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複習的五個方法

  初中學習的分化現象比較明顯,針對這一明顯現象,探究其成因,研究其對策是勢在必行的,接下來小編為大家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方法

  一、

  地毯式掃蕩。先把該複習的基礎知識全面過一遍。追求的是儘可能全面不要有遺漏。

  二、

  融會貫通。找到知識之間的聯絡。把一章章一節節的知識之間的聯絡找到。追求的是從區域性到全域性,從全

  局中把握區域性。

  有的同學總結自己的複習經驗,把自己的複習過程歸納為“複習五步曲”。

  三、

  知識的運用。做題,做各種各樣的題。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解題去練習運用知識。掌握各種解題思路,通

  過解題鍛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

  撿“渣子”。即查漏補缺。通過複習的反覆,一方面強化知識,強化記憶,一方面尋找差錯,彌補遺漏。

  求得更全面更深入的把握知識提高能力。

  五、

  “翻餅烙餅”。複習猶如“烙餅”,需要翻幾個個兒才能熟透,不翻幾個個兒就要夾生。記憶也需要強化

  ,不反覆強化也難以記牢。因此,複習總得兩三遍才能完成。

  “該記的只好記住,可是,能夠不記的就不要去記憶”為了減輕記憶的負擔,能夠偷懶的地方犯不著去玩命—

  —本來該背的就夠多啦!根據知識的特點,在記憶和理解之間,可把知識分為四種類型:只需理解無須記憶的;只

  需記憶無須理解的***背下來就是了***;只有記憶才能理解的。只有記憶才能記住的。我們這裡取得是“出力最小原

  則滾動式複習法。先複習第一章,然後複習第二章,然後把第一二章一起復習一遍;然後複習第三章,然後一二三

  章一起復習一遍……以此類推,猶如“滾動”。這種複習法需要一定的時間,但複習比較牢固,由於符合記憶規律

  ,效果好。

  “過度複習法”記憶有一個“報酬遞減規律”,即隨著記憶次數的增,複習所記住的材料的效率在下降。為了

  這種“遞減”相抗衡,有的同學就採取了“過度複習法”,即本來用10分鐘記住的材料,再用3分鐘的時間去強記—

  — 形成一種“過度”,以期在“遞減時不受影響。

  “題不二錯”。複習時做錯了題,一旦搞明白,絕不放過。失敗是成功之母,從失敗中得到的多,從成功中得到

  的少,都是這個意思。失敗了的東西要成為我們的座右銘。

  複習中也要培養對材料興趣。美國教育學者布魯納說:“學生的最好的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還有一句

  名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但是不得已的事情也得做,卻何如有興趣而樂此不疲?“基礎題,全做對

  ;一般題,一分不浪費;盡力衝擊較難題,即使做錯不後悔“。這是應該面對考卷時答題的策略。考試試題總是有

  難有易,一般可分為基礎題,一般題和較難題。以上策略是十分明智可取的“容易題不丟分,難題不得零分。”保

  住應該保住的,往往也不容易;因為遇到容易題容易大意。所以明確容易題不丟分也是十分重要的。難題不得零分

  ,就是一種決不輕棄的進取精神的寫照,要頑強拼搏到最後一分和最後一分鐘。

  “繞過攔路虎,再殺回馬槍”。考試時難免會遇到難題,費了一番勁仍然突不破時就要主動放棄,不要跟它沒完

  沒了的耗時間。在做別的題之後,很有可能思路開啟活躍起來再反過來做它就做出來了。考試時間是有限的,在有

  限的時間裡要多拿分也要講策略。

  總結

  “對試題抱一種研究的態度”。淡化分數意識,可能是緩解緊張心理的妙方。因此,對試題抱一種研究態度反而

  會使我們在考場上更好的發揮出最佳水平。有一顆平常心比有一顆非常心有時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