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模擬試卷

  地理作為高考文科的組成科目,其試卷命題特點和趨勢一直是諸多學者研究的熱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僅供大家參考!

  及參考答案

  第Ⅰ卷***選擇題 共5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下圖為某區域等溫線分佈圖,讀圖回答1~2題。

  1.若該圖為某海域海平面等溫線分佈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此圖表示冬季的北半球

  B.此圖表示夏季的北半球

  C.此圖表示冬季的南半球

  D.此圖表示夏季的南半球

  【答案】 C

  【解析】 根據等溫線數值的遞減方向可判定該海域位於南半球;等溫線向高緯度彎曲,說明海水的溫度較高,根據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可知,此時應為冬季。

  2.若該圖為某大陸近地面等溫線分佈圖,則a區域可能是***  ***

  A.高原 高壓中心     B.高原 低壓中心

  C.盆地 高壓中心 D.盆地 低壓中心

  【答案】 A

  【解析】 根據閉合等值線判讀原理“大於大的,小於小的”可知,該區域溫度偏低,應為高壓中心,可能是高原。

  圖1為沿某經線的大氣運動示意圖,圖2為圖1中甲氣壓帶及其南北兩側風帶的風向圖。讀圖回答3~4題。

  3. 圖示氣壓帶位置反映的時段裡***  ***

  A.我國東北地區晝長夜短

  B.非洲熱帶草原進入乾季

  C.南極地區科學考察進入最佳時期

  D.地中海地區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答案】 C

  【解析】  由圖2中的氣壓帶、風帶判斷,該區域位於南半球。圖中各氣壓帶風帶位置偏南,說明太陽直射點位於南半球,此時南極地區出現極晝現象,是科學考察的最佳時期。此時,我國東北地區晝短夜長;非洲北半球熱帶草原進入乾季;地中海地區正午太陽高度達到或接近一年中的最小值。

  4.關於圖示氣壓帶風帶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受丙風帶北移影響,南亞地區夏季多雨

  B.受乙風帶的影響,歐洲西部全年溫和溼潤

  C.熱帶草原氣候受甲氣壓帶和乙風帶交替控制

  D.丙風帶影響下的地區總是高溫少雨

  【答案】 A

  【解析】 丙風帶為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北半球夏季隨太陽直射點北移越過赤道向右偏轉為西南季風,受其影響南亞形成高溫多雨天氣;乙風帶為南半球西風帶,不會影響歐洲西部;甲氣壓帶和乙風帶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氣候;受丙風帶影響,熱帶地區大陸東岸迎風坡高溫多雨,常形成熱帶雨林氣候。

  下圖為某地某時刻海平面等壓線***單位:百帕***分佈圖。讀圖完成5~7題。

  5.此時,乙地吹***  ***

  A.西南風 B.西北風

  C.東南風 D.東北風

  【答案】 A

  【解析】 解題的關鍵在於明確等壓線數值大小及地轉偏向力的判斷。由圖可知,乙地西側為高壓,風由高壓吹向低壓,且該地位於南半球,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風向左偏,故乙地吹西南風。

  6.圖中丁處等壓線發生彎曲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處迎風坡,氣溫低 B.地處背風坡,氣溫高

  C.地處平原,氣溫高 D.地處高原,氣溫低

  【答案】 B

  【解析】 丁處位於澳大利亞東部大分水嶺的背風坡,氣溫相對較高,空氣膨脹,氣壓降低,導致等壓線彎曲。

  7.下圖中能表示甲地至丙地氣象要素變化的是***  ***

  A.①圖   B.②圖

  C.③圖   D.④圖

  【答案】 C

  【解析】 根據等壓線分佈規律可知,等壓線越密集,風力越大,故③圖正確;由甲至丙氣壓逐漸減小;甲地受高壓控制,盛行下沉氣流,多晴朗天氣,天空少雲,氣溫偏低;丙地受低壓控制,多陰雨天氣,氣溫偏高。

