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牛飼養技術

  為了提高牛肉的質量和食用的安全性,在牛的飼養過程中需要加強管理,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犢牛的飼養管理:

  早吃母乳:出生後的犢牛要使其儘早吃到母乳,第一週每天哺餵5-6次為宜。2、及時補料:出生後一週開始,就可在牛舍內放優質乾草,任其自由咀嚼,可促進瘤胃早期發育。同時可用玉米、麥麩加入適量骨粉、食鹽製成混合料煮熟令其舔食,以後可逐漸摻食青草或青貯飼料,哺乳期一般4-6個月,斷乳要逐漸進行。

  孕牛的飼養管理要點:

  加強營養;懷孕母牛既要滿足自身營養需要,又要保證胎兒正常發育的需要,因此隨著孕牛妊娠月令的增大要給予豐富的營養,特別是懷孕後期及體弱孕牛更要補充一定的精料和充足的青綠多汁飼料,以保證產犢前犢牛營養良好。2、單獨飼養:孕牛一般要單獨飼養,以防群牛擠撞流產。3、使役要輕:孕牛要有一定的活動,但不易活動太多,使役過重,產前一個月應停止使役。4、精心看護:懷孕後期,孕牛特別要注意不要下陡坡急轉彎,互相碰撞,山區出坡放牧,要注意在緩坡處放牧,不要出遠坡。母牛產犢後20-30分鐘要餵給小米,麥麩0.5-1公斤,食鹽50克,水15-17.5公斤混合製成的溫料水,在產後5-7天,要堅持飲溫水,並增加適當精料,可保產犢母牛健康、牛乳充足、犢牛發育正常。

  催膘育肥牛飼養管理技術:

  淘汰不用的役牛、無生育力的母牛、專用作育肥的架子牛等,可稱作菜牛,通過催膘育肥後出售宰殺,可增加經濟價值。對於準備育肥的牛,應首先檢查是否有病、年老、無齒等情況,對沒育肥價值的牛,不要浪費飼料,徒勞無益。另外,要驅蟲。用5%敵百蟲溶液塗抹、噴灑體表,驅體外寄生蟲,用驅蟲淨每公斤體重10-20mg內服,或敵百蟲每公斤體重40-50mg內服驅體內寄生蟲,整個肥育期要減少牛的活動,育肥期一般3-4個月。

  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綜合性防治措施,把牛的飼養管理同防疫工作緊密結合起來

  加強飼養管理可保證牛生長髮育良好,使之體格健壯。牛體格健壯,則抗病能力強,可減少牛群發病率。如經常檢查牛的營養狀況,防止某些營養物質缺乏,保證飲水清潔,可降低各種疾病的發生率。

  搞好環境衛生定期消毒牛場的衛生狀況與疫病的發生密切相關。環境汙穢雜亂,有利於病原微生物的滋生,有利於蚊、蠅、老鼠等病原體宿主和攜帶者的繁衍。同時,環境汙穢,易汙染草料和飲水,最終都可導致牛發生疫病。因此,應保持牛圈舍、場地及用具整潔、乾燥,定期消毒,及時清除糞便等汙物,且定點堆放,保證草料和飲水潔淨,認真做好殺蟲滅鼠工作。

  嚴格執行檢疫制度牛從生產到出售,要經過入場檢疫、收購檢疫、運輸檢疫和屠宰檢疫等。只有通過檢疫而未發現疫病時,方可准許牛及其產品入場、出場、運輸、屠宰。其中出場、入場檢疫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檢疫。為了避免疫病發生,要做到不從疫區購買牛、飼料和用具。同時,新購入牛至少要經1個月隔離觀察,確認健康後方可入場,且入場前要經驅蟲、消毒或補註疫苗。日常管理中,禁止閒雜人員出入牛場,並堅持入場人員消毒制度。

  定期進行預防注射根據本地疫病發生規律,結合本場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有效的免疫程式並認真執行。

  定期驅蟲根據當地寄生蟲病的流行特點,選用適宜的抗寄生蟲類藥物和恰當的給藥途徑,以預防牛體內外寄生蟲病的發生。

  預防毒物中毒嚴把飼草、飼料和飲水關,防止牛誤食毒草,禁止飼餵黴敗草料。嚴防牛誤食被農藥、化肥汙染過的飼草而中毒,禁止牛飲用工廠排出的廢水或被農藥、化肥等汙染的水源。

  實施藥物預防定期在飼料或飲水中加入各種藥物以預防疾病的發生,如預防傳染病可加入抗生素類藥物,一般常用磺胺類***0.1%-0.2%***、四環素類***0.01%-0.03%***、硝基呋喃類***0.01%-0.02%***藥物,連用5-7天,必要時可酌情延長時間,但不能長期使用,以免引起中毒反應或造成瘤胃微生物區系紊亂。

  牛的飼養要點

  各地肉牛養殖小區雖然形式不同,但都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小區場址的選擇:肉牛養殖小區場址的選擇,應遵循規模化育肥牛場選擇場址的原則。如果條件不具備,也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當地空閒地、但必須保證交通運輸方便,以便於飼料和牛隻的進出。

  二、小區的形式:肉牛養殖小區主要有自繁自養、架子牛育肥、自繁自養和架子牛育肥相結合三種形式。自繁自養可充分利用粗飼料,降低飼養成本,但飼養週期長,資金週轉慢,適於經濟條件較差的地區。架子牛育肥投資較大,精飼料需求量大,飼養成本高,但飼養週期短,資金週轉快,經濟效益高。自繁自養和架子牛育肥相結合,可充分利用上述兩者的優點,但飼養管理複雜。

  三、小區的佈局與設計:肉牛養殖小區的佈局、設計要求與規模化牛場近似,也應包括消毒池、獸醫室、生產牛舍、隔離牛舍、飼料間、青貯池、氨化池、貯糞場、糞汙處理設施、裝牛臺等設施,但生活區、生產區的劃分不很明顯,牛舍一般為單列式,每棟6-12間,為1-2戶所有,1-2間為飼料室和宿舍,其餘為牛舍。每間牛舍飼養3-5頭,基礎牛舍、產犢舍、犢牛培育舍、育成牛舍和育肥牛舍的劃分不明顯。青貯池和氨化池由各養牛戶按飼養規模集資建設,一般二池合一,這樣既可節約投資,又可提高裝置的利用率。青貯池和氨化池一般位於牛舍的兩側,便於取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