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垂釣時機的方法簡單教學

  一般來說,一天之中釣魚最理想的時間是:如果天氣不冷不熱的話,全天都可以釣;如果天氣熱的話則要選擇早晚出釣;夏末秋初的時候,陰雨天出釣;寒冬臘月,天氣十分冷的時候,最好是選擇中午釣。在正常的天氣裡,魚兒一般於日出前後開始在水草區和岸邊覓食。

  選擇垂釣時機的方法

  1、早晨:早晨是魚兒覓食最活躍的時間,早晨的氣溫、水溫,事宜魚兒覓食;再因天已亮,水生植物由開始吸取水中氧氣改為進行光合作用而放出氧氣。所以,早晨在天亮後5時至上午11時以前,水溫適度,氧氣充足,魚兒覓食旺盛,格外好釣,是釣魚的好時候。而且還經常有大魚來光顧。

  2、晚上:晚上,即下午15時以後到晚上22時以前,氣溫下降,水溫也隨著下降。此時魚兒活動、覓食活躍,上鉤率高,是個釣魚的好時候。

  3、雨後:夏天,雷陣雨後,涼爽宜人,水中溫度明顯下降,水中氧氣充足,岸上衝刷下來的食物增多,魚兒遊動,覓食非常活躍。若在池塘、湖泊、水庫下鉤,魚兒便頻頻上鉤。

  以上的三個時間還必須有風的幫助,如果沒有風,那魚兒上鉤的機會就太少了。有句話:有風則行,無風則停。這話既是釣者的親身體會,也是垂釣實踐的結晶。因此,選擇風天出釣,是明智之舉。風力將水域上的微生物及其它天然餌料,源源不斷地吹到下風水域。這樣,在下風水域中,天然餌料豐富,水中含氧充足。這時在下風水域中選點垂釣,效果很好。風力有大有小,最好選擇刮2-3級風力的風天出釣為上策。

  至於季節的變化,在春、夏、秋中午,由於太陽升高,天氣變熱水溫升高,魚兒開始由淺水區遊向深水區域。魚兒每天覓食時間從日出前開始至日出後3-4個小時***冬季例外***。午後按相反時間,在日落前4-3小時***春季早些***又開始覓食活動。

  1、春釣。春天垂釣要從早春、仲春、暮春三個不同時期來選擇最佳釣魚時間。早春3月,早、晚的氣溫還比較低,出征時間不宜過早,一般上午8點以後下釣為宜。因8點之前,水溫較低,魚兒遊動範圍小,不上鉤。仲春4月,春暖花開,是釣魚的"黃金季節"。無論什麼天氣都可以出釣,尤以陰天為佳。在早上6點-10點這段時間內,由於氣溫還比較低,應朝陽而釣。10點以後,水溫升高,此時宜在陰涼處下鉤。在這段時間內,有幾天魚兒忙於交尾產卵,不貪吃不易上鉤。但產卵後,魚兒特別貪吃,上鉤率高。即"大麥黃,釣魚忙"之時,正是春分前後,魚兒產卵後需大量食物補充營養,所以極易垂釣。暮春5月上旬,仍是釣魚的好時光,陰雨天更適合下鉤。而且一日中釣魚時間長,從早上一直可以釣到傍晚。

  2、夏釣。夏天垂釣,要以初夏、盛夏來選擇釣魚的最佳時間。初夏是釣魚的好季節。此時最高氣溫在26℃-28℃,最低氣溫在16℃-18℃,是魚兒較愛覓食的時候。但中午水溫較高,魚兒多遊至深水處乘涼,而早、晚氣候卻涼爽宜人,魚兒在水草區和岸邊覓食,故宜早、晚釣。盛夏天氣炎熱,釣魚最佳時間和其他季節顯然不同。春秋釣魚的最好時光,都在早晨或上午,而盛夏釣魚的最佳時間卻在下午3點至傍晚8點之間。盛夏的早晨雖可釣魚,但時間太短。上午至下午5點之間,很難釣到鯽魚,但這段時間卻是釣魚的好時間。根據鯉魚的生活習性,氣溫越熱越好釣,特別是在遮蔭處垂釣,往往收穫量大。

  3、秋釣。金秋時節,正是釣魚的好時光。初秋9月,早、晚氣候涼爽,釣魚最佳時間為上午6點-9點,9點以後水溫升高魚兒遊至陰涼處。水深1.5米左右。因而宜在陰涼處下鉤。中秋10月,氣候宜人,溫度適中,一天之中均可垂釣。上午6點-11點以朝陽釣為好。11點至下午6點,到陰涼處下鉤更佳。深秋11月,仍是釣魚的好時光,早上7點至下午5點均可下鉤。上鉤的魚以鯽魚為多,其次是鯉魚、草魚。

