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地理地質論文

  地質環境是環境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地質環境保護工作是實施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地下工程施工監控地質地理資訊系統探討 》

  摘要:建立健全一個科學、高效的資訊化地下工程施工監控地質地理資訊系統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不僅能夠對當前的地下工程施工監控工作進行優化,以此來確保地下工程施工監控的高效性,滿足現代地下工程施工監控的監控規模與監控質量等方面的要求,而且還能夠為地下工程施工監控工作的決策者提供科學詳實的決策依據,使其更好地對現代地下工程地質地理的實際效能進行合理評價與評估,從而對地下工程施工監控的資源、資金等進行優化配置,並使地下工程的施工監控能力得到質的提升,從而達到提高地下工程的使用壽命、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目標。本文就地下工程施工監控地質地理資訊系統的目標和作用進行了一點淺要的探索。

  關鍵詞:地下工程;施工監控;地質地理資訊系統

  中圖分類號:TU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引言

  現在不同的國家都開始進行地下工程施工監控地質地理資訊系統的調查研究,但是這些研究只是指地下工程的施工管理,儘管施工管理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研究範圍較狹隘。就整體而言,現在不同的國家在地下工程施工監控地質地理資訊系統上都缺乏固定一致的定義。不過根據現在地質地理資訊系統的有關內涵,我們能夠從中獲得些借鑑,進而對管理資訊體系得出比較恰當合適的定義,也就是該系統是藉助科學的先進技術,為了更好地對施工相關資源進行使用,通過合理科學的手段方式蒐集有效的資料資訊,進行調查研究,制定合理的方案。這種定義還是將整個體系看做是管理手段,通過將現代技術和管理有機聯絡,從而提升施工監控的水平。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一體系涵蓋的內容不再侷限,不只是面對地下工程的施工,而是將地質地理資訊整體涵蓋其中,更加看重的是先進技術、資源的有效整合。

  二、地下工程施工監控地質地理資訊系統的目標

  1、在業務相關的體系步驟基礎上,根據其為核心建構資訊體系。

  在建設地下工程施工監控地質地理資訊系統的時候不再將業務簡單化,只單純地認為實現電子化,而是面對現代資訊化的需求,綜合提高管理業務。通過一定的調節,將原先的手工化變成網路化。及時地瞭解地下工程施工監控中的缺陷,及時地應對潛在的問題。在建構資訊體系時主要將業務步驟作為核心,這樣的做法不僅符合了體系設計的需求,也使得管理業務更加合理。

  2、將業務的有關資料、訊息實現分享。

  資料是整個施工監控的基礎性資訊,體系的管理全程就是在不斷地生產資料、借用資料。儘管不同的機構部門有著較多的資料,但是仍然有較多的新資料不斷生成。從某些角度看,這些資料有著一定的聯絡。但是在現實中,這些資料分佈地較散落,牽涉到不同的部門檔案。要想將這些資料進行資源分享較為艱難,因為就算是相同的資料也有不同的版本。只有將資料進行分享,管理體系才能夠實現原有的功能。而電子網路的出現,及時地解決這一問題。而地下工程施工監控地質地理資訊系統包括了許多方面,較為全面完善。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創造一個資源互分享的氛圍。要想促進體系的良好運營,就要對相關的資料實施具體一致的策劃。

  轉變交流的手段,由原先的縱向溝通轉變成平行的提高,進一步促進效率的提升,將不同的資訊進行分享,不斷地提高交流協作水平,促進決策更加科學。另外,這一體系能夠避免相關工作人員的重複性操作,避免時間精力的浪費,進而將有限的精神關注到施工監控中。

  三、地下工程施工監控地質地理資訊系統的作用

  在地下工程施工監控地質地理資訊系統中,實施施工監控的現代化有著關鍵性的作用,能夠較好地促進管理,進一步提升效率、品質,減少花費的費用,幫助管理處提升能力和水平。詳細地說來主要表現在下面幾點:

  第一:幫助決策的實施。由於整個的管理有著較多的資料,我們可以通過現代資訊科技來儲備相關的資料,對資料進行管理,幫助資料的溝通。通過建立這一渠道能夠對不同地區的資料進行良好的溝通。而計算機這一現代的體系能夠幫助相關的部門及時地瞭解情況,幫助部門獲知工程的安全性、進展狀況、材料的使用等。通過對相關資訊內容的及時掌握瞭解,避免由於人員參與資料導致的誤差,促進資訊傳輸的便利。這一渠道的開闢,幫助相關單位獲得自己的想要的資訊內容,較為迅速地對相關的資料內容進行分析,避免了實行決定時較強的的個人主觀性,有助於決策的更加科學,能夠提高應對突發狀況的能力。

  第二:促進管理能力的提升。在地下工程施工監控中,我們通常會使用到先進的資訊化工具,進而管理質量、安全。這些工具的運用能夠較為精確的獲得資料,避免了由於人工導致的過失。同時還能夠保證資訊在不同的機構時維持統一,防止出現混亂現象。除此之外,這一資訊渠道能夠將地下工程施工的相關公司密切地連結,在資料資源庫的幫助下獲得較詳細的資料,進而促進相互間良好的調節。

  第三:對管理的相關步驟進行重新設計。這一管理就是在不同的業務步驟的基礎上,將不同環節的投入變為最終成果。有的時候,即使投入了相同的物力、人力,經過不同的步驟後可能達到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傳統意義上的管理有著一定的缺陷,比如說:在資訊傳輸的過程中容易造成資訊的遺漏、交流較困難、有著較繁雜的層級等。現在我們能夠藉助較先進的管理觀念進行資訊化建構,對不同的步驟進行改進和改變,實現整個專案管治品質的提升。整個資訊體系將管理的環節進行了削減,避免了繁雜的管理層級,將許多沒有太大價值的人員進行了裁剪。這樣的好處就是讓實施者和決定者實現良好的交流,減少了管理的步驟,進一步提升了資訊傳輸的速度。

  第四:減少成本的花費,提升效率。將地下工程施工監控實現資訊化,幫助相關的人員減小了工作負擔。另外,藉助現代的網路實現相關資料的運輸、查詢,減少了交流成本。

  第五:促進了管理創新水平。我們能夠參考比較有效地管理觀點和相關制度,在資訊科技的幫助下促進管理能力的提升。另外,有了先進的技術我們能夠較便利地獲得最新資訊資料,進一步提升工程的品質。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地下工程施工監控地質地理資訊系統具有以下優勢:第一,具有對外性、標準性。面對多種多樣的資料形式,我們要設計一款符合不同形式的體系,將資料的形式進行轉變,儘量為客戶創造健全的體系。第二,具有成熟性、最新性。我們不僅要注重整個體系的發展程度,注重體系的成熟度,為了促進體系的效率最優化,還要使用較先進的科學技術。由於技術在不斷地更新,我們要及時地對系統進行更新。第三,具有實用性、靠譜性。在設計相關體系的時候,我們就要藉助最新的技術水平來保證整個體系的實用性,促進體系的執行。第四,具有延展性。整體系統在建構的時候就要重視結構的延展性,儘可能地挖掘保護現存的資源,在此基礎上不斷拓展系統,促進其長遠發展。第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封閉性。考慮到整個地下工程施工監控地質地理資訊系統的獨特狀況,我們在制定建設型別、選擇部件的時候都要使用較完善的技術,儘量保障整個體系的安全效能。第六,具有可實施性、維修性。由於該體系最後是要面對客戶的,我們要充分地考慮到客戶的反應,建構合適的客戶介面,確保整個操作的簡潔、直接,便於客戶的掌握,運用。最大地實現整個體系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周翠英, 趙巨集堅, 楊錫鎏. 三維地層構造發展現狀[J].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 48***5***: 27-32, 41.

  [2] 陳亞東, 董春華, 王麗, 等. 城市地下空間資訊三維視覺化技術的研究[J].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 2009, 30***1***:201-203.