  目前我國每年需要通過遠洋貨輪進口大量鐵礦石。下圖為世界著名的某鐵礦區分佈圖***圖中虛線表示洋流***,甲區域是我國重要的鐵礦石進口地。讀圖完成8~9題。

  8.7月份將該地鐵礦石運往我國上海寶鋼鋼廠,貨輪在航行過程中總體上***  ***

  A.順風順水 B.順風逆水

  C.逆風順水 D.逆風逆水

  【答案】 A

  【解析】 由經緯線和海陸輪廓可知,圖示區域為南半球的澳大利亞西北海岸。7月份正值南半球冬季,此季節澳大利亞西北部盛行東南信風,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後,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轉成西南季風;7月份我國盛行東南季風,所以,總體上運礦船隻可順風順水航行。

  9.圖中所示洋流對甲區域的地理環境產生的影響是***  ***

  A.增溫減溼 B.增溫增溼

  C.降溫減溼 D.降溫增溼

  【答案】 C

  【解析】 圖中洋流為西澳大利亞寒流,寒流對沿岸地區起到降溫減溼的作用。

  水庫是攔洪蓄水和調節水流的水利工程,它是指在山溝或河流的狹口處建造攔河壩形成的人工湖泊。水庫具有多種功能,如防洪、發電、灌溉、養殖等,並且能改善區域性地區的氣候。下圖是某水庫洪水時徑流調節示意圖。讀圖回答10~12題。

  10.水庫主要影響的水迴圈環節是***  ***

  A.水汽輸送 B.地表徑流

  C.植物蒸騰 D.地下徑流

  【答案】 B

  【解析】 水庫是攔洪蓄水的工程,因此主要影響地表徑流。

  1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t1之前水庫水量持續減小

  B.t2時水庫水量最大

  C.t2之後水庫水量增大

  D.t1時水庫水量最大

  【答案】 B

  【解析】 在t2之前進水量大於出水量,所以水庫的水量一直呈增大狀態,在t2時進水量和出水量相等,水庫的水量達到最大,t2之後出水量大於進水量,水庫的水量開始減小。

  12.水庫建成後,下游地區可能會***  ***

  A.洪澇災害頻繁 B.流量季節變化變小

  C.沖積平原面積變大 D.泥沙含量增大

  【答案】 B

  【解析】 水庫對河流起調節作用,使水量趨於穩定,減少了洪澇災害的發生頻率,縮小了流量的季節變化。泥沙在庫區堆積,使下游含沙量減小,影響沖積平原的發育。

  ***2014•臨沂一模***某地質考察隊對下圖所示區域進行地質研究,在Y1、Y2、Y3、Y4處分別鑽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在該水平面上Y2、Y3處取得相同的砂岩,Y1、Y4處取得相同的礫岩,且砂岩的年代比礫岩老。據此完成13~14題。

  13.甲處屬於***  ***

  A.向斜成谷 B.向斜成山

  C.背斜成谷 D.背斜成山

  【答案】 C

  【解析】 在地下同一水平面上,Y2、Y3處取得的砂岩的形成年代比Y1、Y4處取得的礫岩老,即岩層兩翼新、中間老,屬於背斜構造。從圖中等高線分佈可知,該地是谷地地形,因此屬於背斜成谷。

  14.若在Y2處鑽30 m到達該水平面,則在Y4處鑽至該水平面最可能的深度是***  ***

  A.25 m   B.35 m

  C.55 m   D.65 m

  【答案】 C

  【解析】 從圖中可知,Y2處的海拔為160—170 m,鑽30 m到達該水平面,該水平面的海拔大約為130—140 m。Y4處的海拔為180—190 m,Y4處離該水平面的距離大致為40—60 m,因此最有可能是55 m。

  下圖為世界某地區等高線分佈圖。讀圖回答15~16題。

  15.影響A地區地表形態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

  A.岩漿活動 D.地殼運動

  C.冰川作用 D.風力作用

  【答案】 A

  【解析】 結合經緯度和等高線地形圖可知,該地區位於非洲東部,A地區為火山口,由岩漿活動形成。

  16.關於圖中湖泊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是火山口處的淡水湖

  B.主要靠積雪融水補給

  C.河流水和地下水是主要補給來源

  D.湖盆的形成與外力作用有關

  【答案】 C

  【解析】 通過等高線的數值可以判斷河流的流向,從而推斷出湖泊為內流湖***鹹水湖***,湖泊的成因與內力作用***岩漿活動***有關,湖水的補給來源主要是河流水和地下水。

