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磁生電教案

  電磁感應現象教學,學生往往感到比較抽象,為了突破難點,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 知道電磁感應現象,進一步瞭解電與磁之間的聯絡,知道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 2. 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學習在已有知識基礎上的探究思路。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建立聯絡的觀點,培養執著的探求精神。

  教學重點:電磁感應現象產生的條件,執著的探求精神。

  教 具:蹄形磁體一組,演示電錶一個,矩形線框一個,導線兩根,開關一個。

  教學過程:

  一、 引入新課

  師:電生磁的科學發現,導致了電磁鐵的技術發明,進而有了電磁起重機、電磁繼電器。電流能產生磁場,許多科學家於是順著想:通電導體在磁場中會受到磁力的作用而運動。結果又有了新的科學發現,進而有了新的技術發明——電動機的發明,使得電能轉化為動能。除了順著想,你還會怎麼想呢?

  生:逆著想。

  師:好。會作出怎樣的猜想?

  生:磁能生電。

  師:在丹麥的奧斯特發現了電生磁的現象後,法國的安培、瑞士的科拉頓、英國的法拉第都想到了磁能否生電的問題,並進行了實驗探究,但安培、科拉頓都半途而廢,而法拉第則堅持十年斷斷續續進行探究。法拉第堅信客觀事物本身具有對稱性,既然電能生磁,反過來,磁也應該能生電。我們說,黃河之水天上來——天空中的水蒸氣液化而成,奔流到海還復回——汽化上天。既然我們已猜想磁能生電,那麼,我們就應該……

  生:進行探究。

  二、磁生電的探究

  師:電流能產生磁場,把導體放在磁場中也能產生電流吧?閉合電路中才會有電流。要判斷有電流,應該用……

  生:電流表。

  演示1 把導線、開關、電流表連線起來,把一根導線放在一塊蹄形磁體的磁極之間。閉合開關,觀察電流表有無變化。發現電流表指標不動。

  師:電流表指標不動,可能是……

  生:沒有電流,或者電流太小。

  師:要是電流太小,我們可以考慮……

  演示2 換用強磁體產生磁場:把導線放在多塊蹄形磁體的磁場中,閉合開關。

  師:還是沒有電流。可能電流還太小。一節電池給一個小燈泡供電,燈泡不怎麼亮,若兩節電池、甚至三節電池串聯給小燈泡供電,燈泡亮度會增大。那麼,一段導線放在磁場中為電流表提供電流,可能是電流太小而指標不動;多段導線串聯放在磁場中為電流表提供電流,你猜會怎樣呢?

  演示3 把匝數很多的矩形線框的一條邊放在磁場中進行實驗。

  師:怎麼還沒有電流呢?今天先休息吧。***收拾器材:把矩形線框從磁場中迅速拿出來。***咦!電流表指標好像動了一下。再試試。把矩形線框放回磁場中。咦!把線框放進磁場中好像也產生電流。多試幾次。

  演示4 使矩形線框的一條邊在磁場中進進出出。

  師:線框不動時沒有產生電流,線框運動時產生了電流,這值得反思。其實,我們知道了通電導體在磁場中會受力運動,把電能轉化為動能,就應該逆著想一想:動能能轉化為電能嗎?這樣想來,要得到電能需消耗動能。自然,要使放在磁場中的、閉合電路中的一部分導體產生電流,應該讓它運動,不斷消耗動能。那麼,前後能動,左右能動,上下能動,斜著也能動,隨便運動都產生電流嗎?

  演示5 讓線框的一部分在磁場中分別沿著磁感線運動、垂直於磁感線運動、斜著運動。

  師:其中規律如何表達一下呢?如果把磁感線想象成韭菜,把導線想象成刀,那麼可以說……

  總結:閉合電路中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電路中就產生電流。

  師:有志者,事競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貴在堅持,堅持就是勝利。

  三、概念化

  師:發現了磁能生電,是否就此滿足呢?法拉第又進行了一系列的很多實驗,總結出多種磁生電的方法。利用磁場產生電流的現象叫做電磁感應現象,產生的電流叫做感應電流。

  四、延伸***根據課堂時間確定課內還是課外,儘可能是課內***

  1.師:磁場能產生電流,電流是有方向的。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跟蹤追擊、瞭解一下電流的方向呢?有磁場,才有感應電流;發生切割磁感線的運動,才有感應電流。可以猜想,感應電流的方向……

  生:感應電流的方向,跟磁場***磁感線***的方向和導線切割磁感線運動的方向有關。

  師:試一試。既然可能跟兩方面因素有關,那麼實驗應該採用……

  生:控制變數法。

  演示6 觀察磁感線的方向和導線切割磁感線運動的方向對感應電流的方向的影響。

  2.師:無論刀向菜運動,還是菜向刀運動,都可切斷菜。導體不動,磁體運動,也可以切割磁感線,那麼,這時情況又如何呢?

  演示7 導體不動,磁體運動。

  師:導體向東運動和磁體向西運動效果相同,即產生的電流的方向相同。

  五、作業:1.“學物理”1

  2. 既然有了磁能生電的科學發現,是不是應該有技術上的發明來造福人類呢?想辦法做一個能持續發電的裝置。

  板書設計: 磁生電

  初中物理磁生電教學反思

  物理學科中的概念與原理,往往是學生很難把握與深入學習的部分。對於電磁感應現象教學,學生往往感到比較抽象,為了突破難點,加深學生對磁生電 的理解,利用多媒體演示“奧斯特實驗”,並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考電流能產生電磁場,反之磁場能否產生電流。學生通過觀看螢幕,思考與回答問題。

  教師向學生介紹本實驗的基本器材及連線方法,而後向學生演示實驗過程中的兩種情況:①閉合開關; ②換用強磁體閉合開關,發現兩次實驗結果均無電流產生。之後引導學生回憶奧斯特實驗,根據“動電生磁”的現象,讓學生以小組方式動手進行實驗探究。由 學生髮現的結果與現象,出示實驗記錄表格。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磁體或導體左右或斜看運動時都產生電流?二者有無共同特徵?聽取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應用多媒體軟體演示“導體做切割磁感應線運動,閉合電路中產生電流”的現象,加深學生的理解,並歸納出電磁感應的定義。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分析感應電流方向跟什麼有關。通過總結學生的結論,進一步解釋本次的教學內容。

  教師通過向學生展示手搖發動機,結合能量轉化原理,引導學生思考能量之間的轉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