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強餐飲業的經營與管理

  小編認為加強餐飲業的經營管理,是提高餐飲經濟效益的主要目的之一。餐飲業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前提下,加強採購管理,有利於降低餐飲原料成本,是提高產品質量,獲得豐厚利潤的重要環節。

  

  一、採購人員的選擇

  採購人員的選擇對於餐廳的成本控制來說極其重要。如有的餐廳有先進的裝置、一流的服務和手藝精湛的廚師,但經濟效益卻總不理想,除客觀原因外,重要的一點就是採購人員選擇不當,導致採購的原料質差價高,使原材料浪費多,再加上採購人員擄取回扣,這些直接導致原料成本的加大,降低了毛利率。因此,合格的採購員是搞好採購的前提,有關專家認為一個餐廳的經營是否成功,一看廚師水平,再者就是採購員了。許多企業的經營失敗就是由於採購的成本過高導致的,所以不少餐廳的採購員或採購部主管都是老闆親戚或信得過的密友,道理就在此,曾有專家考究,一個好的採購員可為企業節約5%的成本。因此採購員在餐飲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二、制定嚴格的採購制度

  沒有一個嚴格的採購制度,就無法對採購進行有效的控制,還極易導致採購部門與廚房之間產生矛盾,也容易出現舞弊現象,造成成本上升。由於不同企業的規模、經營方式各不相同,其組織結構和管理方法也不盡雷同。大飯店一般都設有采購部,小型酒店設有專職採購員,但有一點要求相同,即崗位應明確,職責應清楚,使採購人員應知道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如何做,有哪些責任。這一系列制度,都應根據自身情況而定。

  三、採購的程式

  不同的地區,不同賓館飯店,採購的程式各自存在差異,但一般來說主要包括以下2個步驟:

  1、寫採購清單。該清單一般由倉庫保管人員填寫,他們根據貨品消耗情況及庫存情況,填寫需要採購的物品,填寫後交有關部門,如採購部或財務部去採購。

  2、採購訂單。採購部或財務部接到採購清單後,瞭解市場行情,待採購清單批准後,採購員填寫採購清單,當訂單獲主管部門批准後,即著手實施採購。

  四、採購原料的數量管理

  採購質量標準在一段時間內可相對穩定,而採購數量應根據客源和庫存量的變化不斷進行調整。所有原料都會變質,只是有的變質快些,有的變質慢些,餐飲業應該儘可能採取日常採購法,當天用的原料當天購買,主要是保證原料的新鮮度和利於資金的週轉。

  1、易腐性原料的採購數量

  易腐性原料是指鮮活貨,購進的原料主料應立即使用,用完後再重新購買,可以用以下公式來控制這類原料的採購量:

  應採購數量=需使用數量現庫存量。

  2、非易腐性原料的採購數量

  非易腐性原料不易迅速變質,為減少工作量,在資金寬鬆的情況下,可較大數量的貯存,這類原料是乾製品原料和罐頭裝原料,多采用估計定期採購法,也就是說在經營狀況穩定下,估計貨物的日消耗量,預計何時用完,及時定期購買補充。

  五、採購的質量管理

  為做好原料的購進工作和生產出質量穩定的菜品,必須使用質量穩定的原料,這需要制定標準採購規格,其內容包括原料的名稱、部位、產地、等級、外觀、色澤、新鮮度。還要制定標準採購規格,能迫使管理人員根據選單預先確定各種原料的質量要求,使菜品原料的採購質量得以保證,避免因採購不穩定而引起產品質量下降。該標準也可作為驗收的質量標準依據,以便嚴格控制原料的質量。

  標準採購規格是根據選單提供的菜品要求而編制的,使用固定選單的餐廳,在一段時間內其產品相對穩定,原料的採購規格也相對穩定,如果選單變化或市場條件發生變化,採購規格就應根據形勢而調整,需修改或重新制定。確定標準規格是保證採購產品達到理想質量標準的一項重要措施。

  六、採購的價格管理

  餐飲原料品種多,採購次數頻繁,許多產品市場價格浮動較大,價格很難標準化。為了以最低的價格購得最優質的原料,餐飲管理人員和採購員必須在確定價格前提前調查市場行情,在確定價格時,採購人員應直接與供應商洽談,取得所需原料的合理報價,或聯絡多方供貨商悄悄報價,實行貨比三家,採用最低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