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小子創業故事

  創業熱潮已成為當今中國社會經濟生活中一個十分重要而且活躍的現象,是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強大推動力。具有高學歷的大學生正逐步成為創業活動的主力軍。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窮小子創業故事的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啟發。

  1:窮人翻身全記錄 69窮男的百萬創業經歷

  我常常想,在中國13億人口裡,我應該處在哪一個階層呢?

  我叫章西良,69年底出生,在豫中一個偏僻鄉村長大。出生時家境已變得很差,糧不夠吃,所以,老爹給我取名字叫惜糧。西良是我在陽城師範上學時改的,為的是紀念兒時的記憶,因為小時候,總感覺所有的好東西,都在老家的西邊的陽城那裡。

  1976年,我7歲。去學校報名的時候,姐姐反覆告訴我,老師問你是什麼成分,千萬不要說是中農,要說是貧農。我不明白中農和貧農的區別,但我知道,小朋友們和我一樣,都是過年才有新衣服穿。那時候的冬天真冷,差不多每一個小朋友臉上都掛著兩條鼻涕,在鼻子下面象兩條進進出出的繩。鼻涕永遠擦不乾淨,有時候我會想:鼻涕到底有多少呢?能不能揪著繩頭把它們全拽出來呢?

  1986年,我17歲,正上初三,應該8年學完的課,我用了整整10年。其實那時候大家也和我一樣,用10年或是更長的時間讀完小學和初中,然後去考小中專,希望從此吃上國家的“商品糧”。那時候高中不吃香,不但要等上三年才能考大學,而且能否考上還存在更多的不確定,在農村,人們喜歡離自己最近的富貴。我還算是幸運,那一年考上了陽城師範學校,跳出了農門。不過,家裡正因母親的病陷入窮困,我到村裡的窯場做了一個暑假的苦工,掙了26元,父親又借了一些,還有兩個姐姐的支援,才湊夠了110元學費。那時候中國還只有10多億人口,我們家的生活情況,我想最多能排在9億那個地方,在人生的山腳處。

  師範畢業分到老家教了三年書,後來因為寫作方面的特長,調到鄉政府當通訊員。畢業後第五年到陽城電視臺應聘成了記者,碰到了我人生中最大的貴人。

  1996年,參加工作第7年,那時候生活已經有了相當大的改善,有了舒服、榮耀的感覺。我又在心裡排自己的位置,我覺得自己應該排到5億人之內了吧。

  2000年,懷著強烈的脫貧致富夢想,進入股市。2001年,與別人合夥做生意,成立了一家小公司。當然,這都是我的第二職業,貧窮的我,沒有勇氣也沒有底氣放棄那時的工作。因為不是全身心投入,生意時好時壞,不過,成績還算可以,掙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100萬,而且,工作上也幾乎沒有受到什麼影響,還混上了陽城市西城區正科級幹部。

  如今,已至不惑的我,再次排列自己在全中國人民中的位次。我欣慰地發現,無論是按職務高低還是個人財富資產的多少,我都覺得應該是排在了一億人之內。當然,由於沒有精準的資料,我這種估計很不科學。但是,如果用我所在陽城的資料來排序的話,我驚訝我現在所處的位置。論職務在全區32萬人中排到了400名之內。在資產上,我***畢業時的每月工資100元,現在每月也只有1500元,儘管工資每年都在增長,但20年的工資總額大約也就是16萬元。連同我妻子的那份,最多也超不過30萬元,然而,我卻靠自己的努力積累了百萬資產。儘管這些資產在有錢人眼裡不算什麼,但我覺得,我從窮苦的農村出來,白手起家創業,清清白白地靠自己的努力掙錢,完成了一個窮人艱難的翻身,是非常成功的。

  按我的條件,原本就是在山腳下的,現在,我很高興自己能同開始就在山腰的人一樣,或是比他們提前享受了山上的風景。我對自己向來要求不高,我覺得,作為一個男人,只要能夠養家餬口,做到一個人的收入,夠一家人用就行了。現在,我靠自己的努力,居然做到了。17年的奮鬥,讓我擁有了“一億人之下,十二億人之上”的感覺。不管這樣的結論是否準確,我喜歡用這樣的成績鼓勵自己、評價自己,這樣的結果,我很滿足。

  在這個不平等的社會,人們的起跑線註定不同,但每個人一生所要達到的目標,卻又是異常的一致。小時候,有一次爹借不來錢,娘給我說,這個世道,是個高崗添土的世道,越是富人,越有人幫,越是窮人,越沒有人搭理。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人知。你要是想出人頭地,就一定要成為富人。

