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籃球運動研究報告範文

  籃球一直以來就是備受中國人民 所喜愛的運動。在新的發展趨勢下,隨著籃球運動的快速發展,籃球運動作為一個體育競技類專案也面臨著改進與調整的新局面。下面小編整理了關於籃球運動研究報告,供你參考。

  一

  一、 選題依據

  伴隨著中國籃球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內職業聯賽的風起雲湧,籃球市場的日趨火爆,中國的男女籃球隊***包括國家青年隊***卻在亞洲、世界賽場上連連敗北!在奧運會預賽12隊的16項技術統計中,除姚明有10項進入前5名外,無一人進入前十,中國男籃的失誤高居榜首,5場比賽失誤高達93次,平均每場失誤18.6次,其他大多數統計不是墊底就是倒數第二。無論是體能、技術,還是戰術意識和作風,中國男籃都不具備8強的實力。在第七屆世界青年男籃錦標賽中, 擁有像易建聯和唐正東這樣絕好條件***連美國教練都羨慕***的中國青年男籃,二勝六負僅排第十四名***十六支隊***,這不僅直接反映了中國青年男籃自身的落後狀況,而且從另一角度反映了中國男籃與當今世界男籃群體中高水平隊伍之間的差距。優秀男子籃球后備力量的嚴重匱乏不僅制約了目前中國男籃整體水平的提高,還影響了中國籃球運動的可持續發展,因此, 中國籃球要想在2008年的奧運會上有所作為,以及中國男子籃球運動的可持續發展都要求我們必須重視後備力量的培養,必須加速優秀籃球后備力量的培養程序。NBA是世界籃球的最高殿堂,NBA為什麼能50年長盛不衰呢?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NC關於籃球運動研究報告每年為NBA輸送幾十名頂尖球員,NBA能夠持續保持魅力也就在於不斷有新星崛起。通過和“籃球王國”之稱的美國在後備力量培養體系相比較,我們發現美國在後備力量培養方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小學—中學—大學—職業隊”的金字塔形的籃球運動人才培養體系結構

  2、完善的訓練、競賽體制***包括中學生聯賽、大學生聯賽、和職業聯賽***

  3、競爭激烈的高水平的各級教練員隊伍

  4、激勵機制

  這幾點正是美國在後備力量培養方面的獨到之處和成功之處。同時我們發現這四點中的共性就是鼓勵競爭。通過頻繁的激烈的比賽來形成競爭,通過競爭來選拔後備人才和優秀教練員,通過誘人的激勵措施來促進競爭,如此迴圈往復,從而使籃球運動充滿了生機。我們必須向他們學習成功的經驗,由於兩個國家的體制不同,國情不同,所以我們不能照搬照套,只能借鑑.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以及所引起的一系列社會變革對現有的體制帶來的衝擊,使得目前的舉國體制下,“業餘體校—市體校—省體校—省青年隊—省隊—國家隊”的培養方式已日漸萎縮,我國在後備力量培養的過程中在競賽制度方面、政策導向方面、激勵機制方面、培養體制方面、教練員體制方面、科研、醫療保障方面、聯賽吸引力方面、選材方面、訓練方面等方面均出現了問題,因此對我國男子籃球后備力量培養體系當中出現的問題極其原因進行認真、細緻的分析研究,並結合我國國情,緊緊圍繞鼓勵競爭的原則,來尋求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從而對提高我國男子籃球運動整體水平和推動我國男子籃球運動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二、 研究物件:參加全國青年男子籃球聯賽的運動員、近兩年由青年隊調入一線隊伍的年輕運動員,參加大超聯賽的前幾名隊伍的運動員。

  三、 研究方法

  ***一*** 文獻資料法:對中國期刊網1994年至2004年期間的有關文獻進新行查閱;通過網際網路瞭解相關資料,並對資料進行整理,為課題的研究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二*** 用問卷調查與訪問調查相結合的方法 :對運動員、教練員、運動員家長及專家進行調查、訪問,以獲取不同物件對各省培養籃球運動員的現狀及所存在問題的看法。

  ***三*** 統計法:對青年聯賽進行技術統計,運用常規數理統計方法處理相關資料。

  ***四*** 比較分析法:將我國後備力量的培養狀況和美國相比較,將甲級隊強弱隊及其後備力量做全面比較,找出問題及值得借鑑或改革的方法和措施。

  ***五*** 邏輯分析法:對所掌握的資料和調查統計結果進行邏輯分析,綜合各方面因素,指出在後備力量培養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建議。

  四、 研究內容:

  1、 我國籃球后備力量現狀

  2、 後備力量培養方面和美國相比較

  3、 後備力量和職業聯賽之間的相互關係

  4、 參加“大超”聯賽隊伍的人員結構、訓練狀況及聯賽水平與青年聯賽全方位相比較

  5、 青年聯賽前八名隊伍的選材與訓練特點

  6、 目前我國在後備力量培養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五、 研究重點和難點

  研究重點:青年聯賽前八名隊伍的選材與訓練特點,參加“大超”聯賽隊伍的人員結構、訓練狀況及聯賽水平與青年聯賽全方位相比較

  研究難點:由於運動員選材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牽扯的因素多,所以給問卷的設計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且問卷的發放和回收也有難度。

  六、預期結果

  雖然目前我國在後備力量培養中存在很多問題,但是重點需要解決的是培養模式、競賽制度、教練員選拔培訓體制、激勵機制等方面的問題,因為一方面這幾方面問題的解決,能夠促進其他問題的解決,另一方面這麼多問題的解決不時一蹴而就的。金字塔形的籃球運動人才培養體系結構,體現了人才成長的數量、質量、層次與等級的變化規律。從啟蒙階段開始,隨著年齡的增長與年級的升高,隨著孩子們學習與訓練的提高,把前一個較低的培養層次中的優秀者選拔到下一個較高的培養層次中去,這樣各級人才數量從多到少,人才質量從粗到精,人才層次從低到高、逐級選拔,最後產生出佼佼者,“小學—中學—大學—職業隊”這就是世界上所有發達國家培養籃球運動人才的基本模式。因此為了擴大籃球運動人口的基數, 必須開闢多種培養渠道,加大競爭力度,儘快形成我國的金字塔形的籃球運動人才培養體系結構,為此,必須加快體、教結合的步伐,加速專業隊二線隊伍向高校並軌的步伐。增加比賽的受關注程度來進行,將大學聯賽推向市場,充分利用大學生這一群體在社會中的作用及影響力,積極尋求社會的支援,進一步擴充大學生聯賽的隊伍及涉及的城市,增加比賽場次,避免壟斷,加強競爭,增加比賽的受關注程度,從而進一步影響到中學生、中學生聯賽。有關部門必須加大力度抓緊培養各級隊伍的高水平教練員,尤其是中學和大學專職教練員的培養。逐步提高各級教練員的待遇和職業運動員的待遇,學校也應為有運動天賦的學生提供獎學金。加速普及完善教練員的競聘制度,淘汰不能勝任的教練員,促使教練員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從而推動選材、訓練質量的提高。

  二

  籃球運動起源於美國。每場籃球比賽由兩個隊參加,每隊出場5名隊員。目的是將球進入對方球籃得分,並阻止對方獲得球或得分。籃球運動最初是開展於冬季和雨季的室內遊戲。始於1891年12月21日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訓練學校體育教師奈史密斯***James

  Naismith***在體育館內組織學生進行的遊戲。他將竹籃固定在離地高約3.05米的牆上,然後將全班18個人分為2隊。遊戲時各隊將球投入對方的竹籃內,進球多者為勝。因遊戲使用的器材主要是籃和球,故稱籃球。1892年1月25日奈史密斯在《訓練學校研究報告集》上介紹了"籃球"遊戲方法,同年制定了13條比賽規。1893年3月11日在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訓練學校舉行了教師隊與學生隊的比賽,這是世界上有記載的最早的籃球賽。同年籃板、籃圈、籃網形成,每隊上場人數由最初的10人逐漸減為9人、7人,1920年規定為5人。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籃球運動流傳到歐洲。1950年舉行首屆世界籃球錦標賽,1953年起舉行世界女子籃球錦標賽。籃球場長28米,寬15米,中線將其分為兩個半場。場地中央有一半徑為1.80米的圓,用於比賽開球。籃板要用透明材料製成,橫寬1.80米、豎高1.05米,底端距地面2.90米。球重600~650克。地區或國家協會也可以使用橫寬1.80米、豎高120米,底端距地面2.75米的籃板。比賽時分兩隊,每隊5人。將球投入對方球籃得2分,在三分割槽投入對方球籃得3分,罰球中1次得1分。全場比賽40分鐘,分上半時和下半時,每半時20分鐘,中間休息10~15分鐘。以全場得分多者為勝。男女籃球分別於1936年和1976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專案。籃球運動就是根據籃球規則而進行的一種運動比賽!1891年12月初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市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後為春田學院***,由該校體育教師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當年的籃球規則只有13條,奈史密斯博士於1939年去世,終年78歲。

  他未曾料到,由他建立的籃球專案竟然在二百多個國家流傳市面著,而且至今美國籃球還譽滿全球。

  1892年,籃球運動首先從美國傳入墨西哥,並很快在墨西哥各地得到開展。這樣,墨西哥成為除美國外,第一個開展籃球運動的國家。此後,這項運動先後傳入法國、英國、中國、巴西、捷克斯洛伐克、澳大利亞、黎巴嫩等國家,在世界範圍內得到了開展、普及和發展。