  4、冬釣。冬日,11月中旬-12月份,為初冬季節,時有寒氣襲人,天氣變化很大,應選擇風和日麗的天氣出釣,特別是晴天上午10點至下午3點,在朝陽處下鉤,也能取得較好收穫。寒冬臘月,水溫較低,魚兒多在深水處避寒。因此,冬釣必須選擇深水處下鉤,一般只能釣到鯽魚,鯉魚、草魚很難釣到。

  夏秋季手竿釣鯉魚的技巧

  夏秋季節,小雜魚十分活躍,因此在這個季節釣鯉魚不管是窩餌還是釣餌都要有選擇的使用。白天在自然水域釣鯉魚,窩餌要儘量少用比重輕的粉狀餌料,選擇比重較大的顆粒狀餌料,如小米、碎大米、麥粒、玉米粒、碎玉米等。但比重較大的顆粒狀餌料,不會在水中漂移,很大程度的限制了餌料氣味的擴散,因此在使用這些餌料做窩餌時,要想辦法增加餌料的氣味。可以通過發酵或者加入藥酒等方法使餌料有更濃的氣味便於在水中擴散。窩餌的用量也要略大於其他季節,一是因為最先進窩的小雜魚會搶食餌料,使窩餌消耗較快;二是這個季節的魚非常活躍,窩中“過客”較多,增加了窩餌的消耗速度。

  很多經驗不足的釣友,往往一到水邊就很快的選好釣位,不伸竿,不試水深,目測距離慌忙打窩。這種做法是手竿定點釣一個很大的誤區。手竿釣鯉魚,到達釣場之後不僅要細心選好釣位,而且在確定釣位之後,要先出竿上線,反覆測試釣位前方左、中、右的水底地形,找出水底有陡坎、斜坡等最容易有魚的釣點***下鉤點***。

  釣點確定之後,要把空鉤釣組拋入釣點,把竿放在支竿架上,然後對準自己的漂打窩,不管是使用打窩器還是其他方式,窩餌一定要打在漂的內側,就是漂靠近釣位的一側。一般2米深的水,窩餌在水面的落點應該是在漂的內側一尺左右的距離,水越深窩餌打在水面的落點就要離漂的距離相對遠一點,因為窩餌在落水下沉過程中散落面積會逐漸加大,等到落入水底之後,漂的正下方***就是餌鉤的位置***也就有窩餌了。這樣打窩的目的是在垂釣時餌鉤正好能落在水底窩餌的前沿,提高上鉤率。

  夏秋季節手竿釣鯉魚的釣餌,可以用加工過的玉米粒、麥粒等顆粒狀餌,也可以使用大蚯蚓、蟋蟀、小蝦等生物餌。但使用麵食餌做釣餌時,不管是底墜包食釣法的面芯***不包括外包料***,還是懸墜釣法的搓餌,都要有一定的粘度,不能象釣鯽魚的搓拉餌那樣霧化很快。在自然水域頻繁提竿是很少釣到較大的鯉魚的,要用麵食餌釣獲自然水域中個體較大的鯉魚,搓鉤的餌團要粘、要軟,無魚吃鉤時鉤上的餌團至少能堅持30分鐘以上不脫落。

  天然水域垂釣技巧

  第一,對於旅行手竿的選擇要注意選擇輕巧的,也不能太長了,一般情況下五米左右就可以了。

  第二, 鉤線的選擇上,要選小鉤和0.2mm左右的細線,用單鉤,魚墜要用稍微重的,墜與鉤的距離應超過8公分,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既保證重墜下沉落底,又保證墜在下而鉤可能在上,這樣才能使魚很快的發現目標,提高上魚率。

  第三,竿尖與浮漂要保持一個短的距離,這樣不至於遠離窩子,保證下鉤的準確,同時也能不驚動窩子周圍的魚,並保證在魚咬鉤後將魚垂直提出水面。

  第四,在提竿的時候由於反應遲疑了片刻未能直接將魚提上來,首先要迅速的判斷是小魚串入水草還是大魚上鉤。如果是大魚,要注意與其機智的周旋,輕輕繃線上提,並且往往水淺處引領,無水草的地方引領,最好能將其引領至水灘或沼澤處。

  第五,大魚上鉤的時候,此處的窩子肯定被驚嚇到了,但是這個窩子還是有魚的,不能就放棄了這個窩子,應該重新撒誘餌,到別的窩子釣一會,再返回此處垂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