  娘說的“高崗添土”,是我們老家的一句土話,小時候不太理解,長大了看多了高崗添土的事才深有感觸。這個社會不就是一個弱肉強食、充滿交換、高崗添土的社會嗎?富人原本有錢、有資源,處在社會的“高崗”上,而窮人則處在社會的最底層。可悲的是窮人總想找到一條通往高崗的捷徑,心甘情願地把自己腳下的土,添到富人腳下的高崗處,渴望著通過高崗處富人的提攜,讓他站得高些。可是,世態炎涼,結果常常難遂人願,在這種高崗添土的交換中,富人變得更富,窮人因為掏空了腳下的土,處境反倒更差,更加處在人生的窪地了。

  我曾想把自己走過的路寫下來,然而,一次又一次停筆。我原本對自己所謂的成功感覺心虛,感覺孤芳自賞。現在社會上到處充斥著年薪10萬、100萬的訊息,我那點可憐的成就,實在會讓他們不恥。就在這次我下定決心寫下去的時候,我又偶然遇到了我剛畢業當老師時教過的一個學生,連高中都沒有進過的他,如今創辦的企業資產已超過8000萬元。但我還是最終決定要寫下去,因為我覺得,許多比我成功的人,他們的起點原本就高,我是沒有辦同他們相比的,而我那個學生,應該算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傑出代表。我是中國並不發達的中部最標本式的窮人,我想,對於那些處在人生“窪地”,一無金錢二無職位的窮人,對於那些夢想早日出人頭地年輕人,我這個窮人翻身的經歷和感受,對他們的人生應該有所啟示。

  夢是心寫照。有人說,窮人最缺乏的是成為富人的野心,但我說,窮人最缺乏的是成為富人的行動。我是窮人,我從不缺乏向“高崗”處走的夢想,但是,我不知道,通向高崗,窮人翻身的路,充滿了如此多的迷惘。

  2:鄧明善,一個窮人的創業故事

  3000元開始創業賺取的第一桶金得而復失

  今年34歲的鄧明善出生在湖南省郴州市一個偏僻的鄉村,因為家裡窮、孩子又多,鄧明善初中沒有讀完就被迫輟學,並外出打工,掙錢彌補家用。1993年他來到了改革開放的前沿廣東東莞,開始了他的打工生涯。

  第一次來到廣東,人生地不熟,又沒有什麼太高的文化,只能做苦力活。他先是來到一家建築公司當小工,月工資400元,因為個子小幹不了重活,常被工頭責罵。半年以後,他來到廣東花都裕發禮品廠當學習工,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他靠勤學苦幹,掌握了一定的技術,隨後東莞上角一家名叫鴻興隆禮品印刷廠聘用他做技術員,工資待遇有了提高,生活工作基本穩定下來。

  打工期間那些朝九晚五的工作對於不甘於安守現狀的鄧明善來說,缺乏挑戰性,於是他選擇了推銷這個職業。1995年鄧明善首先選擇了特色高階名片這個行業,當時市場上有一種新技術還沒有得到普及,利用這種技術能夠做成防水彩色名片、真彩色金屬名片、三維立體名片、高階金箔名片、高階水晶名片等,不沾水,不受磨損,不怕摺疊,這種產品非常迎合高檔商務人士的需求。他投入3000元購買了製作技術,做出成品,然後揹著包,滿大街地找銷售合作伙伴和代理商,一年以後他在全國建立了數十個代理商。一張小小名片,讓他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掙到了當時第一桶金20萬元。1996年名片市場競爭激烈,鄧明善又瞄準了印刷行業,開起了印刷廠。由於他打工時曾在印刷廠工作過,自信對這個行業比較瞭解,於是把所掙的錢全部投了進去。但給人打工和自己經營畢竟不同,由於他的印刷廠裝置落後,加上管理不到位,因此陷入了舉步維艱的境地。1997年6月,企業終於無法再堅持下去,只好關門大吉。本錢基本賠光,無奈之下鄧明善只得重新去打工,這次他來到了一家廣告裝飾公司做銷售。

  選定發展方向東山再起

  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拜訪一個客戶時,對方拿出一幅畫,問能不能批量製作?客戶說這幅畫是朋友從國外帶回來的,他想訂做一批。鄧明善看到這幅畫時,立刻被它的奇特所吸引。這幅畫和那些靜態、平面畫完全不同,具有真實的多空間立體感,奇妙無比。就是這次的邂逅,讓他與成像行業結下了一生的緣分,奠定了他今後事業發展的方向。

  無論是哪個行業,技術都是在不斷向前推動發展的,這是必然的結果,精明的鄧明善從這幅立體畫中敏銳地看到了成像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他通過調查後獲悉,國內專門做這種特色畫的商家很少,他覺得市場的空白給他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商機。1998年5月,鄧明善果斷辭職,重新創業,專門從事制畫行業。