  下圖為某地區的地質剖面圖***圖中字母表示不同的岩層***。讀圖完成17~18題。

  1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示地區主要內力作用的表現是地殼的水平運動

  B.圖中有四處斷層

  C.飛來峰的巖性與其所處地區的巖性相同

  D.E處岩層的年齡老於P處岩層

  【答案】 D

  【解析】 圖中的地質構造主要是斷層構造,是地殼的垂直運動造成的;從圖例可以看出飛來峰與其所處地區的岩石性質不同;圖中有三處斷層;E處岩層的年齡老於P處岩層。

  18.關於圖中地質構造型別及地貌成因的分析,正確的是***  ***

  A.圖中C處飛來峰是從外地飛來的

  B.甲處為背斜,頂部岩層張裂,巖性脆弱,易被侵蝕,形成谷地

  C.乙處地質條件穩定,可以修建大型工程

  D.甲處為向斜,槽部受到擠壓,巖性堅硬,形成谷地

  【答案】 B

  【解析】 根據岩層的彎曲方向,可以判斷甲處為背斜,背斜頂部受張力作用,易受外力侵蝕,形成谷地或低地。

  下圖是某地岩層水平分佈圖。據圖回答19~20題。

  19.下列四幅剖面圖與沿ab線的剖面圖一致的是***  ***

  【答案】 A

  【解析】 圖中虛線為等高線,從a處到b處,經過了山谷、山脊,且a處海拔介於150—200m,只有A圖符合。

  20.圖中甲處地貌與地質構造的組合正確的是***  ***

  A.山谷——背斜 B.山脊——向斜

  C.山谷——向斜 D.山脊——背斜

  【答案】 B

  【解析】  從圖中等高線分佈來看,甲處等高線向海拔較低處凸出,為山脊;從岩層新老關係來看,甲處中心岩層較新,兩翼岩層較老,是向斜。

  河中垂釣,釣點是關鍵,釣點宜選在餌料豐富且易於觀察浮漂之地。某次中雨過後,江南某地的小軍來到圖示河段垂釣。此時,他發現河水已漫過人工堤壩,河中沙洲仍出露水面。據此完成21~23題。

  21.有關圖中河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堤壩的東側較西側容易垮塌

  B.河中沙洲主要受流水侵蝕作用而形成

  C.堤壩上游河段,東側河水較西側深

  D.小軍垂釣時,丁處河水較丙處汙濁

  【答案】 D

  【解析】 受地轉偏向力影響,西側水更深,堤壩更易垮塌;河中沙洲主要是泥沙沉積形成的;丁處為河流凹岸,受侵蝕強,水更汙濁。

  22.本次垂釣,釣鉤最適宜投放於***  ***

  A.甲處    B.乙處

  C.丙處    D.丁處

  【答案】 C

  【解析】 丙處受沙洲阻擋,流水緩慢,更適合放置釣鉤。

  23.圖中堤壩較低矮,主要是考慮***  ***

  A.蓄洪 B.灌溉

  C.發電 D.排水

  【答案】 D

  【解析】 堤壩低矮,主要是為了在洪水期及時將水排出,防止洪澇災害。

  結合某路線圖回答24~25題。

  24.由北京到莫斯科、由莫斯科到德班的自然帶分佈分別體現了***  ***

  A.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和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

  B.山地垂直地域分異規律和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

  C.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和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

  D.山地垂直地域分異規律和非地帶性

  【答案】 C

  【解析】 結合圖示和所學知識可知,由北京到莫斯科自然帶為森林→草原、荒漠→草原,體現了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從莫斯科到德班則從溫帶經亞熱帶到熱帶再到亞熱帶,體現了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

