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魚市場養殖前景怎麼樣

  觀賞魚深受現在人們的喜歡,未來觀賞魚的發展會越來越好,前景怎麼樣呢?下文是觀賞魚養殖前景,歡迎閱讀!

  觀賞魚養殖前景

  1.人們的生活水平是不斷提高的,很多家庭在家擺放一個水族箱養殖一些好看的魚類來豐富和點綴自己的生活,他們覺得這種養殖方式和飼養其他寵物來說,不僅乾淨還方便、美觀。而且從人群來看,上至老人,下到小孩,很少有人不喜歡這些美妙的生物,給它餵食、看它遊玩嬉戲,心情瞬間好起來,市場空間巨大。

  2.我國在水產養殖的中心一般偏向於食用魚養殖,常見的鯽魚、草魚等,主要是人們對於觀賞魚的不瞭解,覺得養殖這型別的魚不能賺錢,上文就提到,廣東是觀賞魚的養殖基地,很多農民靠著養殖紅招財、蝴蝶等品種的觀賞魚發家致富。

  3.首先我國觀賞魚種類繁多,中西部適宜的氣候、豐富的地下水、區域資源,如果能引起技術裝備,完善培育種苗技術,能有較好的發展。

  4.部分地區對於觀賞魚養殖戶有魚苗補貼,養殖有保障。

  據相關資料顯示,世界觀賞魚的養殖中淡水性佔了85%,海水性的佔15%,出口數量每年都在增長。全球範圍內,每年觀賞魚的交易額均超幾十億美元。我國觀賞魚主要的養殖基地在廣東、天津、北京、海南、臺灣等地。其中不乏通過養殖觀賞魚致富的養殖戶。

  觀賞魚如何正確管理

  春季 管理的重點是適量投餌和防病治病。春天氣候轉暖,經歷越冬後的觀賞魚開始活躍,但體質相對虛弱,投餌量應逐漸增加。由於氣候變化較大,遇到颳風下雨時要特別注意保溫。春季細菌病毒繁殖也迅速,魚病最易流行。拉網撈魚易碰傷魚體,必須注意防病、治病。

  夏季 此期是觀賞魚生長旺季,水溫通常30℃以上,魚很少生病。若餌料充足且勤換水,其長勢均優於其他季節。對氧氣需求量增大,防止水體缺氧已成為飼養的關鍵。降低放養密度,勤換水排汙,注意充氧,尤其是悶熱、暴雨將臨的天氣。注意防暑降溫,用竹簾等遮1/3~1/2的水面,以防“燙尾”事故發生。

  秋季 管理重點是喂足餵飽。適當增加餌料中脂肪和蛋白質等營養成分的比例。到深秋季節天氣漸涼,投餌應逐漸減少。同時易暴發爛鰓病、白點病、膚黴病等,因而需預防魚病。

  冬季 管理重點是防寒保溫,適當投餌。溫室或水族箱用加熱裝置,使水溫一般不低於20℃。或利用工廠餘熱水等的作用維持適當的水溫進行正常的養殖及繁殖。嚴防水溫驟降***特別是夜間***致魚患病或被凍傷凍死。

  觀賞魚如何防治疾病

  1、爛鰭病:病魚各鰭邊緣呈乳白色腐爛狀,鰭條殘缺不全。防治方法:可選用1克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溶於十千克水中,浸洗病魚10~20分鐘。也可選用0.1克高錳酸鉀,溶於十千克水中,浸洗病魚10分鐘。

  2、小瓜蟲病***白點病***:病魚鰭條和鰓上有白點狀的囊泡,嚴重時全身面板和鰭條佈滿白點和覆蓋白色黏液。 防治方法:用4%~5%食鹽浸泡15~20分鐘。

  3、水黴病:病原體是絲水黴,病魚體表或鰭條上有灰白色如棉絮狀的菌絲,又稱白毛病。多在秋末早春季節發病。治療方法:用3%~5%食鹽浸泡20~30分鐘或用氯製劑和碘製劑浸泡。

  4、打粉病。由嗜酸性卵甲藻引起。如果水是成酸性,那麼就得注意了,可能是打粉病。在各鰭和背部先出現白點,然後迅速蔓延,嚴重時全身一片白色。同小瓜蟲病的區別是,白點之間有充血現象,只發生在oH5~6.5的範圍內。只要酸鹼度調節到7~8,卵甲藻自然就會死亡。

  5、鉤介幼蟲病。它是一種蚌的幼蟲,寄生於魚體,形成胞囊。對小魚危害較大。胞囊成乳白色或米黃色,常寄生於鰭,嘴,鰓。一般家庭養的魚不易得病,但是如果用自然的水源養魚,就可能發病。用0.7ppm硫酸銅遍撒。

  3、粘孢子蟲病。常見的主要是碘泡蟲病和球孢蟲病,這兩種都是屬於粘孢子蟲。通常寄生於體表,鰭,鰓。為粟米大小的白色胞囊。防治也可以參照小瓜蟲病治療***見下段***。可以用0.5ppm的硫酸銅和0.5ppm的敵百***劑,遍撒。

  4、纖毛蟲病,最常見的就是小瓜蟲病。很多的帖子有介紹,這裡不多說了。治療可以用:200ppm的福爾馬林和1~2ppm的孔雀石綠合劑,浸洗1小時。4~6天后再浸洗一次。167ppm的冰醋酸溶液,浸洗15分鐘,3天一次,連用3次。0.4~0.7ppm的孔雀石綠遍撒。7ppm的孔雀石綠浸洗15分鐘。亞甲基藍2~5ppm遍撒。在治療時,升溫到28以上。注意,必須在4~6天后重複用藥一次。我不贊成用硝酸亞汞治療,毒性太大,會破壞色素。

  5、淋巴囊腫。病原體是魚淋巴囊腫病毒。在淡水魚上,我發現主要是危害麗科的魚,也就是各種慈鯛和短鯛。***也要危害海水魚***病魚在面板,鰭,鰓上出現白色,灰色,淡紅色的成團的珠狀腫瘤,我曾見過一尾鯛得淋巴囊腫。***記不清楚是一隻什麼鯛了,象畫眉魚或畫眉鯛,但黑帶沒通過眼,黑帶是象阿蓮卡阿卡西那樣在體側正中***此病現行的醫療水平無法治療,因為是病毒病嘛。但死亡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