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語文教學計劃

  認真貫徹落實學校的工作計劃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一***

  一、指導思想

  以 語文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語文科組工作計劃為參考,落實常規工作,夯實基礎,增加課外閱讀量,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現代文閱讀能 力、寫作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學鑑賞能力和閱讀課外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習慣,為高三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

  二、教學內容與工作重點

  ***一***教學內容:本學期重點開設《唐詩宋詞元散曲》,選教《傳記選讀》《中國現代散文選讀》《論述文選讀》的部分篇目。

  ***二***工作重點:

  1、發揮備課組力量,提高備課質量,同時充分發揮教師的個性和優勢。

  2、加強對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加強常規工作的落實和檢查,並有階段性檢查小結和整改措施。

  3、以“閱讀”和“寫作”教學為抓手,帶動其它方面的教學工作。

  4、強化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

  5、運用各種方法,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和能力,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空間。

  三、具體措施

  1.落實集體備課

  明確職責,分工合作,同心協力,充分發揮大家的主觀能動性,實行資料資源共享,按照學校要求,每次備課都要有中心發言人,詳細解說自己備課部分的重點、難點、疑點,要提出教材處理意見。備課組在聽取這些意見後細緻討論,達成共識。

  備課做到四個落實:課件、教學設計、配套習題、相關資料。

  2.常規工作的落實和檢查

  教師每堂課有明確的教學目的,對學生的每次作業、小測要認真檢查,批改,及時反饋。本學期安排4次階段性考查***月考、中段及期末考試***,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3.新授課與專項訓練相結合

  1*** 本學期主要開設的是《唐詩宋詞元散曲》***《傳記選讀》也相對較多***,在新授課過程中以繼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根本,以“廣州市高二古詩文閱讀競賽”為契 機,在加強古詩文學習的基礎上,結合課本中“唐詩”“宋詞”兩個板塊的內容讓學生能自如應對簡單的古詩詞鑑賞題並在古文閱讀理解能力上有一定提高。

  2***強化基礎知識的鞏固,將旨在開拓學生寫作思維的課前演講與語言基礎、語言表達、古詩文閱讀***包括默寫***的練習融入平時的教學中。要求學生做好成語、熟語、寫作素材等的積累工作,利用好摘抄本。

  3***繼續加強議論文寫作的指導和訓練。每兩週安排一次作文講練課,將議論文寫作指導形成序列。

  4.充分運用教學資源展開教學。例如配合《唐詩宋詞元散曲》的學習觀看《唐之韻》《百家講壇》等,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認識。配合《傳記選讀》的學習,閱讀相關人物的傳記,激勵學生的鬥志,樹立遠大的理想。

  5. 通過多種途徑加強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推薦《讀者》《雜文選刊》《美文》《看天下》《鳳凰週刊》等,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空間。

  ***二***

  一、指導思想

  以馬克思主義教育科學理論為指導,努力貫徹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精神,落實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教學中突出“過程和方法”,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使學生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良好習慣,提高文化品位,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我們使用的是人教版新教材,體現了新理念和新目標,致力於構建新的教材系統,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編排體系上,人教版《必修五》按照“閱讀鑑賞”“表達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導讀”四大板塊安排相關內容。同時根據學校的安排,本期開始開設選修課《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這本教材,從高中生實際水平出發,對於詩歌,從“以意逆志、知人論世”***探究詩旨***“置身詩境、緣景明情”***把握詩境***“因聲求氣、涵詠詩韻”***體會聲韻***三方面入手;對於散文從“創造形象、詩文有別”***理解散文的形象性***“散而不亂、氣脈中貫”,切實地培養學生的文學文化修養,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

  三、學生分析

  本期本人擔任高二理科6班和文科17班的語文教學。

  本人面臨的這兩個班屬於普通班,學生由高一升入高二,剛剛經歷分班,情緒欠穩定,人數超多,中等生少,後進生多,學習興趣欠佳,語文基礎知識薄弱,語文學習習慣較差,課堂沉悶,思維不活躍,思考問題不積極。

