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生物複習要點資料有哪些

  生物的學習離不開學習方法,生物的考試少不了複習資料,您的複習資料已經整理好,請查收。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人教版初中生物複習要點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人教版初中生物複習要點一

  第四單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二章 人體的營養

  1、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蛋白質: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為人體的生理活動提供能量;

  糖類:人體最重要的供能物質,也是構成細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質,單位質量釋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況下,脂肪作為備用的能源物質,貯存在體內;

  維生素:不參與構成人體細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對人體生命 活動起調節作用,

  維生素A:促進人體正常的發育,增強抵抗能力,維持人的正常視覺。

  缺乏時,面板粗糙,夜盲症

  維生素B1:維持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和神經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缺乏時,神經炎,腳氣病

  維生素C: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維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 作用,增強抵抗力 。缺乏時,壞血病,抵抗力下降

  維生素D:促進鈣、磷吸收和骨骼發育。

  缺乏時,佝僂病***如雞胸、X形或O形腿等***、骨質疏鬆症

  水:約佔體重的60%~70%,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都離不開水。

  無機鹽: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材料,如:鈣、磷***構成骨骼和牙齒***、鐵***構成血紅蛋白***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統的組成

  消化道: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腸 大腸 肛門

  消化系統 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等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臟、胰腺、腸腺

  分泌消化液,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膽汁,參與脂肪消化

  食物在消化系統中的變化:

  1、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

  提出問題:澱粉有無變化?

  ***2***小腸的結構特點:

  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

  腸壁構造***由內向外***:黏膜、黏膜下層、肌肉層、漿膜

  小腸適於消化、吸收的特點:1***最長; 2***內表面具有皺襞和小腸絨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積***; 3***小腸絨毛內有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絨毛壁和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種結構有利於吸收營養物質; 4***有各種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內將食物分解成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過程。

  物理性消化: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和胃、腸的蠕動,將食物磨碎、 攪拌,並與消化液混合。

  化學性消化:通過各種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種成分分解為可以吸 收的營養物質。

  唾液澱粉酶澱粉的消化***、小腸***:

  澱粉***口腔***→麥芽糖***小腸***→ 葡萄糖

  蛋白質的消化***胃、小腸***:蛋白質→ 氨基酸

  膽汁***肝臟***不含消化酶,可以分解脂肪

  脂肪的消化***小腸***: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

  碘遇到澱粉變藍

  糖類――口腔中初步消化――-最終分解為葡萄糖被吸收

  蛋白質――胃中初步消化―――最終分解為氨基酸被吸收

  脂肪――小腸初步消化―――最終被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被吸收

  4、營養物質的吸收:營養物質通過消化道壁進入迴圈系統的過程。

  消化道各段對營養物質的吸收: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營養***

  小腸:***主要的吸收場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無機鹽和維生素 ,大部分脂肪成分從小腸絨毛的毛細淋巴管*** 淋巴管 血液迴圈***吸收; 其他從小腸絨毛的毛細血管進入血液迴圈。

  大腸:少量水、無機鹽和一部分維生素

  3、關注合理營養和食品安全

  1***合理營養 按時進餐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飲暴食

  均衡攝入五類食物***平衡膳食寶塔***

  2***食品安全 蔬菜瓜果必須清洗乾淨

  不吃有毒的食物***餿飯菜、發芽的馬鈴薯***

  買經檢疫合格的食品

  保持廚房和炊具的乾淨

  第三章 人體的呼吸

  1、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呼吸道:鼻腔 咽 喉 氣管 支氣管

  氣體進出肺的通道,清潔、溼潤、溫暖吸入的氣體

  肺:氣體交換的場所

  ***1***位置:胸腔內,左右各一

  ***2***結構:肺泡外面包繞著毛細血管,肺泡和毛細血管的壁都很薄,只 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適於氣體交換。

  ***3***功能:氣體交換

  2、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肋間肌收縮――胸廓左右前後擴大

  膈肌收縮,頂部下降――上下擴大

  肋間肌舒張――胸廓左右前後縮小

  膈肌舒張,頂部上升――上下縮小

  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

  肺泡 血液***血液由靜脈變為動脈血***

  1、鼻腔內有鼻毛,可阻擋灰塵細菌,鼻腔內表面的黏膜,可分泌黏液,可粘住灰塵細菌,黏膜中還分佈著毛細血管,可加熱涼空氣,所以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

