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讀書心得筆記

  讀完昆蟲記,你可以這樣做筆記:昆蟲世界帶給人類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想更多瞭解相關讀書筆記,也歡迎來欣賞學習。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法布林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他從小就喜愛昆蟲,長大後依然致力於昆蟲學。他一直都在觀察昆蟲,思考問題,不斷地做實驗。正如法國著名戲劇家羅·斯丹所說,“這位大科學家像哲學家一般地思,像美術家一般地看,像文學家一般地寫。”法布林耗費畢生心血,完成了十卷本的《昆蟲記》。

  《昆蟲記》介紹了各種昆蟲的種類、習性。而我最喜歡描寫螢火蟲獵食的那一段。螢火蟲的外表讓我們認為它非常弱小,可是《昆蟲記》告訴我們螢火蟲的一些不為人知的祕密:螢火蟲是一種食肉昆蟲。螢火蟲愛吃蝸牛。它用兩片鉤狀的顎上的細槽把毒汁送到蝸牛體內,把蝸牛麻醉,然後和其它螢火蟲一起分享美食。整個過程生動詳細,把螢火蟲在各種不同情況下獵食,如:蝸牛在高處時獵食也寫了下來,這段內容還介紹了螢火蟲獵食的器官的開頭等。它還拓展了一些問題,用實驗告訴我們答案。如:螢火蟲是麻醉了蝸牛還是毒死了蝸牛。它通過有科學道理的實驗解決了一個個眾人不知的問題。

  我之所以喜歡它,是因為它詳細分明。它先略寫了螢火蟲是食肉動物,愛吃蝸牛。然後詳細寫了它獵食蝸牛的過程。再略寫了螢火蟲是麻醉蝸牛還是毒死蝸牛和麻醉作用、如何消化。

  法布林懷著對昆蟲敬畏之情寫下了《昆蟲記》。那麼,讓我們懷著對法布林與昆蟲的敬畏之情開啟《昆蟲記》吧!

  篇二

  兒子從小到大讀了不少書,但這小子很少寫讀後感,原因是寫字太費勁,不如說出來。除非老師要求的,那是沒辦法的啊!

  這學期新換了語文老師,對作文抓得挺緊,動不動就要求寫點什麼,還好老師要求了,他沒辦法必須做,但其實他寫起來是不費勁的,只是懶惰而已。‘十一’前老師要求寫《昆蟲記》讀後感,這把他樂壞了,因為《昆蟲記》他從小就喜歡讀,讀了好多遍了,隨手抽出一本,他都能口述出來呢。

  《昆蟲記》他最早讀的是少年版的,十二本,字比較多,小時侯都是我讀給他聽的,讀了好幾遍吧,後來人家識字後又多次讀過,不光如此,生活中能看到的昆蟲他都會找到標本跟《昆蟲記》裡描寫的進行對照,像螳螂、蟬,他都親自捉過,蟬蛻和蟬家裡至今還留有標本,有一年他找到一個螳螂卵,掛在陽臺的花盆裡,結果冬天還孵出一堆的小螳螂呢。

  這次老師要求寫《昆蟲記》,對他來說是信手拈來,最後他選擇寫‘螳螂’了。因為太熟悉了,這小子很快就搞定。我讀罷真樂了,寫得太詳細了,如果不是我及時叫停,人家還會接著寫下去呢。“兒子,寫〈讀後感〉重在感,主要是你讀後有什麼感受,有哪些收穫和感悟。讀書的內容只是大概寫一下就行了,可是你這個內容也寫得太全面了!”“怎麼辦?我可不想重寫啊!這次就這樣吧!”這小子擔心重寫也惦記著要出去玩,所以就向我請求。

  我樂了,“決定權不在我,你自己看吧!”,“好吧,如果老師讓我重寫再說吧,寫〈讀後感〉的規則我懂了,下次再寫時一定多寫感受啊!”我樂,這孩子,小腦袋反應倒挺快。

  後來習作本發下來,老師給了他挺高的分,估計這孩子把螳螂寫得太詳細了,好像有些書裡也沒介紹呢。老師覺得不錯吧!反正過關了,他回來後很樂呵。

  篇三

  今天,我讀了《昆蟲記》中的一個小故事,介紹的是一種蜜蜂——舍腰蜂。

  舍腰蜂有著動人的身材和聰明的頭腦,而且還很不容易被人注意,是因為它天生安靜、平和、不愛搗亂的本性決定的。它很怕冷,常常在有陽光,溫暖的地方搭建自己的家。它會把窩搭在廚房那兒,儘管廚房很溫暖也是一個很舒服的藏身之處,但還是有一個致命的缺點:有許多舍腰蜂幼蟲會被煙燻死。

  舍腰蜂的食物主要是以蜘蛛為食,特別是背上有十字架的蜘蛛是它的最愛。因為這種背部有十字架的蜘蛛不用到很遠的地方,就會有這種“野味”。

  舍腰蜂的卵不是放在巢裡的,而是放在蜘蛛身上的。幾乎所有的舍腰蜂都是這樣的。這樣它的幼蟲以出來,就可以美餐一頓。

  美餐過後便開始結繭。一開始,繭是白色的,像一層保護漆,過一會兒再來看這個繭,它已經呈現了琥珀一樣的黃色了。

  我還有一個問題:它來源於哪兒?

  我認為它可能來源於沙漠,那裡很少降雨,更別說風雨了,它可能是被海風捲到這來的。

  我還知道舍腰蜂很勤勞。它把蜘蛛捉回來後,還會去捉。一直捉到窩滿了以後,它再千里迢迢地去找溼泥土,小心翼翼地把口子封上,生怕有“小偷”來盜蜘蛛。它做完以後就離開人世,等待下一代做同樣的事。

  這種奉獻到死,勤奮的精神值得我學習,所以我喜歡舍腰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