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春雨隨筆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篇一

  春雨淅淅瀝瀝地下著,迎來了一陣涼爽與愜意;春雨淅淅瀝瀝地下著,迎來了一份清新與舒服;春雨淅淅瀝瀝地下著,讓人不禁品味出春雨那默默無聞的精神。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春雷“轟隆隆”地響著,不禁讓人毛骨悚然。而春雨呢,在春雷過後,便開始滋潤世間萬物了。那時候,你幾乎感覺不到春雨的氣息,它來時悄悄,去時悄悄,真所謂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春雨,不像春雷那麼響亮;春雷,更沒有春雨那樣默默無聞地造福於世間萬物。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雨從天而降,雖然驅趕走了明媚的陽光,絢麗的雲朵,但它卻滋潤著世間萬物,將城市的灰塵氣息盪滌得無影無蹤,把花草樹木哺育得生機勃勃……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射在大地時,我們再也傾聽不到春雨那親切的聲音,再也看不見春雨那晶瑩的身體,因為它已瀰漫於空氣中,悄然無聲地給人們帶來了一片新綠。

  品味春雨,不是叫你做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而是叫你珍惜時間,好好學習;品味春雨,不是叫你浪費時間,到處吹捧,而是叫你默默無聞,造福社會。

  我愛春雨,更愛它那默默無聞的品質。

  篇二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雨,是春的精靈。正巧,春雨已淅淅瀝瀝的下了一夜一早晨,捧一杯熱茶,在嫋嫋的茶香中,品味古詩詞中那無盡頭春雨,綿綿不絕的春雨。

  在我的印象中,詩人總是將自己的情感與雨連線在一起。“而今聽兩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這句詞中,我看到了宋朝詩人蔣捷對人生的徹悟,從中感到的是幾絲無奈與悲涼,透露出的是人生的滄桑,世態的炎涼。而《春夜喜雨》中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表現的情感與《虞美人·聽雨》截然不同。這首詩中的表現出的是對春雨由衷的讚美,全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色,是一種歡樂愉悅的心情。

  古詩中的雨,是有生命的,要想真正地讀懂它,還需細細品味。

  篇三

  一路的微微雨,翦翦風,雙腳一踏,便越過千年。春風簾外,舊雨跟前,那悠悠古道,暮草荒煙,郵亭清冷。今天,我們開啟歷史,就如同開啟一罈陳年的佳釀,在煙花三月的古道上,細細回味。

  當歷史的車輪匆匆輾過,數千年的時光也不過彈指之間。不知三千里外,是否有人正唱響陽關三疊,折柳送別。

  舊地重尋,那衣袂飛揚的佳人何在?那踏馬閒吟的詩人何在?如今,惟有這翦翦的春風,一簾細雨,幾樹幽花。

  杏枝如畫,輕煙似夢。古道之外,是茫茫水跡,渺渺湖水湖煙。幾度花開花落,所有的音信早已在那個微雨的黃昏,隨秋雁遠去,次第隨風。悠悠千年,有誰,來憑弔興亡?那馬蹄下揚起的塵土,只在歲月裡飛揚。寒林月下,或許也曾有多情的詩人獨自吟唱一曲古老的歌謠。而千年以後,當我們踏碎一徑曉風,終是舊跡難尋。惟有這千年不變的杏花雨,楊柳風。

  千里迢迢,群山遙列,看遠樹迷煙,翠屏失色,水氣盈湖。我們只能挑一肩花影,祭奠那些無端飄零的往事。

  鬆雨細,竹風斜,當杏花搖落,跌碎了陳年的舊夢,白雨瀟瀟,驚擾了千年的旅魂。

  惆悵溪邊,落馬橋上,是誰策馬而過,踏著一徑落花,任那達達的馬蹄,踏過三月的杏花春雨,走進千年的畫圖。是誰,曾側耳聆聽,那達達響起的馬蹄,又是誰,守望每一個黃昏,站在古道的盡頭,為一紙音信,望穿雙眼。

  煙花三月的離愁,多情的女子,在細雨飛花之中,空惹一身春病。老屋頹牆,歲月剝蝕著記憶。在杏花飄落的瞬間,轉眼已是千年。

  煙里人家,杏黃旗下,那罈陳年美酒何在?那匹八百里飛馳而去的快馬何在?

  一鞭殘照,回首白雲蒼茫。那悠悠古道上,桃花只在仙人身後,次第開放。歲月無痕,那煙水茫茫的古渡,潺湲不絕的溪水,流淌著千年的詩魂。

  當我們踩著三月的細雨,嗅著杏花的幽香,在迷濛的春煙裡走過這千年的古道。暮然回首,輕煙下的足跡,也便像歷史的車輪一般,逝去,無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