  肺內有許多肺泡,肺泡外包繞著毛細血管,肺泡和毛細血管的壁都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適於肺泡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氧氣由肺泡進入毛細血管的血液裡需透過二層細胞。

  2、食物和空氣的共同通道是咽。吃飯時說笑,會使會厭軟骨來不及遮住喉口,使食物誤入氣管,引起危險。

  3、氣管和支氣管內壁上生有纖毛,向咽喉方向擺動,把灰塵、細菌和腺細胞分泌的黏液***其中有抵抗細菌和病毒的物質***一起送到咽部,經咳嗽排出體外,這就是痰。痰形成的部位在氣管和支氣管。

  4、哮喘是支氣管感染的一種疾病,常由於吸入花粉、灰塵、獸毛等物質引起,病人呼吸困難。肺炎是由細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

  5、呼吸道能保證氣體順暢通過,還能對吸入氣體進行處理,使到達肺部的氣體溫暖、溼潤、清潔。人一分鐘呼吸的次數約為16次。

  測量胸圍差時,受測者取自然站立的姿勢,雙手自然下垂,呼吸要均勻。測量時軟尺在胸前下緣要與乳頭上緣平齊,在背側將軟尺固定在兩肩胛骨的下角。軟尺鬆緊要適宜,並且不要有折轉。

  6、當肋間肌和膈肌收縮,使胸腔容積擴大,肺便擴張,肺內氣體壓力縮小,於是氣體就被吸入,完成吸氣。當肋間肌和膈肌舒張,使胸腔容積縮小,肺便收縮,肺內氣體壓力增大,於是氣體就被排出,完成呼氣。吸氣和呼氣是通過呼吸運動實現的。

  7、人的撥出氣體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8、採集和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時,取樣的方法是五點取樣法。

  空氣的質量與健康

  1***空氣的質量影響人體健康 大氣中的汙染物危害人體健康極大

  有害物質能引起呼吸系統的疾病

  2***瞭解當地的空氣質量 當地空氣汙染的原因

  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 ***五點取樣法***

  第四章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

  血液的成分

  血漿***淡黃色***:成分水、無機鹽、葡萄糖、氨基酸、血漿蛋白等

  血細胞:

  血漿:運輸血細胞,運輸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物質和體內產生的廢物等。

  血細胞: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層後,紅細胞在下層,呈紅 色,白細胞和血小板在兩層交界處,很薄,呈白色。

  紅細胞:血細胞中數量最多,兩面凹的圓餅狀,沒有細胞核,有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可以運載氧氣。

  白細胞:有細胞核,比紅細胞大,可以穿過毛細血管壁,包圍,吞噬細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細胞,沒有細胞核,形狀不規則,可以釋放與血液凝固有關的物質。

  血紅蛋白:紅細胞裡含有一種紅色含鐵的蛋白質。

  貧血:血液中的紅細胞數量過少,或者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含量過少。

  血清:血液凝固以後,血塊周圍出現少量黃色透明的液體。

  血液功能:①運輸氧;②運輸養料;③運走二氧化碳等廢物;④吞食病菌;⑤調節體溫。

  血管的型別及特點

  動脈:管壁較厚,彈性,大管內血流速度快

  毛細血管:內徑8-10毫米,管壁非常薄,血流速度最慢

  靜脈:管壁較薄,彈性小,管內血流速度慢,四肢靜脈內表面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靜脈瓣

  血液迴圈

  體迴圈:左心室 主動脈 全身毛細血管 上下腔靜脈 右心房

  動脈血 靜脈血

  肺迴圈:右心室 肺動脈 肺部毛細血管 肺靜脈 左心房

  靜脈血 動脈血

  第五章 尿的形成和排出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

  1、尿的形成與排出

  排洩:體內物質分解時產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餘的水分等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

  途徑:1***面板: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無機鹽、尿素

  2***呼吸系統:以氣體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系統: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無機鹽、尿素

