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易錯知識點整理

  在備戰高考地理考試的過程中,同學們要複習一下高考地理易錯的知識點並且做好總結。以下是小編給你推薦的高考地理易錯知識點歸納,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考地理易錯知識點

  【典型例題】據報載,我國江西省中南部山區出現大片“紅色荒漠”,即在亞熱帶溼潤的丘陵地區,土壤遭受嚴重侵蝕,基岩裸露,地表表現出類似荒漠化景觀的土地退化現象。據此回答***1***~***3***題。

  ***1***根據江西丘陵山區自然條件的特點,對“紅色荒漠”進行治理工作應當先做好的工作是

  A.大力開荒種田,保持植被覆蓋率B.農業生產加強綜合開發

  C.發展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生產D.徹底退耕還林

  ***2***“紅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風化作用B.風蝕作用C.水蝕作用D.沉積作用

  ***3***“紅色荒漠”形成的人為原因主要是

  A.濫伐森林B.過度放牧C.開山取石D.環境汙染

  【錯因分析】本題出錯的原因一是對“紅色荒漠”現象未能正確理解,二是不能把握其形成原因,三是治理工作首先應該做什麼不清楚。針對江西丘陵山區自然條件的特點,從地形、氣候的降水特點、植被覆蓋率、水文特點、土壤等方面綜合考慮,農業生產應加強綜合開發。“紅色荒漠”現象和酸性紅壤、水土流失、土地退化關係密切。“紅色荒漠”的形成與流水侵蝕密切相關,人為原因主要是植被破壞。

  【糾錯心得】解答本題重在區分易混的概念:

  一是荒漠與荒漠化。荒漠與荒漠化現象都是乾旱或半乾旱區脆弱生態環境的產物,我國北方特別是西北乾旱區,如河西走廊、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柴達木盆地等地荒漠分佈廣泛,荒漠化現象也十分嚴重。荒漠是一種自然景觀,其內部可根據地貌等因素細分為沙漠、戈壁、巖漠、泥漠、鹽漠等,而荒漠化是一個過程,是指在非荒漠地區***如綠洲、草場等***由於自然原因或人為原因,生態環境受到破壞,使本來的草場或耕地逐漸退化為荒漠的過程。我國西北地區由於深居內陸,氣候極端乾燥,降水極少,且晝夜溫差很大,地勢平坦開闊,風力很強且持久,形成了地表水缺乏、植被稀疏的自然景觀,因此荒漠廣佈,同時其非荒漠地區由於脆弱的生態環境和人類不合理的活動,荒漠化十分迅速。

  二是荒漠化與沙漠化。荒漠化本質上是非荒漠土地退化為荒漠的演變過程,而使非荒漠化土地如耕地、林地、草場等逐漸退化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根據其成因分為多種形式,如風蝕荒漠化、水蝕荒漠化、鹽漬荒漠化等,因此“荒漠化”這個概念的涵義遠遠大於“沙漠化”。沙漠化是荒漠化的一種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它是指在乾旱或半乾旱地區,以風力為主要外力的條件下土地迅速退化為荒漠的過程,如非洲撒哈拉沙漠邊緣的薩赫勒地區、我國西北和中亞地區、南美巴塔哥尼亞沙漠周邊地區等。荒漠化除了沙漠化這一表現形式外,在我國還有以下表現形式:溼潤半溼潤地區水蝕荒漠化,如黃土高原、南方丘陵等地,夏秋季節降水強度大,強烈的流水侵蝕作用使土地迅速退化;鹽漬荒漠化,如河套平原、寧夏平原、華北平原等地,由於春、夏季蒸發旺盛,地下水強烈蒸發,大量鹽分在土壤表層積累,當鹽分遠遠高於植物生長所能承受的含量時,易造成土地退化;青藏高原等地的凍融荒漠化,高寒地區由於季節性凍融交替或永久凍土地區植被無法生長,亦可形成大面積賓寒荒漠。

  不過,在一定的範圍內荒漠化的型別在空間上是交錯分佈的,如毛烏素沙地內部低溼灘地荒漠化表現為鹽漬化過程,開墾的旱地荒漠化表現為風蝕過程,樑地荒漠化表現為水蝕過程。另一方面,荒漠化的原因在時間上也是變化的,同一地區如旱地在冬春季節荒漠化成因主要是風蝕過程,在夏秋季節則可能是水蝕過程,因此在分析荒漠化時要認真考慮某地空間、時間方面的自然特徵,確定其荒漠化的成因。

  高考地理等值線判斷易錯知識點

  1.等值線的彎曲凸起部分一般都符合“凸高為低,凸低為高”的高低變化規律。如果記憶不牢或者怕記憶不準確,可採用下面兩個方法來確定:

  ***1***垂線法

  在等值線圖上彎曲最大處的兩側作各等值線的垂線,方向是從高值指向低值。若箭頭向中心輻合,則等值線彎曲處與兩側相比,為低值區;若箭頭向外圍輻散,則等值線彎曲處與兩側相比,為高值區。

  ***2***切線法

  在等值線彎曲最大處作某條等值線的切線,比較切點與切線上其他點的數值大小。若切點數值小於其他點的數值,則為低值區;若切點數值大於其他點的數值,則為高值區。

  等值線的特徵

  1.同線等值:即不管是什麼型別的等值線,在同一條線上,其地理特徵的數值相等。如同一條等高線上,海拔相等;同一條等震線上,烈度相等。

  2.等值線應為閉合曲線:任何一種等值線,都應是閉合的曲線,雖然在圖中可能看到不閉合,這是因為受圖幅大小的限制,如果圖幅非常大的話,它一定是閉合的。

  3.等值線一般不相交、不重合:由於一條等值線上的值是固定的,因此同一個點只可能在某一條等值線上,但等高線在陡岸處可能重合。

  4.等值線密集的地方,表示該地理要素在單位距離內的變化幅度較大,反之則較小。如果是等高線,則坡度較大;如果是等壓線,則水平氣壓梯度力較大;如果是等降水量線,則降水的變化幅度較大。

  高考地理經緯網運用易錯知識點

  一、經緯網地圖上的長度

  1.所有的經線都是等長的半圓,理論上講為赤道長度的一半。而緯線的長度則是從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最長,南北緯60度的緯線圈為赤道長度的一半。

  2.同一經線上,緯度相差1°的地點間隔的實際距離是111千米***也有的教輔上是110千米,做題過程中同學們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簡單的進行計算,下同***。同一緯線上,經度相差1°的地點間隔的實際距離是111千米×cosθ***θ為該緯線的度數***。

  3.根據上述內容可以推斷出,相鄰緯線之間的長度間隔相等;相鄰經線之間的長度間隔不相等,在赤道處最大,在極點處為0***這點在圓柱投影圖中尤為重要***。

  二、根據經緯網或者經緯度判斷方向

  1.在有經緯網或者經緯度的情況下,南北方向可以直接根據緯度判斷,較為簡單。難點是東西方向的判斷,地球自轉的方向無論南北半球都是自西向東,兩點間判斷方向要取最短距離,即兩點間的劣弧段。也可按照經緯度來判斷,若兩地分別位於東、西經度,把兩地經度相加,如果兩地經度和小於180°,則東經的地點在東邊,西經的地點在西邊;如果兩地經度和大於180°,則東經的地點在西邊,西經的地點在東邊;如果兩地經度和等於180°,則兩地互為東西方向,即說兩地任意一地點在東邊,另一地點在西邊均可。

  2.在以極地為中心的俯檢視中,應該按照地球自轉方向來確定東西方向***注意按照劣弧的方向來判斷***;而就南北方向來說,不能直接按照兩地的緯度去判斷,應該注意沿線運動中,其南北方向有一個轉折點***即從極點做該線的垂線,垂足丙為轉折點***,從經過轉折點的前後分別找出其運動的南北方向。

  三、球面上兩點間最短距離的判斷

  球面上任意兩點的最短距離是過這兩點的大圓的劣弧。

  我們常見的大圓主要有三類:經線圈、晨昏圈和0°緯線圈即赤道。如果所討論的點位於這三個圈上,則其最短航線可以確定,按照兩點間的劣弧判斷即可。

  1.若兩地經度差等於180°,過這兩點的大圓便是經線圈,過兩極點為最短航程,具體又分為三種情況:

  ***1***同位於北半球,最短航線方向一定是先向北,過極點後再向南;

  ***2***同位於南半球,最短航線方向一定是先向南,過極點後再向北;

  ***3***兩地位於不同半球,這時需要討論,確定過哪個極點的為劣弧,再進行分析。

  2.兩地經度差不等於180°,則過兩點的大圓不是經線圈,而與經線圈斜交,最短航程不經過兩極點,而是向兩極方向靠攏,可分為兩種情況:

  ***1***甲地位於乙地的東方,從甲地到乙地的最短航線方向為:同在北半球,先向西北再向西南;同在南半球,先向西南,再向西北;位於不同半球時需要討論,方法同上。

  ***2***甲地位於乙地的西方,從甲地到乙地的最短航線方向為:同在北半球,先向東北再向東南;同在南半球,先向東南,再向東北;位於不同半球時需要討論,方法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