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教學隨筆感悟

  如今,英語已經是世界性的語言,小學開始就學習英語。小學英語老師有什麼教育經驗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

  課程改革給課堂教育帶來了很大的變化。我們不得不承認其在當今教育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都大有改進。

  而小學英語教學要通過聽說讀寫訓練幫助學生學會正確的英語發音,具有一定的口頭表達能力,它猶如一根主線貫穿整個教學的全過程。其中,聽說訓練極為重要,訓練的途徑也是多樣化的。經過不斷探索與實踐我總結出以下幾個途徑:

  一、用英語組織教學,創設語言環境。

  1、我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儘可能少地說中文,儘量嘗試通過手勢、眼神、動作和口令等輔助手段來組織教學。***用英語組織教學能增加學生的語言實踐機會,創設英語氛圍,培養學生直接用英語思維、表達的習慣。***例如:當某個教學環節要結束時,老師說“one,two,three”或者以chant的形式“closeyourbook,closeyourbook!”,讓學生一邊chant一邊迅速坐端正“situpstraight,***repeat***”。

  2、我要求學生在公共場合嘗試用英語打招呼;凡是英語課上,就要求學生儘可能用英語進行交流,如果學生遲到了,就必須說“s-orry,i’mlate.mayicomein?”老師也會有禮貌地迴應“comein,please!”

  二、創設情境,角色扮演。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必須融於一定的情境之中。課堂表演就是要創造一定的語言環境,給孩子一份自由發展、自由發揮的天地。烏申斯基曾經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而表演正是集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於一體,它擺脫了死記硬背的舊模式。我在教學中,經常請幾人一組運用所學的知識表演,成效較大。例如我在教三年級unit2blet’stalk的重點句型“thisis***.nicetomeetyou.nicetomeetyou,too.”時,先創設birthdayparty的情景,b來到a的party上,a通過雙方介紹讓b與c互相認識。通過學生之間的策劃交流和生動的表演,學生在歡樂愉快的情境中學會了該重點句型,達到了人人能說的目的,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聽、說能力。

  a:hello,b.

  b:hi,a.happybirthday!

  a:thankyou!

  a:thisisc./thisisb.

  b:nicetomeetyou,c.

  c:nicetomeetyou,too.

  三、反饋資訊、即時鞏固。

  英語的聽說訓練反饋一定要及時。在教學中,學生對剛學的內容記憶猶新,印象深刻,但如果不及時鞏固,不僅會很快遺忘,而且將使學生在學習中的錯誤與偏差得不到及時糾正,以至形成錯誤的思維定勢。因此資訊反饋,必須及時。例如,在學完三年級unit2alet’sdo時運用競賽的方法,讓全體學生參與,我說:“touchyoureye.”“touchyourmouth.”“touchyournose.”等,學生立刻做出相應的動作。當某個小組代表最迅速地做出正確的動作時,該小組可以得分。

  實踐告訴我,英語聽說訓練中,這幾步是密切相連的,是一條有效途徑。

  在訓練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啟發、鼓勵學生之間相互提問和對話,這樣老師問學生、學生問老師、學生問學生,就由單向到雙向、由雙向到多向,有利於學生掌握所學的語言材料,從而保證了聽說訓練的質量。

  篇2

  小學英語教學不應該只滿足於對單詞、句型的概念化解釋和程式化分析,那樣只會使教學內容平淡、課堂氣氛沉悶,使學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來,使他們原有的興趣和信心很快喪失殆盡。那麼,怎樣才能做好小學英語的教學工作呢?以下是我教學過程中的幾點體會和心得:

  一、勇創雙語教學特色,營造英語氛圍。

  1.在教學過程中儘可能少地說漢語,而是以英語為主體,利用手勢、眼神、動作、音調等輔助手段來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並且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各種情景對話,通過直接的語言交流來幫助學生建立語感。通過這種方式組織教學,能增加學生的語言實踐機會,營造語言氛圍,培養學生直接用英語思維、表達的習慣。