  1896年,美國人鮑勃蓋利將籃球傳入中國,首先在天津、北京等城市青年會中開展起來。在1910年舊中國首屆全國運動會上,籃球首次被列為表演專案。1913年,籃球被列為我國國內正式比賽專案。籃球自1951年起一直是亞運會的正式比賽專案。

  1932年國際業餘籃球聯合會成立,男子籃球被國際奧委會承認為奧運會正式比賽專案。1946年,美國出現職業籃球聯賽,並發展為目前的NBA。

  女子籃球運動到20世紀初才開展起來。1976年,女子籃球被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專案。

  籃球比賽的標準場地長26米、寬14米,四條界線外至少2米處不得有任何障礙物,如在室內則天花板的高度應至少為7米。球場分中線、前場和後場,中線上的中圈和前、後場罰球區罰球線上的兩個半圓半徑均為1米80。籃圈下面的矩形為限制區,通常稱禁區。前、後場內的拱形弧線外的地區稱3分投籃區,在拱形弧線外投籃命中得3分。籃球比賽中的規則較多,且相當複雜,共有93條。現將人們不太熟悉的某些規則簡介如下:

  1.3秒鐘規則:某隊控制球時,同隊隊員在對方禁區內停留不得超過3秒鐘。在比賽過程中或控球后在界外擲界外球的情況下,只要同方隊員在對方禁區內停留超過3秒鐘,裁判員會立即鳴哨,判罰3秒違例。

  2.5秒鐘規則:當一個持球隊員被嚴密防守,在5

  秒鐘內沒有傳球、投球、滾球或運球時,也將宣判違例。過去5秒違例判爭球,現在則由對方隊員就近擲界外球。

  3.10秒鐘規則:一個隊從後場控制球開始,必須在10秒鐘內將球推進到前場,否則判10秒鐘違例,由對方擲界外球。

  4.30秒鐘規則:一個隊在場上控制球后,必須在30秒鐘內出手投籃,否則判30秒違例。過去如在30秒鐘內球被對方擊出界外後將重新計算30秒,現在則從邊線擲界外球后不再重新計算30秒,而是在30秒鐘中的剩餘時間內必須出手投籃,否則仍被判為30秒違例,判由對方擲界外球。

  5.全隊7次犯規規則和一加一罰球規則:比賽每半時,一個隊的隊員侵人犯規和技術犯規次數累計已達7次,此後這個隊的任何一個隊員再發生侵人犯規或技術犯規,均將執行一加一罰球規則,判給被侵犯的對方隊員罰球一次,如罰球成功,由這個隊員再追加罰球一次;如第一次罰球不中,比賽應繼續進行,不再給予追加罰球的機會。如罰球者罰出的球未觸及籃圈,則判為違例,由對方在邊線擲界外球。

  籃球基本技巧

  1.持球

  使用五根手指持球,並將手指向內緊縮。在球落下的一刻使用手掌接住。

  2.軀幹盤球

  將球放在腰際盤旋,這個動作的關鍵在於臉面朝前,同時眼睛不要看著球,然後做順時鐘、逆時鐘的盤球練習。

  3.頸部盤球

  將球沿著頸部環繞練習,這個練習同樣臉面朝前,頸部切忌不可移動,並且做正、反時針方向的交替練習。

  4.單腳盤球

  兩腳分開並且重心放低,持球在單腳一側做盤球練習。眼睛不要看球,並利用左、右腳做正、反時針方向的交替練習。

  5.跨下前後拋球

  兩腳分開同時重心放低。將球從前方輕拋到後方,兩手迅速由後方接住球,並將球輕拋回前方,如此反覆記時練習,試試看叄十秒內能完成幾次。6.膝部盤球

  兩腳稍微靠攏同時身體重心放低,將球沿著兩膝做盤球練習。眼睛不要看球,並按正、反時針方向交替練習。

  7.跨下自行盤球

  這是單腳盤球的應用,將球沿著雙腳在跨下做8字形的盤球,同時眼睛不要看著球,並按正、反時針方向交替練習。籃球主要名詞術語簡釋:

  ***1***扣籃:運動員用單手或雙手持球,跳起在空中自上而下直接將球扣進籃圈。

  ***2***補籃:投籃不中時,運動員跳起在空中將球補進籃內。

  ***3***卡位:進攻人運用腳步動作把防守者擋在自己身後,這種步法叫卡位。

  ***4***領接球:順傳球飛行方向移動,順勢接球。

  ***5***錯位防守:防守人站位在自己所防守的進攻人身側,阻撓他接球叫錯位防守。

  ***6***要位:進攻人用身體把防守人擋在身後,佔據有利的接球位置。

  ***7***突破:運球超越防守人。

  ***8***空切:進攻人空手向籃跑動。

  ***9***一傳:獲球者由守轉攻的第1次傳球。

  ***10***蓋帽:進攻人投籃出手時,防守人設法在空中將球打掉的動作。

  ***11***補位:當1個防守人失掉正確防守位置時,另一防守人及時補佔其正確防守位置。

  ***12***協防:協助同伴防守。

  ***13***緊逼防守:貼近進攻人,不斷運用攻擊性防守動作,威脅對方持球的安全或不讓對方接球。

  ***14***斜插:從邊線向球籃或者向球場中間斜線快跑。

  ***15***時間差:在投籃時,為躲避對方防守的封蓋,利用空中停留改變投籃出手時間。籃球運動是1896年前後由天津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傳入中國的,隨後在北京、上海基督教青年會裡也有了此項活動。

  三

  籃球比賽是一項集體對抗性質的競技專案。它不僅要求運動員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技術水平,而且要求運動員具備良好的籃球意識。運動員具備了良好的籃球意識,就能在比賽場上根據攻守態勢,主動地尋找和掌握戰機,採取恰當的對策和行動,最大限度地發揮本人和本隊的優勢,克敵制勝。美國籃球專家認為:現代籃球比賽的取勝,60%靠思維,40%靠體力。現代籃球比賽的實踐也證明,運動員水平越高,這種趨勢越明顯。我們發現,有好多隊員個人技術比較好,然而到場上就不能正確發揮其技術,簡單地說就是不會動腦子打籃球其結果勢必會影響隊員個人的技、戰術水平的提高,從而降低了全隊的攻防質量。可見,籃球意識的培養應成為籃球訓練中極為重要的一個方面。

  一、籃球意識的含義及分類

  1.傳、接球意識。比賽中隨時準備接同伴傳來的球,接球后傳給有機會的同伴。在傳、接球的過程中尋找有利戰機。

  2.投籃意識。接同伴傳球后,要根據防守者的情況,及時把握好投籃時機。

  3.突破意識。當接到球后若對方防守站位較近,沒有投籃機會,則突破上藍或分球,給同伴創造機會。

  4.跑動掩護意識。當你無球時,主動給同伴做掩護,創造進攻的機會。

  5.防快攻意識。主要體現在運動員由攻轉守的節奏上積極合理地運用封、堵、搶、夾、斷等技術,密切地相互協作配合,並針對場上情況隨機應變。

  6.協同配合防守意識。指運動員既有積極能動地運用迫、逼、堵、截、封、蓋、搶、打、斷等個人防守技術,又有與同伴協同組成關門、交、換、搶過、保護、夾擊、圍守、補防等戰術配合意識。

  7.搶籃板球意識。是一種藝術而巧妙的頑強的拼搏意識。運動員一旦建立起牢固的搶籃板球意識,就能在比賽中以極大的決心和頑強的毅力去機智地爭奪籃板球。

  二、籃球意識的構成要素

  人的意識是旁人不能直接看到的,卻必然從自身的運動過程中體現出來。運動員的籃球意識也必須從比賽的戰術行動中表現出來。運動員籃球意識的構成要素:

  1.技術的目的性。任何技術的掌握和運用都必須有明確的目的性。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為了正確地動用技術、戰術,充分發揮自己的水平,就必須頭腦清楚,目的明確,有的放矢。力求使自己的每一個行動都帶有一定的戰術目的性。

  2.行動的預見性。比賽雙方對抗激烈,球場情況瞬息萬變。運動員在比賽中為了取得最佳行動效果,就必須洞察情況變化,預見未來發展,準備好多種應付辦法。

  3.判斷的準確性。比賽場上正確的行動來源於準確的判斷,判斷準確是正確發揮技、戰術的前提。必須把一切行動建立在仔細觀察和準確判斷的基礎上。

  4.行動的應變性。為了取得比賽的勝利,往往要改變自己的行動,使進攻或防守有較大的突破性,出其不意,防其不備,打對手措手不及。同時,對場上主客觀情況的變化,也需要迅速採取應變手段,隨時改變進攻和防守戰術。例如:裁判員的判罰尺度嚴時,應注意防守動作不易太大,以免犯規;如裁判的判罰尺度鬆時,則可大膽貼上防守,動作也可以大一些,限制對方的行動。

  5.動作的隱蔽性。運動員為了有效地攻擊對方,爭取主動和優勢,必須善於運用各種嫻熟的動作技巧***假動作或隱蔽動作***去擾亂與迷惑對手的判斷,以造成其錯覺,而不過早暴露自己的戰術意圖,以贏得比賽的主動權。

  6.行動的合理性。運動員行動的合理性表現在多方面,若比賽時運動員配合默契,攻防適時,該運則運,該投則投,該傳則傳,不拖泥帶水。尤其是關鍵時刻駕馭比賽的能力更能體現出運動員行動的合理性。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