  四、工作重點

  1、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培養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愛國主義精神,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世界觀、人生觀。發展學生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加強對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加強常規工作的落實和檢查,並有階段性檢查小結和整改措施。

  3、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養成閱讀經典和優秀作品的習慣,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空間。。

  4、提升學生對閱讀量,引發對中國文學的感性認識,培養文言語感,提高審美鑑賞能力。引導自主寫作,在實踐中提高寫作能力。

  5、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五、具體措施

  1、加強書本和海南遠端教學資源的學習,提高教師自我素養。

  2、提高備課質量,繼續學習新大綱,鑽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體現知識和能力要求,充分發揮教師的個性和優勢。

  3、指導學生加強積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準備摘抄本,每週佈置閱讀量,積累語文基礎知識,名句名篇的。

  4、重視誦讀,改進古詩文教學,培養學生語感。

  5、跟同事協作,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向同事們學習,積極參加學校的聽課評課活動。

  6、作文訓練以“表達交流”和《周計劃》相結合,面批、互評、自批多種批改方式結合,切實提高效率。

  7、加強電化教學,增加課堂容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三***

  一、指導思想

  高中語文課程改革實驗在我區實施已一個學年。本學期,我們要在前一階段實踐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以及《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整體把握課程內容,從語文課程作為基礎學科的特徵出發,緊緊抓住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通過必修5及選修模組***中國古代詩歌、中國現代散文***的學習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紮實、穩步地推進高中語文新課程的實施。

  二、教學內容

  本學期完成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5和選修***新聞寫作和外國小說欣賞***的全部內容。

  三、教學進度

  教學階段 教學內容 教學進度

  第一階段 語文必修5 第1至9周

  第二階段 語文必修5檢測 第10周

  第三階段 語文選修***兩本*** 第11至19周

  第四階段 語文選修***兩本***檢測 第20周

  四、課型安排:

  1、講讀課:

  ***1***精講多議:培養學生參與、探究的習慣,善於發現文章的美點、疑點、難點、重點、可考點、鑑賞點等;

  ***2***以一帶二:每單元示範性的精講分析1-2課時,其餘引領學生探討分析,強調自學、合作學習與探究意識。

  2、閱讀課:

  ***1***專題閱讀:與課堂教學同步,展開專題拓展閱讀,以避免閱讀課流於隨意的弊端。

  ***2***名著品讀:普及性名蓍的閱讀與研討,以大綱規定的閱讀書目為依據;

  ***3***讀書研討: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交流會,交流讀書方法與收穫。

  3、寫作課:

  ***1***大作文:每學期5—6次大作文。

  ***2***小作文:每學期不少於5次。

  五、教學方法建議:

  1、整體理解課程的結構,正確把握必修課程應著眼於培養所有學生都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共同基礎”。選修課程也應該體現基礎性,並在此基礎上致力於讓學生有選擇地學習,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2、認真學習、研究《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準確理解和把握《課程標準》最核心的內容,積極主動適應並實踐高中語文新課程,落實高中階段教學目標與要求,使學生在“積累.整合”、“感受.鑑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和“發現.創新”五個方面得到發展。

  3、深入鑽研人教版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全面理解編寫者的編寫意圖,努力體現新課程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認真分析學情,綜合考慮學生高中三年學習、發展的需要,以現有的教材為基礎,對課程內容進行合理的“二度開發”。

  4、按照“三個維度”***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要求設計教學過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在設計和引導學生的言語實踐活動,為學生主動、積極地構建自己的言語經驗,提高語文素養搭設平臺。

  5、守正出新,追求樸實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整合多種教學資源,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靈活採用多種教學方式,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6、堅持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充分開發一切可以利用的課程資源,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教師要認真讀書,鑽研教材,促使自身文化素養和教學水平的提高,實現與新課程的同步發展。同時,要加強教師之間、學校之間、學校與教研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