  2、泌尿系統的組成

  腎臟:形成尿的場所

  輸尿管

  膀胱: 排尿的通道,膀胱有貯尿的作用

  尿道

  3、腎單位的結構與功能

  腎小球:由入球小動脈分出的數十條毛細血管彎曲盤繞而成,另一端彙集成出球小動脈

  腎小囊:腎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內、外兩層,內層緊貼腎小球,外層與腎小管相連

  腎小管:腎小囊內外兩層之間的囊腔與腎小管相通

  4、尿的形成

  ***1***腎小球的濾過作用: 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以外的血漿成分都可以濾過,形成原尿 ***150升***

  ***2***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剩下的形成尿液***1.5升***

  第六章 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

  1、人的視覺和聽覺

  眼球的結構與功能

  角膜:眼球的前部,無色透明,可透光

  鞏膜:白色,保護眼球內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顏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睫狀體:虹膜稍後部,內有平滑肌,能收縮舒張,調節晶狀體的曲度

  脈絡膜:佔中膜2/3的後部,有血管***營養眼球***、色素細胞***遮光並使眼球內部形成“暗室”***

  視網膜:內有大量感光細胞

  晶狀體:雙凸鏡,依靠韌帶與睫狀體相連

  玻璃體:透光

  附屬結構:眼肌、眼瞼、睫毛、結膜、淚器***淚腺、淚點、鼻淚管***

  ***2***視覺的形成:

  經摺光 沿著視神經傳導

  外界光線 在視網膜上成像 產生神經衝動 視覺中樞***形成視覺***

  ***3***眼的衛生保健:

  近視:由於眼球前後徑過長,或晶狀體曲度過大,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前

  方

  矯正:戴凹透鏡

  遠視:由於眼球前後徑過短,或晶狀體曲度過小,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後

  方

  矯正:戴凸透鏡

  沙眼:由沙眼衣原體感染眼瞼內面的結膜

  耳的結構和功能:

  外耳: 耳郭,收集、傳導聲波

  外耳道

  鼓膜,接受聲波,產生振動

  中耳:鼓室,有咽鼓管與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內外大氣壓的平衡

  聽小骨,三塊,將鼓膜的振動傳導至內耳

  半規管

  內耳 前庭

  耳蝸,內有聽覺感受器,能接受刺激產生神經衝動

  聽覺的形成

  沿外耳道 沿著聽小 沿著與聽覺

  聲波 鼓膜 產生振動 耳蝸 產生神經衝動 聽覺中樞 骨傳導 有關的神經 ***形成聽覺***

  2、神經系統的組成

  1***神經系統的組成

  中樞神經系統:腦、脊髓

  周圍神經系統:腦神經、脊神經

  2***神經元的結構、功能:

  ***1***結構 細胞體

  突起 軸突:一條,長而分支少

  樹突:數條,短而呈樹狀分枝

  軸突 集結成束,外包上結締組織膜

  髓鞘 神經纖維***末端的細小分支為神經末梢*** 神經

  ***2***功能:感受刺激,產生興奮,傳導興奮***興奮是以神經衝動的形

  式傳導的***

  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

  神經中樞:在中樞神經系統的灰質裡,功能相同的神經元細胞體彙集在

  一起,調節人的某一項相應的生理活動,叫神經中樞。

  3、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反射的概念:動物***包括人***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

  激所產生的有規律的反應反**區別於:應激性

  射弧的概念:參與反射的神經結構

  組成: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膝跳反射的過程:扣擊部位:膝蓋下位的韌帶

  現象:小腿突然跳起

  感受器:股四頭肌及肌腱內的感覺神經末梢

  神經中樞:位於脊髓灰質中

  效應器:***下肢的***股四頭肌及其內的運動神經末梢

  3***反射的型別 簡單的反射

  複雜的反射

  激素調節

  1***、人體主要內分泌腺的位置和名稱:

  垂體、甲狀腺、胰島、腎上腺、性腺、胸腺

  2***、激素等物質通過體液傳送來調節人體生理功能叫做體液調節。

  甲狀腺:人體內最大內分泌腺位於喉部,分左右兩葉。

  甲狀腺分泌激素叫做甲狀腺激素,有促進新陳代謝,加速物質

  分解,促進生長髮育和提高神經系統興奮等作用。⑴甲狀腺機

  能亢進:分泌激素過多,成年人食量大增,消瘦。⑵甲狀腺

  能不足:分泌激素過少,幼年時期呆小症。

  碘是甲狀腺合成甲狀腺激素原料,來自食物***缺碘,地方性甲

  狀腺腫***

  8.胰島:位於膜腺上一個個腺細胞團,分泌胰島素。功能調節糖代謝,

  缺乏胰島素,尿排出部分葡萄糖,可能患糖尿病。

  9.垂體:腦底部,大小如豌豆,分泌生長激素等,調節人體生長髮育。⑴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幼年時期,侏儒症。⑵生長激素分泌過多:a、幼年時期:巨人症。b 、成年人:肢端肥大症。

  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的關係:人體的生命活動的調節主要受到神精

  系統的調節,但也受到激素的調節

  7、人類活動隊生物圈的影響

  分析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的例項

  人類活動改善生態環境-“三北”防護林

  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 森林遭到嚴重濫伐

  沙塵暴危害嚴重

  大量捕殺野生動物

  何時還太湖清澈秀美的原貌

  環境汙染

  概念:指人們在生產或者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質,對環境的影響

  酸雨對生物的影響

  型別 大氣汙染 溫室效應和臭氧破壞

  水汙染:太湖水出現水花

  固體廢棄物汙染:廢舊電池對生物的影響

  土壤汙染:白色垃圾、工業廢渣

  噪音汙染

  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

  人教版初中生物複習要點二

  第五單元 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

  第一章 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1、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由骨骼和肌肉組成。骨骼是由多塊骨連結而成。

  2、骨骼肌包括中間較粗的肌腹和兩端較細的肌腱***乳白色***,一組肌肉的兩端分別附著在不同骨上.骨骼肌受神經刺激後有收縮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骨而不能推開骨,所以與骨相連的肌肉至少有兩組,相互配合完成各種活動【特別是伸、曲肘動作: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則相反】

  4、手臂自然下垂,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舒張;雙手豎直向上提起重物或雙手抓住單槓身體自然下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收縮。

  5、運動系統的功能:運動、支援、保護。在運動中,神經系統起調節作用,骨起槓桿的作用,關節起支點作用***也有說樞紐作用***,骨骼肌起動力作用。可見,人體完成一個運動都要有神經系統的調節,有骨、骨骼肌、關節的共同參與,多組肌肉的協調作用,才能完成。

  6、骨、關節和肌肉的關係:骨骼肌收縮,牽動著它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活動,於是軀體就產生了運動。

  7、運動系統在神經系統控制和調節,以及消化系統、呼吸系統、迴圈系統的配合下共同完成運動***能量來自有機物的分解***。運動能力發達,利於捕食和避敵,以適應複雜多變的環境。

  8、關節是由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三部分組成。關節面包括關節頭和關節窩。使關節牢固的結構特點是:關節囊及囊裡面、外面的韌帶。使關節運動靈活的結構特點是:關節面上覆蓋一層表面光滑的關節軟骨,和關節囊的內表面還能分泌滑液,可減少運動時兩骨間關節面的摩擦和緩衝運動時的震動。

  9、脫臼:關節頭從關節窩滑脫出來。***由於進行體育運動或從事體力勞動,因用力過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七、動物的行為

  1、按行為表現不同可將動物行為分為攻擊行為、取食行為、防禦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而按獲得途徑不同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先天性行為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體內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對維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織網、蜜蜂採蜜、螞蟻做巢等。而學習行為則是指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適應環境能力也就越強,對生存也就越有意義。

  2、社會行為:營群體生活的動物,群體內部不同成員之間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群體的生活,從而具有的行為。***注意:並非所有營群體生活的動物都具社會行為,如蝗蟲群體沒有。***

