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怎樣利用家長會指導家庭教育

  作為學校,有義務、有能力對家庭教育進行適時、適當的指導。那麼,呢?

  一、明確家長會目的

  開家長會的目的,不只是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從學校和教師那裡瞭解並掌握孩子的心理變化過程,使家長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成為孩子的知心長輩和朋友,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最終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成長。我們的家長會,有很多是因為孩子出了紀律問題、思想問題,或者是學習不好,才反映給家長,讓家長去教育幫助孩子。結果,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家長又不知道該怎麼辦。反覆的次數多了,有的家長採取強制措施,甚至打罵孩子,有的家長則採取放棄不管的態度。這也是家庭教育容易出現的一個誤區,只有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素養,才能確保孩子在學校、家庭中健康成長。

  我們開家長會的目的是很明確的,但實現過程比較複雜,涉及到學校、家長、學生之間各種關係的處理,家長會後出現打罵孩子,嚴加限制孩子活動的種種現象,這並不代表家長會本身有什麼不好,關鍵是要看學校採取什麼形式來開,家長又該如何處理從家長會上獲取的資訊。家長會後父母打罵、管制孩子活動的情況說明,我們的家庭教育在理論指導和具體實踐中也存在著問題,這也是家長會不能達到預期目的的一個重要因素。學校應該通過家長會以及個別交流等途徑,把家庭教育的科學知識教給家長,幫助家長提高家庭教育素養,使家庭教育成為一種理性行為。

  我們在教育過程中就發現,家庭教育這一環節在整個教育中比較薄弱。很多家長不知道孩子到底需要什麼,其實對孩子來說,家長的呵護,同他們情感的交流、思想的溝通是最重要的。許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把希望全寄託在學校、教師身上,只重視對孩子智力的培養,忽略了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開發。有人對成功人士作過調查,發現他們的成功除了本專業出色外,還具有淵博的知識和廣泛的興趣,這些都與他們從小所受的家庭教育與生長環境密切相關。非智力因素如意志、性格、情感、興趣等等十分重要,這些因素的培養離不開父母,離不開家庭教育。

  二、家長會要形式多樣

  很多家長會的基本程式是:校長向家長們灌輸些怎樣教育孩子的大道理;班主任向家長們介紹學生的基本學習狀況並指點他們如何輔導孩子們提出建議和要求;發本班乃至全校同年級學生成績排名表,有的甚至在排名表表頭美其名曰“龍虎榜”,意為校園是一塊龍爭虎鬥的地盤。

  這樣的家長會,使得校長成為“名譽家長”,班主任成了“第一家長”,各科任教師成了“第二家長”,成績表成了不發言的“實權家長”,父母成了“末位家長”。在這麼多“家長”的管束下,我們的孩子怎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怎能自由健康地成長呢?

  家長會這樣開,顯然是不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