  [3] 錢七虎, 戎曉力. 中國地下工程安全風險管理的現狀、問題及相關建議[J]. 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2008, 27***4***:649-655.

  篇二

  《 地理資訊系統在公路地質災害防治中的應用 》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地理資訊系統GIS技術迅速由理論研究走向實用化和產業化,廣泛地應用於眾多行業,為各個部門提供了強有力的資訊處理和決策支援服務。本文主要就是針對地理資訊系統在公路地質災害防治中的應用來進行分析。

  關鍵詞:地理資訊系統;公路;地質災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X734文獻標識碼: A

  1、地理資訊系統技術

  地理資訊系統***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是介於資訊科學、空間科學、地理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是計算機技術、遙感技術、資訊工程、現代地理學理論和方法的結合體。一般情況下,我們將地理資訊系統定義為是基於資料庫系統、地圖的視覺化和地理資訊的空間分析的計算機系統,在處理資料的時候,得結合地理學和地圖學,在不同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具體功能包括獲取、儲存、檢索、處理、分析、顯示,以及輸出資料,對資料進行維護、更新,並多角度地對其動態進行分析和預測,進而為決策提供可靠的資料支援。

  按照內容分類,地理資訊系統一般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專題資訊系統,二是區域資訊系統,三是地理資訊系統工具。每一種型別有著不同的內容和功能,專題資訊系統只為特定的專門目的而服務,因而其有著目標有限、業務專業等特點,如水土流失資訊系統、礦產資源系統等都屬於專題資訊系統;區域資訊系統,以服務於區域綜合研究和區域的資訊為主要目標。由於屬於區域資訊系統,為一定區域而服務,因此規模可大可小,如我國的黃河流域資訊系統;地理資訊系統工具,是一種具有圖形影象數字化、儲存管理、查詢檢索、分析運算和多種輸出多種地理資訊系統的軟體包,簡單而言,就是一種處理地理資訊的工具,既可以對人類工程活動,也可以對自然資源資訊進行綜合分析和管理。

  2、地理資訊系統的主要功能

  通過GIS系統可以巨集觀展現庫區公路現狀:技術等級、路面技術狀態、路基技術狀態、主要構造物技術狀態、沿線設施、路面病害、路面等級、路面結構、路面型別、路面現狀等各種公路災害業務資訊與GIS地理位置資料進行關聯,並載入到地圖上統一檢視和分析。

  使用GIS系統可分析地質災害發生規律:將採集的以往地質災害資料採集處理後,整合到GIS系統中,可對原本抽象的位置資訊進行直觀的分析。結合通過建立邊坡坡面、滑面、圓心、水位線、荷載及邊坡加固的物理模型,利用費蘭紐斯法、簡化畢曉普法等計算出邊坡安全係數及輸入條塊物理模型。

  運用GIS系統評估災害治理工程規模:通過GIS周邊分析和緩衝分析方法,可對每一關鍵點位的周邊位置資訊進行計算。災害治理工程的規模除去建設精確範圍,其地域影響面也不同,可使用GIS,緩衝分析建立緩衝區,進行工程規模模擬計算。

  3、地理資訊系統在公路地質災害之中的應用

  雖然GIS是一門多學科綜合的邊緣學科,但其核心是電腦科學,基本技術是資料庫、地圖視覺化及空間分析。GIS已經應用於公路地質災害資料管理、公路地質災害易發程度分割槽、公路地質災害風險性分析和公路地質預警預報等等的災害防治工作之中。

  3.1、公路地質災害評價和管理

  對於公路地質災害的評價與管理,是介於地球科學、空間科學以及資訊科學之間的交叉性科學。它就是將現代地學理論與方法、資訊工程、遙感技術以及電腦科學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充分的利用地理資訊系統的各種功能。建立地質災害空間資訊管理系統,管理地質災害調查資料。顯示並查詢地質災害的空間分佈特徵資訊。評價地質災害的危害程度,分析地質災害和影響因素之間的關係,地理資訊系統是基於資料庫系統、地圖的視覺化和地理資訊的空間分析的計算機系統。處理的資料是具有地理特徵和表徵地學現象之間空間關係的屬性資料。地理資訊系統的主要功能有:採集、儲存、管理、檢索、查詢、分析、顯示和輸出多種資料。進行資料維護與更新、區域空間分析、多要素綜合分析和動態預測等。提出減輕和防治地質災害的措施,對將來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進行預測。