  3、社會行為大多具以下特徵:①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 ③有的還形成等級

  4、通訊:一個群體中的動物個體向其他個體發出某種資訊,接受資訊的 個體產生某種行為反應的現象。分工合作需隨時交流資訊,交流方式有動作、聲音、和氣味等。

  5、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誘劑,可以誘殺農業害蟲;在農田間放一定量的性引誘劑,干擾雌雄衝之間的通訊,是雄蟲無法判斷雌蟲的位置,從而不能交配,這樣也能達到控制害蟲數量的目的。

  即:***1***製造昆蟲性外激素誘殺昆蟲;***2***製造干擾使昆蟲不能識別同種昆蟲的性外激素。

  6、探究性實驗步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並實施計劃、***實驗現象***得出結論。

  第三章 第二節 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係***八年級上48頁到52頁,看熟***

  第五單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四章 分佈廣泛的細菌和真菌

  菌落: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後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叫菌落。

  兩種菌落的區別

  細菌菌落特點: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乾燥,白色;

  真菌菌落特點:較大,呈絨毛狀、絮狀蛛網狀,有紅、綠、黃、褐、黑等顏色

  培養細菌真菌的方法:①配製培養基②高溫滅菌 ③接種 ④恆溫培養

  培養基:含營養物質的有機物

  細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條件:水分、適宜的溫度、有機物***營養物質***、一定的生存空間等。另外,有些需氧,而有些則厭氧***即有氧時生命活動受抑制***。除少數細菌外,都不能自己合成有機物,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作為營養***即營養方式為異養***

  科學家在深海的火山口等極特殊的環境中,發現了古細菌。古細菌的存在說明:①古細菌適應環境的能力非常強② 細菌的分佈很廣泛。

  炎熱的夏季,食物容易腐敗,得胃腸炎的人很多,原因是:炎熱的夏季,空氣溼度大,溫度高,適於細菌、真菌的繁殖和生長,食物儲存不當或時間過長,就會因被細菌、真菌汙染而變質,人們吃了變質的食品就會的胃腸炎。

  洗淨晾乾的衣服不會長黴,而髒衣服髒鞋就容易長黴,原因是:洗淨晾乾的衣服清潔乾燥、缺乏營養物質,不適合真菌的繁殖,所以洗淨晾乾的衣服不易長黴;反之,髒衣服給真菌提供了適宜的生長環境,因此髒衣服容易發黴。

  製作泡菜時加蓋後用水封口,其目的是不讓空氣進入壇內,而保持壇內缺氧環境,因為乳酸菌只有在缺氧或無氧環境下才能把蔬菜中的有機物分解為乳酸。

  1、17世紀後葉,荷蘭人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並發現細菌;而19世紀,“微生物學之父”巴斯德利用鵝頸瓶實驗證明細菌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原已存在的細菌產生的

  2、細菌很小,10億個細菌堆積起來只有一顆小米粒大,單細胞。***病毒比它還小***

  3、細菌特徵:微小,有桿狀、球狀、螺旋狀等形態,無成形細胞核。大多隻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來生活,屬分解者。分裂繁殖。有些細菌能形成對不良環境有較強抵抗力的休眠體,叫芽孢

  4、細菌的結構特點: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有DNA集中的區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沒有葉綠體;附屬結構:有些細菌細胞壁外有莢膜***保護作用***,有些細菌有鞭毛***用於在水中游動***;有些細菌在生長髮育後期形成芽孢***輕,對惡劣環境有抵抗能力的休眠體***。

  5、掌握課本60頁細菌結構示意圖。

  6、細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速度快,不到半小時就分裂一次。

  7、細菌的營養方式:一般異養***包括腐生和寄生***,即、沒有葉綠體,大多數細菌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並把有機物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

  8、細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

  9、細菌的哪些特點和它們的分佈有關:細菌個體微小,極易為各種媒介攜帶;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數量多;有些細菌在生長髮育後期,個體縮小,細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芽孢小而輕,可以隨風四處飄散,落在適當環境中,就能萌發為細菌。這些特點都有利於細菌的廣泛分佈。

  10.動物、植物、細菌細胞的對比

  1、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另外還有單細胞的真菌,如酵母菌;沒有葉綠體,均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即異養型;真菌特徵:菌體由許多細胞連線形成的菌絲構成;每個細胞都用孢子繁殖後代

