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優秀語文教學論文

  初中是學生學業生涯的基礎階段,這個時期的學習對學生未來的成長、成才至關重要。此時,學生不僅要積累很多知識,還要養成好的習慣,而這些都與教師的教學息息相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

  眾所周知,審美能力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感知美的能力、鑑賞美的能力、創造美的能力。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是美的載體,其可以傳遞世界任何角落的任何美,所以,從另一個方面來說,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力求讓學生在審美感的參與下,發揮課本中美的因素,把美與知識傳授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形成一定的審美意識,使學生德、知、意、行得到全面發展。具體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培養中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師生共同誦讀,體會文章的美

  中學語文課文中收錄了很多古今中外優美的文章,有抒情的、有愛國的、還有批判現實的,它們語言簡練,意境深邃,很適合老師和學生一塊誦讀。當我們在讀的時候就會發現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當時的心情,體會到文章的美,當我們真正體會到誦讀的好處時,也就會進入一種不可言喻的審美意境中了。

  二、引導學生感受情感美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把課文中文章作者的情感直接或間接地表達給學生,讓學生在朗讀課文的同時接受作者感情。但學生經常會以自己以前的經驗去感受作者的感情,去體會文章中優美的詩句,達到與作者心靈的溝通。在中學語文課本中,有的作者描繪積極向上的現實生活,來表達對未來美好的嚮往;有的通過一個故事或一則寓言來抒發作者的情感世界。如《最後一課》中的小弗朗士把熱愛祖國的感情都傾注在他的最後一課中,韓麥爾先生把愛國主義感情凝聚在他用全身力量寫出的“法蘭西萬歲”這幾個大字上。這樣的文章,只有讓學生去認真聽、仔細揣摩、反覆推敲,才能使其與作者達到心靈的溝通,使感情得到昇華,從而融入境中,而學生自己也會有所收穫和有所感悟。所以,中學語文課文中包含著各種各樣的美,只要語文教師認真備課,帶領學生一起尋找文中的美,學生的感知、鑑賞、創造能力就會得到不斷提高。

  三、將課堂作為創造美的平臺

  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培養他們感知美、創造美的能力,而以上所說的都離不開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如果沒有好的課堂氣氛,教師又缺乏對課堂教學之美的挖掘,就不容易讓學生參與到審美中去,學生也就沒有審美態度和審美心情,就無法達到課堂審美的目的。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以課堂教學為基礎,以情感為媒介,用潛移默化的教學方法嘗試創造課堂教學美。

  ***一***建立和諧民主的新型師生關係,達到心靈交流的和諧美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相互尊重,彼此有親近感,這樣才能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積極性。在教學中,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要建立民主教學,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同時教師也要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要有人情味,並通過課堂教學這個平臺,建立和學生的夥伴關係。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只有創造出一種和諧、民主的氛圍,來激發學生無意識的心理活動,讓學生在思想高度集中、精神較放鬆的情況下進行審美能力的培養。

  ***二***對學生因材施教,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創造教學方法與教學方式的新奇美

  在長期的語文教學中可以發現,當學生面對已經熟悉的教學內容時,無論教師採取多麼豐富、具有創意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都很難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正確認識教師的教學和正確引導時建立好的學習氣氛,以形成學生美感的先決條件。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都認為中學生的認知要受到自己對自身所處環境思想認識的約束,還要受到自己對客觀世界情感認識的約束;於此同時,教學過程中的教學環境對中學生的學習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師要千方百計地創設適應中學生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加學生體驗學習的機會,讓學生獲得美的感受。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也要應人而異,如根據文章中不同的內容可以採用不同的誦讀方法,有些課文,可以讓學生採用口述的方式講解,這樣更能增加課堂的氣氛,使學生樂於學習,如《皇帝的新裝》;而有的課文是口語對白為主,教師為了讓每個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可以分角色朗讀課文。而有的是一些優美的詩歌和散文,教師就可以配上音樂齊聲誦讀。但是我們在創造課堂的新奇美時,要以教學為目標,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來區別對待,使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對課文深層次理解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注重言傳身教的語言美

  語文除了識字以外,還是要與語言打交道的一門學科,教師應該注意語言的規範性,在講課過程中要能夠運用規範的、富有感染力的、言簡意賅的言語來打動學生的心靈,叩開學生的心扉,增加學生的審美慾望。如在講授《七根火柴》的過程中,我就要求學生進入角色,讓他們扮演“紅軍博物館”解說員的身份,給來參觀的人員講解展臺上七根火柴的由來和來歷,讓學生能夠自動進入共產黨紅軍愛國主義的情懷中,並且在講課過程中,自動引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主人公保爾思考生命價值的一段話:“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首往事時……”讓學生的情感得到訴求,感情得到昇華,教學氛圍達到高潮,只有這樣的課堂才是極具魅力的,才是學生想要學習的,才是教師最終要達到的教學目的。總而言之,在中學語文中包含著各種各樣的美,語文教師應正確引導學生欣賞文中的美,從而使他們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閱讀興趣得到激發,感情得到昇華,審美能力得到不斷增強。