  第一筆業務成功後,鄧明善又投資從上海的這家企業購買了製作技術,在廣東投資成立公司,專門做這種特色畫。2000年鄧明善去德國參加國際成像裝置展,使他對當今世界的成像技術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他覺得他目前的技術還遠遠沒有達到國際水平,中國的成像技術還落後於發達國家。他下決心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制畫技術上獲得更大的突破,趕上甚至超過毆美髮達國家。

  考察回來後,鄧明善加大投入研發新一代的成像技術。2001年,鄧明善開發出了國內第二代成像技術,這時他的企業已經在成像技術研發領域處於國內領先水平,鄧明善將這一代的技術稱之為全景奇畫。2001年下半年鄧明善來到北京,將業務向北京市場拓展。在2年多的時間裡,業務發展得非常迅速。鄧明善將全景奇畫技術的應用進行延伸,相繼開發出了其他的一些專案。2002年,投資成立北京中科亮彩光電技術研究院,將全景奇畫應用於廣告裝飾領域,先後推出魔術燈箱、超薄燈箱等國內最新一代的廣告裝飾技術,引領了市場潮流。2003年投資成立美麗人街科技有限公司,將全景奇畫應用於個性數碼影像製作。

  2006年公司研發的第三代全景奇畫取得成功,使中國的成像技術第一次處於世界的前沿。2008年鄧明善投資成立北京全景奇畫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全景奇畫工坊”品牌,開始向全國招商推廣。憑藉這項獨特的創意專案,在2008年經濟普遍滑坡的不利環境下,全景奇畫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創造了企業發展的一個奇蹟。2009年,全景奇畫公司與佳能***中國***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共同致力於成像市場的開發。

  3:窮人的創業故事

  老闆小徐臉上洋溢著笑容告訴我們,最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為什麼要這樣說呢?看完下面的故事你就知道了。

  小徐出生於阜南的一個小村莊,早年父親就得了癌症丟下了他的母親和他兄弟兩個。之後小徐和母親還有不滿10歲的弟弟相依為命。日子過了很清貧。上初中的時候,每當學校開學繳學費的時候,家裡人就會愁眉苦臉的,都是向鄰居東家借點西家借點,時間長了,鄰居也開始不想再借錢給他家了。

  回想起那一次的經歷,小徐還是歷歷在目啊,心裡糾結起來。那時是他初二下學期,學校要求交140元學費,母親把家裡種的花椒和積攢下來的雞蛋都賣了,可也只有50元,然後跑遍了大半個村子,竟然沒把剩下的90塊湊齊,他不得不輟學了,90塊對現在的小須來說是微不足道的,可就是那90塊讓他結束了自己的學業生涯,這件事也讓他母親覺得很慚愧對自己的兒子感到愧疚。

  也就從輟學之後16歲開始,小徐就外出打工了,用他自己的話說什麼苦都吃過了。剛開始的時候就是給人家當學徒工,學過修車學過裁縫,後來還學會了開車,從此,小徐就開始了給人開貨車的生涯。

  看到這裡,不要以為故事就已經結束了,其實這才是故事的真正開始。小徐是一個很有忍耐力堅持的這麼個人,很少有人在某一個工作崗位上一干就幹10年的,小徐卻能做到。但在這十年裡,日子雖然有所改善,但是仍然不能像其他人那樣小康生活。小徐心中想讓年邁的母親過上好日子的念頭一直都沒有被磨滅。

  有一次在開車送貨中,小徐的車跟人家的車發生了追尾事故,好在小徐只是受了一點輕傷,這讓小徐意識到,及時再多的經驗開車也是很有危險的工作,於是他毅然決然的辭去了現在的工作,準備用自己這麼多年攢下來的錢去創業。

  幾年錢,乾洗喊個發展並不是像現在這樣紅火,但是就是因為不是很紅火,小徐卻看好了它的發展情景,於是小徐在眾多的乾洗品牌中選擇了UCC洗衣品牌。

  在加盟總部的幫助下,小徐很順利了進行開店前期的準備工作,選址、裝修、宣傳等一系列的準備,又帶了弟弟來到UCC洗衣加盟中心總部進行培訓學習,現在小李的乾洗店已經開了有好幾年了,生意一直都很好。

  現在的小徐已經為母親在當地市裡買了一套房子,也把這套房子送給了他的弟弟作為新房。現在的小徐再也不用每天愁眉苦臉的過日子了,艱難的日子終於被他熬出來了,實現了心中當初的夢想,此時的他感到非常欣慰!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