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生防暑小妙招

  夏季是一年四季中最炎熱的季節,這時候的人體新陳代謝、氣血執行都非常旺盛,口腔的微生態環境也會隨之發生一些改變。下面小編和大家一起學習。

  

  祛溼:藿香泡點防暑飲

  對於經常在高溫、高熱環境中工作或生活的人來說,可以將藿香、菊花、白茅根各3g,薄荷2g,烏梅1枚,一起放入杯中,加350~450mL開水,加蓋悶泡30分鐘代茶飲,具有芳香化溼、清熱生津的作用。如果是4歲以下的兒童,可以將藿香、生山楂、荷葉各2g以及白茅根5g,一起放入杯中加500mL開水,加蓋悶泡30分鐘後代茶飲,芳香化溼,清熱生津的功效也不錯。

  清熱:三款藥膳換著吃

  炎熱夏季容易“上火”,出現咽痛、煩躁、失眠等不適,三款清涼藥膳換著吃。比如清涼綠豆湯,準備綠豆30g,蘆根9g,生甘草3g,先將蘆根、甘草用紗布包好,加水適量與綠豆同煮5~10分鐘,去藥包後飲用就可以了。二豆薏米粥也是不錯的選擇,做法也很簡單,將赤小豆、綠豆、薏米、大米適量,一起下鍋煮粥食用即可。此外,還可以做一些有清熱解暑功效的涼拌菜,如鮮馬齒莧、鮮魚腥草、鮮穿心蓮、鮮紫背天葵、鮮蘇葉、鮮薄荷等,清水洗淨後用開水焯一下涼拌著吃。

  開胃:防暑和胃飲

  夏季溫度高,天氣炎熱,人們適應不了外面的溫度,所以人們一般喜歡呆在空調屋裡,穿梭於空調與悶熱環境中,冷熱不調,罹患夏季暑溼感冒。或者通過大量喝冰鎮啤酒、吃冰激凌等方式來消暑,最容易發生胃腸道疾病,沒有胃口吃飯等。

  這時不妨泡一杯具有解表祛暑、調和腸胃的功效的防暑和胃飲,準備藿香、香薷、穿心蓮各3g放杯中,加350~450mL開水,再加入2片生薑,加蓋悶泡30分鐘後代茶飲。特別適用於經常在空調環境中工作或生活人群,以及平時貪涼飲冷過度的人。

  清暑:養心三葉茶

  夏至養心清暑,首先推薦夏至三葉茶,分別是荷葉、竹葉、薄荷葉。夏至的時候可以三葉合泡***每種3~5克***或者任選其中的一種***荷葉、竹葉用5~10克,薄荷葉5克即可***泡茶喝,有非常好的清心火、養心和消暑的作用。難以接受苦味茶的人,可以用綠豆西瓜飲代替,即在煮好的綠豆湯里加入小塊的鮮西瓜。

  夏至時人體的氣血往頭部升發,很多人會出現頭暈腦漲,對於腦血管脆弱的人,夏至前後出現腦血管破裂的危險也比較大,所以就需要適當地進行降氣,一個簡單的方法是用芹菜和蘿蔔煮湯喝。

  對於心氣虛的人,出汗多了以後會有心慌、呼吸短促、乏力症狀,建議這類人夏至這天開始喝西洋參麥冬茶,具體做法是每天取3克西洋蔘、5克麥冬,開水泡代茶飲,不過這道茶只適合心氣虛的人群。

  夏季養生篇

  夏季,歷經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六個節氣。一年四季中,夏季是自然界陽氣最旺、陰氣最弱的時期,陽長陰消達到頂點。此季節日照時間長,陽光最盛,晝長夜短,雨水充沛,天陽下濟,地熱上蒸,天地之氣交合,凝結為自然界的繁華茂盛,是萬物生長的大好時機。人體與自然萬物一樣,此時體內的陽氣也非常充盈,並執行暢達於機體表面,處於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期。

  “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夏季養生應順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著眼於“長”字,注意養護“陽氣”。我們經常說的“冬病夏治”就是利用夏季自然界陽氣旺盛的規律,順勢助長人體陽氣,增強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預防和減少虛寒體質人群在冬季生髮疾病。尤其對陽虛體質的人來說,在夏季選擇性味溫熱的食品,如國珍松花粉、鬆珍松花酒等,配合有利於陽氣發散的精神、起居、運動等調養方法,升發陽氣,驅除體內積滯的寒氣,可達到事半功倍的養生效果。

  夏季五行屬火,人體的五臟之中“心”也屬火,夏季養生還要格外注重養心。“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臟功能正常時,精神思維清晰靈敏;若不正常,則會神智不清。五臟歸心,心在志為喜。夏季養心要保持精神上的愉悅,讓情緒像蓬勃生長的大樹一樣,展現出一種秀麗的精神狀態。

  在炎熱的夏季,人往往會感到身體不適,昏昏欲睡,氣虛疲倦,嚴重的會中暑,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等,這就是心主神明的功能受到了夏季高溫的影響。因此,清心養神對夏季養生來說非常重要。子午覺就是養心護神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午睡後,宜飲醒神的下午茶。竹葉清茶清香升散,消暑利溼,清心火,尤其適合夏季養心和午睡之後飲用。以淡竹葉提取物竹葉黃酮為主要原料的竹康寧,在調節血脂方面的保健作用突出,可降低夏季突發此病的風險。

  夏天,一方面由於人體因暑熱蒸迫而洩汗太多,易傷陰而損陽;另一方面避炎暑而飲冷乘涼,則又容易使人鬱閉陽氣而積寒溼,因此,養生法則實難把握。在此,新時代健康產業集團根據夏季各節氣的特點,結合不同人體體質所需,提出詳細科學的精神、起居、飲食及運動保健方案,陪伴您清爽度過暑熱炎炎的夏季,併為秋、冬季節的養生保健打下堅實的基礎。

  夏季養生食療的祕法

  蓮子豬肚

  原料:豬肚子1個,蓮子肉50克,香油、精鹽、生薑、蔥、蒜各適量。

  製作:先將豬肚子洗乾淨,蓮子***去心***用水泡發,然後放入豬肚內,用線縫合,將豬肚放入鍋內,加清水燉熟透;後撈出晾涼,將豬肚切成均勻細絲,同蓮子放入盤中,將香油、精鹽、蔥、蒜調料與豬肚絲拌勻即成。

  功效:益氣補虛、健脾益胃。

  應用:脾胃氣虛所致的不思飲食、口淡乏味、氣短形瘦、四肢無力、消化不良、食後脘腹飽脹、大便溏瀉、水腫腹水,以及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肝炎等而屬脾胃氣虛者。

  枸杞肉絲

  原料:枸杞子50克,瘦豬肉400克,熟青筍100克,料酒、醬油、豬油、麻油、白砂糖、味精、精鹽各適量。

  製作:將枸杞子清洗乾淨待用。豬肉去除筋膜,切成絲;熟青筍切成同樣長的細絲。將炒鍋燒熱,放入豬油,將肉絲、筍絲同時下鍋,烹入料酒,加入白砂糖、醬油、味精、精鹽攪拌均勻,放人枸杞顛炒幾下,淋上麻油拌勻,起鍋即成。

  功效:補血滋陰、抗老益壽。

  應用:陰血虧虛所致的形瘦體弱、神疲乏力、腰膝痠軟、陽萎不舉、心悸心慌、頭目眩暈、視物模糊、視力減退、失眠健忘,以及貧血、性功能低下、神經衰弱等而屬陰血虧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