  2.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其教學應該融入一定的情境之中。可通過課堂表演來創造一定的語言環境,給孩子營造一方自由發展、自由發揮的天地;並且可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交流的機會,給每位學生自我表現和自我發展的時間和空間。

  3.鼓勵學生通過參與體驗、實踐、合作、探索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要求學生在學校見到老師、同學,用英語打招呼;在英語課堂,儘可能用英語進行交流;在課外,也要鼓勵孩子們儘可能使用英語。把英語教學融入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節,讓學習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讓生活成為學習的延續。

  4.反饋資訊、即時鞏固。

  英語的聽、說訓練一定要做到反饋及時。在教學中,學生對剛學的內容記憶猶新,印象深刻,但若不及時鞏固,不僅會很快遺忘,而且會使學生在聽、說中的錯誤與偏差得不到及時糾正,以至形成錯誤的思維定勢和語言習慣。

  二、 關注學生情感,創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1.尊重每個學生,鼓勵他們積極嘗試,及時發現他們的進步並給予相應的表揚,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2.創設各種合作學習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成功、合作發展。

  3.關注後進生和性格內向的學生,儘可能為他們提供正確表現自我的機會,讓每一次小小的突破成為他們進步的基石。

  4.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經常和學生一起交流和探索,瞭解學生所想所需,做到教學相長。

  三、加強學習方法指導,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1.積極創造條件,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2.結合語言情境,讓學生通過實踐和運用來深化學習。

  3.進行自我評價,根據各自的不同狀況進行查漏補缺。

  四、實行激勵評價,使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

  1、注重教師的客觀性評價,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點滴進步給予及時的肯定和激勵。

  2、重視學生的主觀性評價,讓學生通過分析,通過比較,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明確努力的方向。

  小學英語教學的目標是要通過聽、說、讀、寫訓練,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正確使用英語,並具備一定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這一主線貫穿整個教學的全過程。其中,聽、說訓練尤為重要,訓練的途徑也是多樣化的。兒童學習外語的方式、內容與成年人應該有所不同。他們喜歡玩,喜歡唱歌、畫畫,喜歡錶演和遊戲;他們喜歡動手操作,喜歡探究和想象。所以,英語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和性格特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並且在教學過程中要聯絡實際,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不斷反思,這樣才能在教育教學中不斷進步和完善。

  篇3

  作為一個小學英語教師,尤其是低年級英語教師,倘若僅滿足於對單詞、句型的概念化的解釋和程式化的分析,而不求助於情景的感染和形象的描述,就會使課堂語言平淡、氣氛沉悶,學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英語學習中。那麼,學生原有的興趣和想學好英語的良好願望就會很快喪失殆盡。所以我們應該多多吸收直接教學法的長處,重視情景教學。 孩子年齡小,缺乏知識和經驗,抽象思維不夠發達,形象思維佔優勢,具體的、直觀的形象最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在教學時,我通常採用的直觀情景有實物、圖片、頭飾、玩具、簡筆畫。如在教學習用品pen、pencil、book、ruler等單詞時,直觀的實物出示尤為重要,只有通過直觀的演示與比較,學生才會迅速領會掌握;如教水果類單詞apple、pear、banana、melon等時,利用實物進行教學;如在教動詞sing、dance、draw、write等時,利用簡筆畫進行教學,學生往往會產生一種新鮮感,注意力馬上被吸引,有關的英文單詞幾分鐘內就能說出。這樣排除了母語作為中介,從而促進學生逐步利用母語的心裡過程。

  同時,教師正確的體態語也是重要一環。教師的一舉手一投足都是一個個實實在在的直觀情景,伴隨著老師講話而產生的語氣、姿勢、表情,有著強烈的解釋性和提示性,它不僅有助於老師更準確更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也是排除母語為中介,把事物與英語直接連線的有效手段。如在進行猜謎遊戲時,請小朋友們自己設計肢體語言進行表演,然後請另外的小朋友們通過肢體語言猜出是何物。從中,小朋友不僅培養了表演的才能,更提高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