  25.下列景觀和地區對應正確的是***  ***

  A.莫斯科:天然植被以耐旱的草類為主,田地更多種植冬小麥

  B.多多馬:斑馬、羚羊等成群覓食,外圍則有獅子、獵豹等食肉動物追擊

  C.德班:夏季森林茂盛、繁花似錦;冬季則白雪皚皚,一片銀裝素裹

  D.布拉柴維爾:荒漠廣佈,大風吹拂下,黃沙漫天飛揚

  【答案】 B

  【解析】 莫斯科緯度較高,多種植春小麥;結合氣候分佈狀況可知,多多馬地區為熱帶草原,符合B選項說法;德班應屬於熱帶草原氣候,草原廣佈;布拉柴維爾位於赤道附近,為熱帶雨林氣候。

  第Ⅱ卷***綜合題 共50分***

  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計50分***

  26.***12分***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說出甲、丙兩地氣溫年變化特點的差異,並分析成因。***4分***

  ***2***比較丙地到乙地與甲地到乙地所經歷的自然帶和地域分異規律。***4分***

  ***3***丁河流域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主要有哪些?該流域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4分***

  【答案】 ***1***甲: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大;***1分***丙:全年高溫,氣溫年較差小。***1分***成因:甲地處內陸,受海洋氣流影響較小,氣候的大陸性強;丙地處亞洲的東南沿海,緯度較低,終年氣溫較高且季節變化小。***2分***

  ***2***丙地到乙地:經歷熱帶季雨林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和溫帶落葉闊葉林帶,***1分***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1分***甲地到乙地:經歷溫帶荒漠帶、溫帶草原帶和溫帶落葉闊葉林帶,***1分***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1分***

  ***3***生態環境問題:土地荒漠化;***1分***水資源短缺。***1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途徑:充分利用當地自然資源,發展特色工農業;提高科技水平,發展節水農業;加強對流域內水資源的協調管理,合理分配水資源;調整農、林、牧用地的關係,退耕還林還草;控制人口增長。***2分,兩點即可***

  【解析】 第***1***題,甲、丙兩地氣溫年變化特點的差異可以直接從統計圖上讀出。這種差異的原因可從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等方面分析。第***2***題,首先根據甲、乙、丙三地的緯度位置進行區域定位,確定三地分別所屬的自然帶,然後判定甲、乙兩地及丙、乙兩地間所經過的自然帶和分異規律。如從丙地到乙地為緯度差異,符合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從甲地到乙地為海陸位置差異,符合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第***3***題,由經緯度可判定丁河流為塔里木河,根據其處於內陸盆地的特點確定該流域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要實現流域的可持續發展,可針對存在的問題從科技、經濟***資源利用、產業結構***、社會和生態等方面採取措施。

  27.***11分***讀世界某區域圖,回答下列問題。

  ***1***此時,①②兩處表層海水整體上的流向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圖中氣壓狀況對大氣環流會產生哪些影響?***4分***

  ***3***甲地處於沿海,但降水稀少,氣候乾旱,分佈著大片荒漠。試述其原因。***2分***

  印度的班加羅爾、金奈、海得拉巴在英國殖民地時期就被稱為三大科技城。如今依靠國家長遠的戰略決策,基於完善的軟體人才培育系統,獨特的海外印僑祖居地背景,在班加羅爾的帶動下,這三大城市形成了計算機軟體業的“金三角”。

  ***4***試分析印度計算機軟體業“金三角”形成的條件。***3分***

  【答案】 ***1***由東向西 由西向東***2分***

  ***2***圖示地區形成的亞洲低壓***印度低壓***,切斷了北半球的副熱帶高壓帶,使副熱帶高壓帶僅保留在海洋上;***2分***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轉成西南季風,並吹向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2分***

  ***3***夏季盛行風從陸地吹向海洋或與海岸平行,氣流乾燥;受夏季風影響形成的沿岸離岸洋流對附近陸地有明顯的降溫減溼作用;冬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降水少。***2分***

  ***4***國家政策支援;技術、人才優勢明顯;資金來源豐富;工業基礎好,工業集聚效應明顯,***3分,3點即可***

  【解析】 第***1***題,①處是波斯灣與阿曼灣之間的霍爾木茲海峽,由於海水的鹽度差異,存在密度流,表層海水整體上由東向西流;②處受西南季風影響,海水整體上由西向東流。第***2***題,根據氣壓帶和風帶的分佈規律,圖示地區形成了亞洲低壓,切斷了北半球的副熱帶高壓帶,並形成了西南季風。第***3***題,可從大氣環流***主要是風向***、氣壓帶分佈等方面分析甲地降水少的原因。第***4***題,可從工業基礎、人才、資金、政策等方面進行分析。