  3.2、對公路地質災害易發程度分割槽

  在公路地質災害防治區劃中應用GIS技術,是利用其強大的空間資料庫管理與空間分析模型方面的功能,對公路地質災害調查所獲取的資訊進行處理,實現公路地質災害易發程度分割槽計算機自動化。首先確定致災因子,對致災因子進行易發程度分割槽賦值,再求出致災因子的敏感係數,將各致災因子圖層進行基於GIS空間分析的圖層疊加,最後將疊加後的圖層屬性進行加權綜合,得出綜合易發程度值,進行易發程度計算機自動化分割槽。

  目前,對公路區域地質災害易發程度分割槽主要採用襲擾係數法和專家打分法。通過對比分析,GIS空間分析法較之襲擾指數法顯得簡潔明瞭,避免了繁瑣的手工統計計算,保證了計算結果的精度。GIS空間分析法所得出的公路地質災害易發程度分割槽圖不僅反映了公路地質災害易發程度的現勢規律,而且實現了對公路區域地質災害的空間預測。

  3.3、對公路地質災害風險性分析

  對於公路地質災害的危險性分析,國內外研究的較多,理論上也比較成熟,形成了許多被廣泛應用的專業分析模型,如資訊量模型、多元統計分析模型、模糊綜合評判模型、基於人工神經網路遺傳演算法等的模型。其中,將GIS技術與資訊量模型結合起來是進行公路區域地質災害危險性分析的最有效方法。

  3.4、公路地質災害預警技術

  公路地質災害預警系統包括公路地質災害的災情模擬評價、預測預報和防治問題及地理空間資料庫的建立和空間定位及空間分析工作。在公路地質災害災情模擬預報中,以能夠儲存、處理、分析、計算和成圖顯示空間資料而著稱的地理資訊系統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進行多因子定量模擬分析和對因子間相互定量關係研究方面,地理資訊系統的多源地學專題資訊複合疊加處理功能***Overlay***和FILTER功能等顯示出了明顯的優勢和極高的效率,對受控於多種因素影響和作用的地質災害的定量模擬模擬和預測預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

  4、地理資訊系統應用於公路地質災害防治中的意義與作用

  由於地理資訊系統技術的複雜性、資料資料的全面性,通過地理資訊系統可以瞭解庫區公路的巨集觀現狀,包括公路基礎狀態、路面狀態、技術等級、病害、危害等級、公路沿線設施等方面的內容。不僅如此,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利用這些巨集觀現狀可以構建庫區公路地質基礎資訊系統,以便進行相關評價與分析工作。除此之外,通過地理資訊系統可以分析地質災害發生的基本規律,這對於研究地質災害的危害程度,制定地質災害防治措施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利用地理資訊系統可以預測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的規模,預先對治理範圍內可能遭受影響的構建物制定相應的保護措施,最大程度地確保治理工程的有效性。

  總之,地理資訊系統技術能將原本比較抽象的公路地質災害的相關資料和資訊,通過資訊科技直觀地在地圖上展示出來,為地質災害空間資料提供了處理平臺,進一步為防治措施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鑑於地理資訊系統技術在公路地質災害防治中的重大作用,應進一步加強使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何輝.地理資訊系統在公路地質災害防治中的應用[J].資訊通訊,2013,02:92-93.

  [2]向華,劉引.地理資訊系統在公路地質災害防治中的應用[J].科學諮詢***決策管理***,2009,04:53.

  [3]張嘉峻.基於GIS的公路地質災害資訊管理系統的理論與方法研究[D].中南大學,2006.

  [4]劉行架,楊衛中.GIS在地質災害防治規劃中的應用[J].湖北地礦,2002,04:92-96.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