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密度最大的動物

        密度最大的動物也可以說成是聚集最密的動物,那麼是哪種?歡迎閱讀小編整理文章。

  

  至今有文字記載的最大的一個動物群體是一大群磷蝦,據佔計有1千萬噸重,1981年3月美國的科學家們在南極附近對它們進行了跟蹤。蝦群又密又大,相當於全世界一年捕獲的魚類和貝類總量的1/7.

  磷蝦是甲殼動物***Crustacea***燐蝦目 ***Euphausiacea***的統稱,海洋浮游甲殼動物的優勢類群,總計有11屬近90種,其中許多種的數量極大,且分佈較廣.南極磷蝦***學名:Euphausia superba***,又名大磷蝦或南極大磷蝦,是一種生活在南冰洋的南極洲水域的磷蝦。南極磷蝦是似蝦的無脊椎動物,並以群集方式生活,有時密度達到每立方米10,000—30,000只。

  關於燐蝦

  中國鄰近海區燐蝦有30多種,優勢種是太平洋燐蝦***Euphausia pacifica***、中華假燐蝦***Pseudeuphausia sinica***和寬額假燐蝦 ***P.latifrons***3種。其中除太平洋燐蝦為北溫帶種外,全為熱帶、亞熱帶種,主要分佈於南海和東海暖流流經區內。

  形態 燐蝦的外形與十足目***Decapoda***的對蝦類近似。最顯著的區別在於燐蝦具有發光器和露於頭胸甲外的指狀足鰓。其頭胸甲包被頭部和全部胸節,額板部稍尖,不形成發達的額刺,腹部較發達,側甲發達。尾節細長,末端甚尖。兩側各有一三角形片狀刺。具小觸角、大觸角、大顎各1對,小顎2對,胸肢8對,腹肢5對。第2小顎的外肢很小。胸肢雙肢型,外肢基板特別發達,各對的形狀相似,不分化成顎足,末1對或2對常退化或全缺;第2或第3對有時特化為強大的把握肢。胸肢的底節上有指狀分枝的足鰓附著,露於頭胸甲側緣之外,營呼吸作用。

  燐蝦發光器的數目和著生部位常隨種類而異。通常在眼柄上有1對;第2及第7胸肢基部各有1對;腹部中有4或5節的腹甲中央各有1個。發光器呈球形,中央具有發光細胞,前面有一晶體,後面有半球形的反射器,外表被色素層。表面護有外胚層細胞和甲殼質表皮,後方有起光圈作用的細胞層。外面環以神經末梢纖維束,連於發光體和晶體之間,經外界刺激後能發出藍色冷光。燐蝦因此而得名。***見彩圖*** 南極燐蝦 南極海域的燐蝦已發現有多種,其中最重要的是大燐蝦***Euphausia superba***,俗稱南極燐蝦。該種體長為50~60毫米,最大可達90毫米,壽命大約為3年左右。通常分佈於大洋表層250米以內,以浮游植物為食。叢集性強。每年夏季***從11月至翌年3~4月***為產卵季節。受精卵在近零度的水溫下孵化,經過幾個幼體發育期始成為幼蝦,1年後可長至2~3釐米,2年後可長至5~6釐米即為成蝦。南極燐蝦資源蘊藏量極為豐富,一般估計為數億至數十億噸,每年可捕量為5千萬至1億噸。這是世界上尚未充分開發的最大動物蛋白質資源。近十年來一些國家已開始小規模商業捕撈,其中蘇聯約佔90%。為充分利用這一資源而又不破壞南大洋的生態平衡,一些國際組織發起了為期10年***1976~1985***的“南極海洋系統與資源生物學”考察,以研究大燐蝦為核心的南大洋生態系統、準確估計燐蝦資源,為合理開發和科學管理提供依據。 大燐蝦含氟量甚高,主要富集在外殼中,捕獲後往往先磨碎、離心,加工成肉糜,再壓榨冷藏。蝦肉可進一步加工成美味的蝦球、蝦香腸等,也可用做飼料。南極燐蝦營養價值高,含粗蛋白12%,脂肪3%,甲殼素2%,灰分3%,水分80%,特別是其蛋白質的主要氨基酸含量比牛肉、鰺、對蝦還高。

  重要性 燐蝦是多種魚、蝦及海獸類的主要餌料,是海洋食物鏈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鬚鯨類皆以燐蝦及橈足類為食,北大西洋如格陵蘭等燐蝦數量大的海區,鯨類數量也最多。此外多數中、上層經濟魚類常以燐蝦為主食。如黃海和東海的鮐魚和藍圓鰺的餌料種類出現頻率中,燐蝦居首位,分別佔33.4%及26.5%。其他如小黃魚、帶魚和馬面魨等也多以燐蝦等浮游甲殼類為主食。此外,燐蝦的分佈與海流、水團的消長和移動有密切關係,燐蝦的種類組成和數量分佈變化,常可反映水文性質不同的水體互助推移與消長情況,因此可作為海流、水團的良好指示種。如中國近海的太平洋燐蝦可作侵入東海的黃海冷水的良好指示種。

  世界上捕撈沿海燐蝦的國家有日本、中國、摩納哥、朝鮮、加拿大、英國、挪威等。漁獲物晒乾後主要用作餌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