼年分泌不足引起侏儒症***只小不呆***、幼年分泌過多引起巨人症,成年分泌過多引起肢端肥大症。B、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引起甲亢,幼年分泌不足引起呆小症***又呆又小***。

  4、下丘腦是機體調節內分泌活動的樞紐。下丘腦通過促垂體激素對垂體的作用,調節和管理其他內分泌腺的活動。

  5、激素的調節:

  ①縱向調節:A、促進作用:寒冷刺激→下丘腦***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 → 甲狀腺***分泌甲狀腺激素*** → 代謝加強。B、抑制作用:甲狀腺激素增多→ ***抑制***下丘腦和垂體使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和甲狀腺激素減少 → 甲狀腺激素維持正常***反饋調節***。

  ②橫向調節:協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6、在體液中除激素外,還有CO2、H+等對機體也有調節作用。

  :神經調節

  名詞:

  1、反射:是指在中樞神經系統參與下,機體對內、外環境刺激的規律性反應。反射是神經系統的基本活動方式。

  2、非條件反射:動物通過遺傳生來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3、、條件反射:動物在後天的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後天性反射。

  4、反射弧: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通常由5個基本部分組成,即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

  5、神經元:即神經細胞,包括細胞和突起兩部分。突起一般包括一條長而分枝少的軸突和數條短而呈樹狀分枝的樹突。

  6、神經纖維:軸突或長的樹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

  7、 興奮:動物和人的某些組織或細胞感受刺激後,由相對靜止狀態變為顯著活動狀態或弱活動態變為強活動態。

  8、突觸:把一個神經元和另一個神經元接觸的部位,突觸的結構包括突觸前膜、突觸間隙膜和突觸後膜。

  9、突觸小體:軸突末梢經多次分支,每個小枝末端都膨大成杯狀或球狀小體。

  10、大腦皮層:大腦由兩個大腦半球組成。大腦半球的表層是由神經元的細胞體構成的灰質,叫大腦皮層。

  11、言語區:人類的語言功能與大腦皮層的某些區域有關,這些區域叫做言語區。

  12、運動性失語症***say***:當皮層中央前回底部之前 ***S區***受到損傷時,病人能夠看懂文字和聽懂別人的談話.但卻不會講話.也就是不能用詞語表達自己的思想,***能看,能聽,不會說***

  13、感覺性失語症***hear***:當皮層顳上回後部***H區***受到損傷時,病人會講話會書寫,也能看懂文字,但卻聽不懂別人的談話.***能看、能寫、不會聽***

  語句:

  1、興奮的傳導:

  ①.神經纖維上的傳導:靜息狀態的膜電位----外正內負,興奮區域的膜電位----外負內正,未興奮區域的膜電位---外正內負,興奮區域與未興奮區域形成電位差。形成區域性電流回路:a.膜外電流:未興奮區→興奮區,b.膜內電流:興奮區→未興奮區。

  ②.細胞間的傳遞***通過突觸來傳遞***:a、突觸是由突觸前膜***軸突末端突觸小體的膜***、突觸間隙***突觸前膜與突觸後膜之間的間隙***和突觸後膜***與突觸前膜相對應的胞體膜或樹突膜***三部分構成。 b、興奮傳遞過程:膜電位變化→突觸釋放遞質→膜電位變化;當興奮通過軸突傳導到突觸前膜時,引起突觸小泡破裂,釋放出遞質到突觸間隙內,遞質與突觸後膜的特殊受體結合,改變了突觸後膜的通透性,使下一個神經元產生了興奮或抑制。神經元之間的興奮傳遞只能是單方向的。興奮在一個神經元與另一個神經元之間的傳導方向是:細胞體→軸突→樹突。

  2、軀體運動中樞***存在大腦皮層的中央前回***:A、當刺激中央前回頂部時,可引起下肢運動;刺激中央前回底部時,倒出現頭部器官運動;刺激中央前回其他部位時,可以出現相應器官運動。B、分佈特點:皮層代表區的位置與軀體各部分的關係是倒置的;皮層代表區的大小與軀體的大小無關,而與軀體運動的精細複雜程度有關。

  3、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係:

  a、不同的:神經調節反應速度迅速、準確,作用範圍比較侷限,作用時間短暫;體液調節反應速度比較緩慢,作用範圍比較廣泛,作用時間比較長。

  b、聯絡:神經調節為主,體液調節為輔,兩者共同協調,相輔相成,共同調節生物體的生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