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怎麼吃都不容易胖

  相信很多人都聽別人說過:哇!我就是怎麼吃都不胖,每天都是拼命地想增肥,胡吃海喝都胖不起來。每次這種聲音一出,都會有另一種聲音:你身在福中不知福吧,我喝水都會胖,更別說吃了,健身,減肥餐試了都瘦不了。

  其實客觀的看待這兩種表現,表面上看上去就像世紀難題一樣難解決,其實找到一種合適的方法,也都可以迎刃而解,接下來請趙老師帶著我們一起探索原因,最終解決這個現象吧!

  人體的能量消耗主要用於維持基礎代謝,體力活動,食物熱效應以及生長髮育等方面的需要。胖瘦可能與以下幾方面有關係:

  飲食的結構不同,所提供給身體的營養和能量就不同,這裡就牽扯到兩個概念---第一個是食物能量密度***敲黑板劃重點的時候到了***,食物能量密度就是每克食物中所包含的能量。怎麼吃都吃不胖的人群,便是吃了很多,諸如蔬菜,水果類的食物,所含能量不高,才會造成怎麼吃都吃不胖的假象。第二個概念是產能營養素,食物來源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在體內氧化後可釋放能量,被我們稱之為產能的三大營養素,因此多攝入富含產能營養素的食物,比如穀物、雞蛋、瘦肉,奶類等,才能長體重。對於疾病狀態如胃腸功能不好等消化道疾病,腫瘤、腎臟疾病、代謝性疾病等,特殊醫學配方的腸內營養製劑是更好的食物能量來源。

  基礎代謝能量消耗是指每個人維持最基本的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消耗,即人體在安靜和恆溫條件下***一般18~25 攝氏度***,禁食12小時後,靜臥、放鬆而又清醒時的能量消耗,即人體在安靜下僅用於維持體溫、呼吸、心臟搏動、血液迴圈及其他器官組織和細胞的基本生理功能的需要。基礎代謝高的人所需要的能量也就越高,吃下去的食物也都能隨能量消耗,這也就是“怎麼吃都不胖”的原因。基礎代謝主要與年齡、性別、體表面積和體型、內分泌、環境條件和生理病理狀況等因素有關,一般很難改變,改變基礎代謝比減肥更難。

  當我們日常運動量過大,消耗了更多的卡路里,也是胖不起來的,所以運動是減肥人群推崇的專案,太過消瘦的人群應合理規劃自身運動,控制運動所消耗的卡路里,運動是生命的動力,合適的運動更是健康的象徵。

  由各種疾病引起,如胃炎、胃下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胃腸道疾病,甲亢、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腫瘤疾病,睡眠障礙,另外還有肺結核和肝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等都是導致消瘦的誘因。除此以外,還有膽囊切除等腹腔的手術也可能會造成消瘦。如果發生不明原因的突然體重下降,還應考慮到惡性病變,請及時到醫院就醫。

  以上四點原因,便是人們茶前飯後所聊“我就是吃不胖”“我每天都想著增肥”“如果能把我們兩個人身體上的肉換換就好了”的原因。現在看來,沒有所謂的吃不胖,我生來消瘦,太過消瘦和肥胖都是一種不健康的生活表現,瞭解原因,對症下藥,才是當今人類所應有的綠色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