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複習資料

  文言文是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關於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的文言文複習資料有哪些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

  一、《傷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1、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語。

  ①父異焉,借旁近與之*** *** ②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

  ③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 *** ④明道中,從先人還家*** ***

  2.翻譯下列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②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③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④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

  3.下列句中停頓有誤的一項是*** ***

  A.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  B.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C.父/利其然也          D.餘聞之也/久

  4.下列句子中,屬於正面描寫的有*** ***,屬於側面描寫的有*** ***。

  A.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 B.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C.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E.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 F.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

  5.聯絡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6.事實上,方仲永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從鄉鄰的“ ”;其二,從其父的角度來看,“ ”;其三,從方仲永本人來看,“ ”。***引號內填原文***

  二、《木蘭詩》

  卿卿復卿卿,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 ,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 ,可汗大點兵 ,軍書十二卷 ,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①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 ,南市買轡頭 ,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②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 ,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可汗***  ******  *** 燕山***  *** 胡騎***  *** 轡頭***  ***

  3.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

  ⑴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但: *** ⑵萬里赴戎機***赴: ***

  ⑶出郭相扶將***郭: *** ⑷策勳十二轉***策: ***

  ⑸著我舊時裳***著: *** ⑹關山度若飛***度: ***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並解釋其意思:

  ⑴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通   ,意思是

  ⑵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通   ,意思是

  5.翻譯下列句子。

  ⑴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⑵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⑶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⑷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6.全詩詳略得當,哪些是詳寫,哪些是略寫,為什麼這樣安排?

  7.木蘭代父從軍的原因是什麼?

  14.畫線的第二句是什麼描寫?表現木蘭什麼特點?

  15.結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為喻,讚頌了什麼?

  三、 《孫權勸學》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1、解釋加粗字詞

  權謂呂蒙曰*** *** 蒙辭以軍中多務*** ***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 孰若孤 *** ***

  及魯肅過尋陽*** ***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

  2.翻譯句子。

  ⑴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

  ⑵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3.孫權指導呂蒙讀書的方法和目的是什麼?***用原文回答***

  方法: 目的:

  4.本文主要通過_______來刻畫人物,表現人物鮮明的性格:孫權是___________ _______ __;呂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魯肅的話表現他________ ___的感情,也從側面寫出了________ __;文末“________ ___”更進一步表現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

  四、《口技》

  一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譁者。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 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1、給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選擇正確的解釋。

  ***1***會賓客大宴*** ***

  ***2***眾妙畢備*** ***

  ***3***賓客意少舒*** ***

  ***4***不能名其一處也*** ***

  3.把下列兩句話譯成現代漢語。

  ***1*** 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譁者。

  ***2***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4.本文采用什麼描寫手法?有什麼作用?

  5、文中交代幾種簡單的道具有什麼作用?

  二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身,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斥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1.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

  ***1***婦撫兒乳*** *** ***2***既而兒醒*** ***

  ***3***一時齊發*** *** ***4***眾妙畢備*** ***

  2.用“//”將本文段分成兩層,並概括段意。

  第一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段文字描繪一家人由睡到醒的情況,主要運用了______ _、______ _的描寫方法。

  4.本文段描寫聽眾的情態,有何作用?

  5.本文段描寫聽眾表現的文字中,說明聽眾入了神,唯恐聽漏,同時還想了解其中的奧妙所在的詞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聽眾心領神會,感到滿足的詞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聽眾為之折服,但又不便忘形叫好的詞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譯:一時齊發,眾妙畢備。

  三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暴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7.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

  ***1***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 *** ***2*** 雖人有百手*** ***

  ***3***不能名其一處*** *** ***4***兩股戰戰*** ***

  8.直接稱讚口技者的句子是 __;

  從側面烘托口技者的句子是 ___ ___。

  9.直接表現火勢凶猛的句子是_ ________ ____。

  10.表現大火中人們行動的聲音是______________ ____。

  11.描寫聽眾表現的句子是_ __ _。

  12.翻譯。凡所應有,無所不有

  五、《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1.本文選自《 》,這部書相傳是周朝 所作.

  2.解釋加粗的字詞

  孰為汝多知乎 及日中則如盤盂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及其日中如探湯

  孔子不能決也

  4.翻譯下列句子。

  ⑴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⑵孰為汝多知乎。

  5.選文以兩小兒的笑“曰”作結語有何作用?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選自 代小說家 寫的短篇小說集 。

  2.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

  ***1***綴行甚遠*** *** ***2***恐前後受其敵*** ***

  ***3***其一犬坐於前*** *** ***4***一狼洞其中*** ***

  3.本文段表現狼貪婪、凶惡的本性的句子是:

  4.本文段反映屠戶由畏避到醒的心理變化的句子是:

  5.翻譯。

  ⑴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譯文: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⑵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譯文: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⑶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譯文: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二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 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1.我能用“∕ ”線為下面兩句話畫出正確的朗讀節奏。***2分***

  ***1***其 一 犬 坐 於 前 。

  ***2***禽 獸 之 變 詐 幾 何 哉 ?

  2.我能根據題目要求填空。***4分***

  ***1***《狼》一文中表現狼“黠”的本性的句子有

  、 ***兩句***;表現屠戶警惕性很高的句子是 。

  ***2***寫出四個帶“狼”字的成語:

  3.文章結尾一句話是對狼及像狼一樣的惡勢力的諷刺嘲笑,但換個角度看,它又告訴“人”什麼呢?***4分***

  我認為: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複習答案:

  一、1.《臨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介甫,半山,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2.①對……感到詫異 ②寫,題上 ③以賓客之禮對待 ④這裡指作者死去的父親3.***略*** 4.C 5、B 6、正面:A B C D F側面:E 7.D 8.第一階段:方仲永幼時天資聰明,極有作詩的才能;第二階段:十二三歲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階段:方仲永又過了七年後完全變成了一個平庸的人。 9.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二、1.《木蘭詩》郭茂倩;《樂府詩集》;南北朝 2.略 3.⑴只⑵奔赴⑶外城⑷記功⑸穿⑹度過,過 4.略5.⑴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聽見燕山的春馬嘶叫聲。⑵不遠萬里,奔赴戰場,關塞山嶺像飛一樣地跨越。⑶將軍和戰士身經百戰,轉戰數載,有的為國而死,有的勝利歸來。⑷記功很多次,賞賜很多財物。依次是:嘆息聲、流水的聲音、馬叫聲、磨刀的聲音 6.對木蘭的從軍緣由、離別、辭官和還鄉都寫得比較詳,對出征前的準備和軍旅生活則寫得比較略。這是因為詩的中心在於頌揚木蘭勇於獻身、不圖榮華富貴的高尚情操以及熱愛和平生活的精神。***後一問意近即可*** 7.父親年老無力從軍,家中又無長兄,同時考慮到天子徵兵是保衛國家的大計。***意近即可***  8.借木蘭的心理狀態勾勒征途中的景物,表達了木蘭對親人的思念,極大豐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9.通過“開、坐、脫、著、理、貼”等動作描寫,表現了木蘭與家人團聚,重溫女孩生活的喜悅心情,以及夥伴詫異的表情。  10.排比。木蘭急切操辦行裝,而且井然有序的情景。 11.征途遙遠,行軍的神速和軍情的緊急。12.宿營地空寂荒涼的景象,烘托木蘭離家愈遠思親愈切的細膩情懷。 13.A 14.動作描寫。表現木蘭歸來後喜不自禁、恢復女裝的激情。 15. 讚頌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長期征戰的謹慎和機敏。16.木蘭代父從軍,表現了古代北方勞動婦女的英雄氣概和愛國主義精神。

  三、1.《資治通鑑》 政治 史學 司馬光 編年體2.B 3.***1***表反問語氣,可譯為“嗎”。 ***2***表阻止語,氣,可譯為“罷了”。 ***3***表感嘆語氣,可譯為“啊”。 4.⑴孫權對呂蒙說:“現在你當權掌管軍政大事,不可以不學習!”⑵***魯肅***很吃驚地說:“現在你的才幹和謀略,不再是過去的吳縣阿蒙了!”5、但當涉獵 見往事耳6、 對話 睿智、關心下屬; 直率 7.情不自禁的讚歎 呂蒙學有所成 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8.孫權勸學,先一語破的,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即因其“當塗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繼而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從結果看也可說明孫權善勸。

  四、一 1、《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清 張潮 筆記 林嗣環 鐵崖, 明末清初2、***1***A;***2***C;***3***B:***4***D 3. ***1***過了一會兒,只聽得圍幕裡醒木一拍,全場都安靜下來,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2***在這種情況下,客人們沒有一個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揚起衣袖,露出手臂,兩腿索索直抖,幾乎都想爭先恐後地逃跑。 4.本文寫到了口技人表演的兩個場面:一是一個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復睡的情形;二是發生在這個家庭附近的一場大火災的情形。 5.言之成理即可。如:我認為可信。因為口技人的表演技藝非常高超,他已完全把聽眾帶入了火災的情景之中,就如看電影、電視一樣,明知是假的,我們的心情也常隨著劇情的變化而變化。聽眾有這樣的反應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6.設想合理即可.如:我認為安放圍幕有增加口技表演效果的作用,這樣圍著,易把聽眾帶人情景之中。如果不圍,就達不到這樣的表演效果。

  二1、餵奶;不久,緊跟著;同時;全,都2、眾妙畢備。∥滿座賓客 第一層:夜闌人靜,一家人驚醒後的喧鬧情景。第二層:描繪了聽眾讚賞陶醉的神情。3、正面、側面4、在於反襯與讚美藝人之技“善”。5、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6、各種聲音同時響了起來,各種聲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

  三7、夾雜;即使;說出;大腿。8、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9、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10、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11、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12、凡是應該有的聲音,沒有一樣沒有。

  五、1.《列子•湯問》 列禦寇 丘 仲尼 春秋 魯國 思想家 教育家 2.A 3.D 4.⑴太陽剛出來清涼寒冷,等到了正午,它熱得像把手神向熱水裡。這不正是近的就覺得熱,距離遠的就覺得涼嗎? ⑵誰說你見多識廣呢? 5.顯得生動,也啟發讀者深思:一個人懂得的知識總是有限的,知識無窮盡,即使是博學多聞的孔子也會有所不知。

  第六單元:一1、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2、緊跟;攻擊;像***;打洞3、D 4、“綴行甚遠”“並驅如故”5、 6、***1***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過給人增加笑料罷了。***2***另一隻狼正在柴草堆裡打洞,想要鑽過去從背後對屠戶進行攻擊。***3***這才明白前面的那隻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惑敵方的。

  二 1.D 2.D 3.***1***其一/犬坐於前;***2***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4.B 5. ***1***其一犬坐於前,目似瞑,意暇甚 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方欲行,轉視積薪後。***2***狼子野心、引狼入室、狼心狗肺、狼狽為奸、聲名狼藉***只要符合要求,寫任何四個均可*** 6.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不能幻想妥協,必須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才能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