  28.***14分***讀圖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圖中區域為某沿海亞熱帶季風區,人口約2萬,面積為500平方千米,以農業為主,經濟落後,交通不便;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區域最高海拔為1 428米。

  ***1***比較圖中A、B兩地的降水差異並分析原因。***4分***

  ***2***判斷圖中乙河流域主要屬於林區還是種植區,並說明理由。***6分***

  ***3***甲河相對於乙河沒有形成明顯的三角洲,試分析其原因。***4分***

  【答案】 ***1***A地降水多於B地。***1分***A地地處夏季風的迎風坡,多地形雨;***1分***受湖泊的增溼作用較大,空氣溼潤。***1分***B地地處夏季風的背風坡,降水較少。***1分***

  ***2***主要屬於種植區。***2分***理由:乙河流域內城鎮數量多,說明地勢較平坦,適合發展種植業;***2分***加之乙河河口形成三角洲,說明流域內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大,水土流失較為嚴重,河流含沙量較大。***2分***

  ***3***甲河流域以林區為主,植被茂盛,河流含沙量小;中上游湖泊眾多,大量泥沙在湖泊沉積;與乙河河口相比,甲河河口受夏季海風影響大,海浪的侵蝕作用強,河口泥沙不易堆積;甲河流域城鎮少,受人類活動影響小,水土流失不明顯。***4分***

  【解析】 本題考查不同區域的降水差異及其原因、自然條件對農業的影響、三角洲的成因等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資訊、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第***1***題,先根據圖中水系的分佈判斷出A、B之間有一山地作為分水嶺;再結合海洋的位置可知,A位於夏季風的迎風坡;最後還要考慮湖泊對降水的影響。第***2***題,乙河流域主要屬於林區還是種植區,要根據該流域的地形條件、城鎮的分佈、三角洲的發育狀況進行分析。第***3***題,三角洲是河流攜帶的泥沙堆積而成的,因此要從上游來沙量、海浪侵蝕作用等方面分析。

  29.***13分***閱讀材料,完成***1***~***3***題。

  材料一 下圖為世界某區域略圖。

  材料二 2014年1月上旬乙島氣溫高達40℃,極端高溫助長了森林大火,該島經濟損失嚴重。圖中丙湖地區年平均降雨量不到120毫米,而年蒸發量達2 500毫米,湖泊經常乾涸。

  材料三 甲河的主要特點是河流發源於降水豐富的東部高地,流經降水稀少、蒸發旺盛的廣大平原地帶,以致中下游流量較小,為使中下游發展農牧業,當地修建了引水工程,但在引水灌溉過程中也引發了一些生態問題,下圖為灌溉增加引起的生態問題示意圖。

  ***1***分析乙島西側受森林大火影響較小的自然原因。***3分***

  ***2***分析丙湖地區蒸發量遠遠大於降水量的原因。***6分***

  ***3***從自然環境整體性角度說明甲河流中下游引水灌溉面積增加對其他自然要素的影響。***4分***

  【答案】 ***1***西側位於盛行西風迎風坡,降水較多;受盛行西風影響,火勢向東蔓延。

  ***2***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位於大分水嶺西側,處在東南信風的背風坡;緯度低,氣溫高。

  ***3***徑流方面:地表徑流減少;地下水水位上升;河流水質變差。土壤方面:土地鹽鹼化。生物方面:溼地減少造成生物多樣性減少。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自然條件對森林大火的影響、影響地區蒸發量大小的因素及區域自然要素之間的聯絡等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資訊、調動和運用知識、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第***1***題,可以從降水量和盛行風的角度考慮。第***2***題,注意分析該湖所處的緯度、所處的氣壓帶,以及地形和盛行風的影響。第***3***題,根據材料三中的示意圖,甲河流中下游引水灌溉面積增加對其他自然要素的影響從徑流、土壤和生物等方面作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