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手抄報封面圖片

  數學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隨處可見的,我們在生活中利用數學知識解決難題。做數學手抄報也是一種學習數學的方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數學手抄報,希望大家喜歡。

 數學手抄報圖片欣賞

  數學手抄報圖一

  數學手抄報圖二

  數學手抄報圖三

  數學手抄報圖四

  數學手抄報圖五

 數學手抄報圖六

 數學手抄報圖七

  數學手抄報資料1

  詩詞裡的數學

  宋代邵雍是數理大家,寫過一首朗朗上口的數字詩,描寫一路的景物,全詩共20個字,把10個數字全用上了:

  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這首詩用數字反映遠近、村落、亭臺和花,通俗自然,膾炙人口,也是我們小時候可能就聽說過的一首詩,讓人難忘啊。

  明代林和靖寫的一首雪梅詩,全詩用表示雪花片數的數量詞寫成。讀後就好像身臨雪境,飛下的雪片由少到多,飛入梅林,就難分是雪花還是梅花,妙趣橫生。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無數片,飛入梅中都不見。

  清代紀曉嵐是著名的才子,據說乾隆皇帝南巡時,一天在江上看見一條漁船蕩槳而來,就叫紀曉嵐以漁為題作詩一首,要求在詩中用上十個“一”字。紀曉嵐很快吟出一首:

  一篙一櫓一漁舟,一個漁翁一釣鉤,

  一俯一仰一場笑,一人獨佔一江秋。

  無獨有偶,清代的女詩人何佩玉擅長作數字詩,也連用了十個“一”,生動地勾畫了一幅高僧晚歸圖:

  一花一柳一點磯,一抹斜陽一鳥飛。

  一山一水一中寺,一林黃葉一僧歸。

  北宋王安石關心民生疾苦,看北宋王朝很多虛設的官員,飽食終日,於是寫道:

  一窩二窩三四窩,五窩六窩七八窩,

  食盡皇家千鍾粟,鳳凰何少爾何多。

  數學手抄報資料2

  數學家祖沖之的故事

  五歲的時候,祖沖之的父親想教他念古文,可他的背誦效率不高,這令父親十分生氣,但父親不知道的是,祖沖之對數學與天文感興趣。

  一天,老師教大家說:“圓周是直徑的三倍。”祖沖之回到家中。越想越不對勁。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拿了一根繩子來到路邊,這時,來了一輛馬車,祖沖之立馬跑上去,問:“老爺爺,請讓我量一量你的車吧!”。老人點點頭默認了。祖沖之先用繩子量了一下車輪又將繩子折成三段,量車輪的直徑,經過那麼一量,他感到車輪的直徑沒有三分之一的圓周長。他又量了不同車子的車輪,得出的結果一模一樣,這是為什麼吶?經過多年的學習,他得知了另一位偉大數學家劉徽的割圓法,割圓法就是在圓內畫出一個正六邊形,他的邊長等於半徑,繼續分成12邊型,用勾股定理算出他的邊長,再24,48……邊形,一直分,所得多邊形各邊長之和是圓周長。

  祖沖之的兒子已經十三歲,他當了祖沖之的助手,由於劉微只求到96邊,只得出3.14的結果,祖沖之決定重新算下去。他準備了許多小竹棍作計算工具,畫了個直徑一丈的大圓,在圓內畫了六邊形。父子倆廢寢忘食,刻苦計算了好幾天才達到96邊,結果比劉微少了一點點。兒子對祖沖之說:“我們算得那麼仔細,一定錯不了,是劉微錯了吧”。祖沖之搖搖頭:“推翻要有依據”。倆人又重新計算一遍,結果和劉微一樣。

  祖沖之一直算到24567邊形,知道無法計算,只好停止。得出的結果是圓周率大於3.1415926,小於3.1415927.

  祖沖之的發現,比後來鄂圖***數學家***的結果早了1000多年,怎能不說祖沖之是個偉大的數學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