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課堂學生的主體性

  理學論文是對理學領域的研究成果做出的的結論性總結,是對理學方面現象深入分析的結果。撰寫理學論文目的在於,在數學、物理學、統計學、地理地質、農林學等相關理論指導下,從巨集觀和微觀的兩個角度,分別對社會生活中的理學現象加以深入分析,繼而得出理性的結論,並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解決方案,不斷擴充理學領域的學術理論,擴大理學研究範圍和領域,可以學以致用,去解決社會理學發展中的實際問題。更重要的是,撰寫理學論文可以使作者開拓思路,提高認識水平,論文將體現出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實際意義。同時,一篇優秀的理學論文還可以使作者的學術成果、具有開創性的思想觀點得以展示和傳播,與理學界同仁、廣大讀者互相借鑑,有助於擴大作者的知名度以及在業界、學術界的影響力。

  摘要: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學學習領域的一門基礎課程,它有助於學生繼續學習基本的物理知識與技能,對增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有著非常大的幫助。所以,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積極將探究性教學模式引入課堂,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在充分展現學生主體的過程中,促使學生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高中物理;問題討論;小組自主學習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出:“高中物理課程應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樂於探究、勇於實驗、勤于思考。”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培養其科學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所以,教師要將探究性教學模式引入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使學生能夠在獨立思考、探索的過程中,找到學習物理的積極性,給學生留足發展空間。

  一、問題討論,提高探究慾望

  物理作為一門科學性學科,一定的問題意識是創新的前提,是物理學發展的動力。而且,強化學生問題意識既是提高學生主體素質的重要途徑,又是有效達成高中物理新課程目標的關鍵。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因為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已經習慣了依賴教師,每當學生遇到不能解答的試題他們就會主動放棄,等待著教師的教,學生缺少主動性,缺乏問題意識。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素質教育下,要有意識地給學生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逐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自己的探究慾望,並讓學生在成功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樹立學習物理的信心。

  二、小組自學,培養自主意識

  所謂“自主學習”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主觀努力去獲取新知識和增強自己學習能力的一種過程。而且,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小組自學模式受到了廣大師生的喜歡,一是教師可以在實施小組自學的過程中,教師的地位由課堂主宰者向課堂監督者和

  引導者轉變,並且逐漸向“教是為了不教”的教育高度邁進。二是學生可以在小組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主體性,發展自己的個性。所以,教師在實施小組自學的過程中,大膽地對學生放手,給學生留出足夠的自學時間,逐漸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進而使學生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

  有人曾經說過:“21世紀的人才不再是目不識丁,而是不會學習的人”。也就是隻有能夠自主學習的人,才能更好地適應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所以,教師要充分發揮探究性教學模式的作用,充分展示學生的自主性,最終使學生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