  2、青黴:青綠色,著生孢子的菌絲成掃帚狀;麴黴:黑褐色***有時也有黃、綠等色***,孢子著生在放射狀菌絲頂端;蘑菇從腐爛的植物體獲得營養。這些真菌生活在溫度適宜、水分充足且富含有機物的地方。

  3、各種各樣的真菌:蘑菇、木耳、銀耳、靈芝。

  4、蘑菇也是由菌絲集合而成

  營養方式:異養***腐生***

  生殖:孢子生殖

  環境:陰暗潮溼,有機物豐富,溫暖

  5、酵母菌***瞭解***

  ⑴形態:***單細胞***卵圓形,無色

  ⑵結構: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細胞壁、液泡、無葉綠體

  ⑶營養方式:異養***腐生***有氧:葡萄糖—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無氧:葡萄糖—二氧化碳+酒精+能量***少***

  ⑷生殖方式:出芽生殖,特殊情況進行孢子生殖

  6、蘑菇、木耳等可以食用的真菌統稱為食用菌。

  人教版初中生物複習要點三

  第六單元 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第二、第三章***

  生物多樣性包括三個層次:

  生物種類多樣性***即物種多樣性***,

  基因多樣性,

  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生物種類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三者關係:

  ***1***生物種類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最直觀的體現,是生物多樣性概念的中心。生物種類多樣性影響生態系統多樣性。

  ***2***基因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內在形式。基因多樣性決定種類多樣性,種

  類多樣性的實質是基因多樣性。

  ***3***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外在形式。生態系統發生劇烈變化時也會加速生物種類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的喪失.所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是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6、我國是生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其中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僅次於巴西和哥倫比亞,居世界第三。我國是裸子植物最豐富的國家,被稱

  為“裸子植物的故鄉

  7、生物的各種特徵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生物的基因有較大差別,同種生物的個體之間,在基因組成上也不盡相同,因此每種生物都是一個豐富的基因庫。

  種類的多樣性實質上是基因的多樣性。

  8、我國是世界上基因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特別是家養動物、栽培植物和野生親緣種的基因多樣性十分豐富,為動植物的遺傳育種提供了寶貴的遺傳資源。

  9、利用基因多樣性改良作物品種典型例項:

  美國引進我國的野生大豆與當地品種雜交,培育出抗大豆萎黃病的優良品種;

  我國科學家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與普通栽培水稻多次雜交,培育出產量很高的雜交水稻新品種。

  10、生態系統包括型別有: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溼地生態系統、湖泊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11、每種生物都是由一定數量的個體組成的,這些個體的基因組成是有差別的,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基因庫,;每種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態系統中,並且與他的生物種類相聯絡。

  某種生物的數量減少或絕滅,必然會影響它所在的生態系統;當生態系統發生劇烈變化時,也會加速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的喪失。

  因此,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

  12、造成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

  1生態環境的改變和破壞;2掠奪式的開發和利用;3環境汙染; 4外來物種的影響

  13、被稱為植物中的“活化石”是銀杉;被稱為中生代動物的“活化石”的是揚子鱷;中國鴿子樹***珙桐***也是植物界的“活化石”。

  14、為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人們把含保護物件在內的一定面積的陸地或水體劃分出來,進行保護和管理,這就是自然保護區。

  15、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我國現已建成許多保護生態系統型別的自然保護區和保護珍稀動植物的自然保護區。

  16、自然保護區是“天然基因庫”,能夠保護許多物種和各種型別的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天然實驗室”,為開發生物科學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自然保護區是“活的自然博物館”,是向人們普及生物學知識和宣傳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場所。

  17、人們把某些瀕危物種遷出原地,移入動物園、植物園、水族館和瀕危動物繁育中心,進行特殊的的保護和管理;建立瀕危物種的種質庫***植物的種子庫、動物的精子庫***以保護珍貴的遺傳資源。

  18、為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國相繼頒佈的法律和檔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國自然保護綱要》。

  我國還是最先加入國際《保護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之一。

 

1.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全

2.人教版初二生物上知識點總結

3.七年級下冊生物複習資料有哪些

4.初中生物複習資料

5.初中生物考複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