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考試答題攻略

  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其實很多學生的應試能力並不合格,甚至連基本答題規範都沒能夠掌握,這也是相同水平的學生成績差異巨大的重要原因。對於歷史學科而言,學生在作答規範方面到底有哪些欠缺呢?來看看以下的高三歷史考試答題攻略吧!

  歷史考試答題攻略1、審題:

  幾乎每一次考試過後,總有同學說沒審清題意,結果本該做對的也丟了分。所以審題是非常重要的環節,萬萬不可大意。在作答歷史題目審題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要把握時間,認清主體。審題就是要咬文嚼字,審清五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關鍵詞,幾乎所有的歷史試題都有時間限定,只不過有的具體明確,有的是隱性的,所以在審題時首先要確定該題所指的具體時間或時間段,有的需要換算或推算。這是答題的第一要素,如果時間出現偏差,全盤皆錯。

  二是審題要慢,才能做到答題快。否則欲速則不達,看錯一個詞都可能全盤皆錯,而且很容易掉進命題陷阱。如有的題目的中心詞不是答“什麼”,而是答“什麼的什麼”,這就是陷阱。

  三是注意題目中的邏輯性。要注意尋找題目和題幹之間、題目和答案之間的邏輯聯絡,尋找題目中的代詞如“其”“此”“上述”“這些”等的含義,特別注意主觀題連續的幾問之間一般有著邏輯聯絡,層層遞進設問。

  歷史考試答題攻略2、解題:

  ***1***對於選擇題,我不再過多講述,只說一點,就是排除法。有些同學做題時也會發現這樣的現象,有個別選項超出教材範圍,或者自己從未注意過,於是就慌了手腳,不知如何是好,在此情況下,大家一定冷靜下來,再仔細看看其他選項,很有可能的是其他選項我們都能準確的判斷出正誤,於是答案就出來了。

  ***2***非選擇題:

  一是從內容上看,要注意依據所給材料根據題目要求作答,切不可偏離材料。有些答案就直接取自於材料,充分利用材料中的有效資訊進行概括提煉,只要讀懂材料,將其中的一些文字適當加工一下,最好不要摘抄原文。有些答案取自於材料和教材知識的結合,要能夠把問題和教材的相關知識聯絡起來。

  二是從形式上看,一定要注意行文的規範,儘量做到“三化”,即要點化:審清題意,看清楚要求答什麼,然後寫清要點,如要求回答“原因”,就先標明“原因”二字,依次類推;序號化:在每個要點前標出序號,有幾個要點就標出幾個序號,一目瞭然;段落化:一個要點答完自然就分出一個段落,儘量使答題思路清晰地呈現在閱卷老師面前,方能得到高分。

  最後,給進入歷史衝刺階段的同學們提醒幾句,一是要始終重視基礎,因為歷史試題的難度是3:5:2,即30%的簡單題,50%的中等題,20%的難題,可見中等題始終是高考的主體和主攻方向。只有重視基礎,才能把不該丟的分全都拿到手,記住,高考不怕個別題不會做,就怕每道題都扣分。二是化解壓力,調整心態,輕裝上陣。對於高考,學習實力和心態調整幾乎各佔50%,越臨近高考,心態調整就越重要,要儘量使自己做到:強化信心,優化情緒,進入狀態,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