  範文二:初中語文教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看到了可喜的變換,許多一線教師更新教學理念,運用新的教學模式和手段,收效比較明顯。筆者結合自己的一線教學實際,以課改理念為指導,在構建語文高效課堂中,也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一、構建語文高效課堂,教師做好課堂的引導

  教師與學生是構成課堂教學的兩個必要因素,兩者的作用都是不能忽視的。首先談談教師在語文高效課堂構建中的重要作用。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和促進者,也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不管課程改革如何進行,教師在一堂課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是不容忽視的,就像我們總說的一句話,怎麼樣的教師教出什麼樣的學生,因此,教師自身的素質首先必須過硬。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我們對一個合格教師的評價已經不是講的如何的好,而是教師在課堂組織上的能力,教師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能力,等等。比如,在講解《三峽》一文時,本人的具體做法是,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做一個課堂的引導者和設計者。本人沒有給學生在上課伊始就講解課文,也沒有落入窠臼的進行作者介紹,而是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身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語文課堂教學,就有教師的教,變成學生的學,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的每個環節中,雖然課程進度看似慢一些,但是學生的收益是比較大的,學生的能力提高也比較快。

  二、培養學生大膽質疑

  學生的提問精神、質疑精神,也是語文教學應該鍛鍊學生的能力。在長期的傳統教學模式下,許多學生已經形成思維惰性,他們發現問題的能力不足,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談不上。而傳統教學模式下,許多教師習慣代替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導致學生習慣於在課堂上的“吃等食”的現象。為了徹底改變這種情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有意識,有措施地逐步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主導發言,大膽質疑,讓學生自己在探究、合作、討論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尋找答案。教師的作用,更多的是體現在對學生的指導和點撥上,教師不能代替學生去思考,這樣的教學是低效的。

  三、培養學生思維方法

  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學生,思維能力也是不足的,因此語文教師在構建高效課堂時,應該善於引導學生從傳統思維定勢中走出去,並且善於問題,解決問題。首先,教師要善於給學生創設情境,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鼓勵學生去對問題進行梳理。教師創設的情境,其實給學生營造了一個思維的立體空間,讓學生的思維能夠在立體空間中積極的發揮作用,而且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一些開放性的試題,便於學生思維深度與思維廣度的發展。其次,教師要側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發現問題固然重要,解決問題才是判斷學生思維能力提高的關鍵所在。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積極全面的探究質疑,然後用語言表達出來。

  四、構建一種“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以新課改教學理念為指導,我們倡導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下,師生之間的單向或者雙向的交流互動,而是給學生創造了一個全方面、多角度、多層次的學習交流模式。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立足於學生的自主學習。通過課堂改革,一線語文教師已經明白一個道理,在一堂課上,教師的教學只是課堂學習的一部分,教師在一節課上教多少內容,並不是判斷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最為重要地是要看學生學到了多少東西,學生學到的東西,才是一堂課學生的收穫所在。在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推行的過程中,教師起到了一堂課的引領者的角色,教師要確保這種教學模式的推廣,就要確保每個環節的高效和有機銜接。在一些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中,由於部分同學不明確自己的任務內容,或者前期準備的缺失,導致小組合作學習低效,有些同學在合作過程中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而是滿足於自說自話,或者幾個同學交頭接耳,這都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障礙。因此,在構建高效課堂的過程中,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的實施,教師必須施加有效的控制,才能確保高效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

  五、建立有機的課堂評價機制

  課堂教學的段落性目標的檢驗,以及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需要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及時、適當的評價,因此構建科學有效的課堂評價機制顯得尤為重要。本人認為應該從兩點進行努力:首先,要採用多元化和多角度的評價。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僅僅用“好”與“不好”這種簡單粗暴的評價方式來評價。本身評價的價值在於發現學生表現中的亮點,激勵學生的下一步學習。因此,教師要善於發現亮點,及時而中肯地進行表揚。當然在評價的同時,適當的糾錯也是必不可少的。有的時候,糾錯比氾濫的表揚效果要更加明顯。比如,教師在表揚一個孩子字跡的時候可以這樣說,你寫的字很工整,但是老師認為,你還可以寫的更好。這樣無疑對學生是一種激勵。其次,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表揚,充分結合學生的特點。比如對於缺乏自信的同學,要鼓勵學生,促使他建立自信。在使用的語言上,教師要善於使用有針對性,有特色的語言,這樣才能讓課堂評價更有激勵或者糾正的作用。總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構建高效課堂的策略需要一線教師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進行不斷地摸索與嘗試,也遠遠不止上面提到的幾點。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以及教育教學形勢的不斷髮展變化,語文課堂教學也必然發展到一個全新的階段,這就需要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