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艾灸的方法

  艾灸,是用艾葉製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

 

  

  1、大椎穴

  大椎穴屬於督脈,如果有感冒或者過敏性及病以及頸椎不舒服等都可以艾灸大椎的。可以用單孔或者雙孔灸盒配合長的艾條,每次艾灸半個小時左右。剛開始艾灸的話可以少艾灸一會,之後逐漸延長艾灸的時間。

  2、神闕穴

  神闕穴在臍窩正中,該穴位於人體的腹中部,臍中央。神闕是氣和、氣舍、氣具之穴,任脈在此會和,此穴為任脈上部經脈氣血的重要來源,在中焦部位起到溝通上下之功效。艾灸此穴對於可以調理腸胃不舒服以及脾胃虛弱,還有女性祛寒溼等效果不錯。

  3、足三裡

  可以每週艾灸足三裡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鐘,艾灸時應讓艾條的溫度稍高一點,使區域性膚質發紅,艾條緩慢沿足三裡穴上下移動,以不燒傷區域性膚質為度以上兩法只要使用其一,堅持2-3個月,就會使胃腸功能獲得改善,使人精神煥發,精力充沛三陰交可以灸5~15分鐘艾灸沒有固定的時間什麼時間都可以灸飯前飯後都可以,飯前只要不是太餓就行,飯後半小時至一小時就可以灸,太飽太餓都不能灸。

  4、湧泉穴

  湧泉穴是人體足底穴位,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腎經的首穴。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著作《黃帝內經》中說:“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於足下,湧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所以,湧泉穴在人體養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個方面也顯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夏天艾灸注意

  1、要專心致志,耐心堅持。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對於養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2、要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性。體位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要根據處方找準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3、防火。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用艾條灸後,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人直徑比艾條略大的瓶內,以利於熄滅。

  4、要注意防暑。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在夏天高溫時要防中暑,同時還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和開換氣扇,及時換取新鮮空氣。

  5、要防止感染。化膿灸或因施灸不當,區域性燙傷可能起瘡,產生灸瘡,一定不要把瘡搞破,如果已經破潰感染,要及時使用消炎藥。

  6、要掌握施灸的程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應按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的順序進行。

  7、注意施灸的時間。有些病證必須注意施灸時間,如失眠症要在臨睡前施灸。不要飯前空腹時和在飯後立即施灸。

  8、要循序漸進,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劑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少一些。以後再加大劑量。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

  9、防止暈灸暈灸雖不多見,但是一旦暈灸則會出現頭暈、眼花、噁心、面色蒼白、心慌、汗出等,甚至發生暈倒。出現暈灸後,要立即停灸,並躺下靜臥,再加灸足三裡,溫和灸10分鐘左右。

  10、注意施灸溫度的調節。對於面板感覺遲鈍者或小兒,用示指和中指置於施灸部位兩側,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溫度,做到既不致燙傷面板,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艾灸的注意事項

  一、艾灸適宜人群

  1、寒性體質***手腳冰涼、精力不濟、易受寒、怕冷、腹瀉等***

  2、少年、青年、老年,男性、女性、甚至剛出生的嬰幼兒都可以艾灸,只要是寒性體質就可以,或者是要治療因為受到溼寒或寒邪而導致的病痛。

  3、艾灸多用於虛症寒症陰症為主的疾病,陰虛陽亢,邪熱內盛,熱症和實症不適合

  二、艾灸不適宜人群

  1、熱性體質***口腔潰瘍、膿包、怕熱不怕冷、便祕等***人群。

  2、女性例假期間不可艾灸。

  3.高熱病人,大飢大飽,過度疲勞,身體紅腫的人不適宜用艾灸

  三、艾灸前、中、後注意事項

  艾灸前

  1、因為艾灸時不能吹到風,艾灸前請關小門窗,房間內不可以通風。夏天也是,不可通風不可開空調。

  2、飯後不可以馬上艾灸,飯後1小時後才可以灸,因為過飽不可以艾灸。

  3、脈搏每分鐘超過90次以上禁灸;過飢、過飽、酒醉禁灸;孕婦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禁用;身體發炎部位禁灸!

  艾灸中

  1、艾灸時不可以過飽或過飢,心情大悲大喜大怒也不可以艾灸,要保持心情平靜舒緩。

  2、艾灸中如果穴位表面出現溼氣,是體內寒氣通過穴位排出,體內寒氣較重,艾灸起了作用。

  艾灸後

  1、艾灸後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完畢,全身毛細孔開啟,易受寒涼。

  2、艾灸後要喝較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便於排毒,水溫可以稍微高點。不可以喝冷開水,夏天也是。有助排洩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3、艾灸後不可以馬上洗澡。道理同上。一般情況下,我都是洗好澡後再艾灸。或者艾灸完,隔開幾小時後再洗澡。

  4、艾灸完,如果出現疲勞乏力精神不濟,屬正常現象。此時身體在進行休整,可稍事休息,不必勞累。

  其他注意事項:

  1、灸的順序:先陽後陰,先背腰部後胸腹部,先上部後下部,先頭面軀幹後四肢,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艾灸的補法,溫灸,火滅後按摩穴位;洩法,用嘴吹,助燃,開其穴,起消散作用

  3、強壯男子虛症實症頑症,皮肉深厚處,宜施大柱多樁;型衰體弱久病虛症慢性病,宜小柱少樁

  4、顏面五官,心臟大血管處,心經區,陰部及重要經腱,關節活動處,不宜施直接灸,以防危險或留疤痕影響功能

  5、嬰幼兒的卥門不宜直接灸

  四、以下情況最好不要施灸:

  1.極度疲勞,過飢、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或婦女經期忌灸。

  2.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3.無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的禁忌

  一則,不可濫用灸法。三陽病證,需少灸。即使灸,亦當壯數少些,勿貪大壯猛火之灸。體胖之人,多屬陽虛,可稍重灸,而體瘦之人,皮淺肉薄,多屬陰虧而木火偏旺,當少灸。且灸火易擾動清陽,上炎為患,於木火偏旺之人宜戒之。

  二則,灸後當戒冷飲冷食,以防艾火之力不能取效。當適當溫飲,以助陰液,補灼艾傷陰之弊端。

  三則,灸後陽事易旺,這是灸火生效之功,但不可因而陽動,耗損真精。當戒房事數日,以助陽氣內斂。

  四則,灸後要注意休息,不可勞累妄動,致陽氣耗損,當靜養數日。

  五則,或灸後傷陰,出現失眠心煩,或者煩躁不安。當急服黃連阿膠湯一兩付即可,藥量不必大,但取其滋陰斂降之功即可。如果灸後出現亡陽之象,病人驚擾狂動,起臥不安,這是因為灸火擾動太陽,導致大汗亡陽,當用仲景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湯之意,斂降亢陽。艾灸傷陰為輕為緩,而亡陽為重為急,灸療者當加以注意。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