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肥肉牛飼養技術

  肉牛養殖科學化是市場以及養殖業發展競爭對養殖戶的要求,科學飼養能提高育肥牛肉品質,在市場競爭中佔優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易地育肥肉牛,一般是從較遠的外地或牧區購買犢牛或架子牛。這些地方飼草資源豐富,可以充分利用當地的牧草及農副產品資源飼養母牛,把斷奶後的犢牛或長到1歲半時轉移到內地精飼料條件較好的地區進行短期強度育肥,然後出售或屠宰。這是值得學習和推廣的生產肉牛的方法。一是對牧區或犢牛繁育場來說,出售當年牛犢,可以減少犢牛越冬期的管理和冬春死亡;同時可以增加牛群中母牛的數量,專門用來繁殖犢牛,促進養牛專業化,提高牧區和繁殖場的經濟效益。二是對農區的育肥場、農戶和專業戶來說,購進6月齡犢牛,到第2次越冬時,牛已到出售和屠宰時間,不再第2次越冬,能減少飼養成本,增加經濟收入。三是如果購買犢牛進行易地強度育肥,經短期育肥後,所產生的牛肉能達到上等品質標準,其經濟效益顯著。現將易地育肥肉牛的技術及應注意的問題介紹如下:

  從易地***外地***買進的架子牛,一般在原地的飼餵條件較差,大多數牛都是喂粗飼料或少量精料,買來後應在短時間內儘快向以喂精料為主的日糧過渡,在120~150天內育肥出欄。具體安排是:恢復期即10~15天,以幹粗料***玉米秸、幹青草***或加50%青貯飼料為主。過渡期即15~20天,經10~15天,將精料和粗料加適量水充分拌勻,使精料能附著在粗料上;或將精料和青貯飼料充分拌勻後飼餵。這樣連續喂幾次後,架子牛就習慣***料了。以後逐漸增加精料在日糧中的比例。過渡期結束時,肉牛日糧中精料比例應占40%~45%。催肥期120天左右,肉牛的日糧中精料所佔的比例越來越高,具體安排是:1~20天,日糧中精料的比例為55%~60%,粗蛋白質水平12%左右。21~50天,日糧中精料的比例上升到70%,粗蛋白質水平10%。51~90天,日糧中精料的比例增加到75%,粗蛋白質水平10%。91~120天,日糧中精料的比例達到80%~85%,粗蛋白質水平達10%。

  在育肥的過程中,還應注意如下問題:

  ①一日多餐制。為防止育肥牛一次吃得過多而造成脹肚子,因此,在最初3~4天,一天要飼餵5~6次,每次喂量不要太多,以後可使槽內晝夜有飼料,任其自由採食。

  ②充分供給清潔的飲水。每天應飲3至4次,最好讓其自由飲水。

  ③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牛舍應做到冬暖夏涼,並保持通風乾燥;催肥期應固定拴系飼養,以儘量減少運動;保持牛體衛生,經常刷拭,預防體內、外寄生蟲病的發生。

  育肥肉牛飼養的選擇

  一、雜交牛

  最好選擇雜交牛。如夏洛來、利木贊、西門塔爾與蒙古牛雜交一代6月齡公母犢平均體重比同齡蒙古牛增加40.6%千克、66.35千克和43.71千克,分別提高35.11%、57.37%、38.0%由此可見交雜優勢十分顯著。

  二、奶公牛

  主要指奶公犢進行育肥。這種育肥牛的優勢:

  1、經濟效益高:荷斯坦牛從136千克直線育肥到450千克,飼料利用效率最高,肌肉大理石紋最理想,皮下脂肪最少,牛肉等級最高。

  2、生產潛力大:因荷斯坦牛初生重大,成年體重業更大,可達650-700千克,高於肉牛品種,因此日增重潛力很大。

  3、利用粗飼料的能力強:即使利用比例粗飼料育肥,也可以獲得很高的效益。方法是先用粗飼料飼養到350克,然後增加精飼料喂到500千克。

  如已去勢的公牛更好,瘦肉多,增重快。在育肥前,首先要加服丙硫苯咪唑驅除體內寄生蟲,劑量每千克體重15毫克,或每百克體重口服蟲剋星膠囊4粒,或按每百克體重皮下注射蟲剋星2毫升,可驅除體內外絕大多數寄生蟲。然後用伍草蘚200克、茶葉400克、雙花200克,煎汁內服,開脾健胃增加採食量,為快速育肥打好基礎。

  三、淘汰牛

  除了用上述優良品種牛育肥之外,廣大養殖者在目前牛源緊缺的情況下遇到體況不佳的肉牛,就是那些弱、老、殘、病的淘汰牛也不能輕易放棄。要好針對體況,利用中藥,採取邪除病邪,扶植正氣,標本兼治、藥到病除、強壯筋骨,達到加速增重的目的。這些特殊措施簡便易行、時間很短、效果突出,是對弱、老、殘、病的淘汰牛恢復健康的最佳選擇,而且利用中藥毒副作用小、無耐藥性和有害殘留超標的弊端,為快速增重創造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