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小吃創業故事

  創業不像讀書,一天可以過好多年,創業必須一步一個腳印走。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希望大家喜歡!

  篇1

  四川南充80後夫妻通宵粉創業,年入50萬探索連鎖之路

  一碗香噴噴的米粉,在四川南充人心中有道不完的情愫。對於粉哥、粉嫂而言,與之更有著難解之緣。2011年至今,這對80後夫妻在南充輾轉開店,通過艱苦打拼,依靠自己獨特的經營理念和勤勞的雙手,讓十餘平方米的鋪面成了食客經常光顧的小店。

  分享這對80後小夫妻的創業故事:

  80後夫妻創業 不畏辛苦開“通宵粉”

  “粉哥,給我冒碗粉,外加一個油幹。”2015年10月25日凌晨,市人民南路的一家粉館依然燈火通明,前來吃粉的食客絡繹不絕。這是一家通宵粉館,老闆便是80後夫妻黃韶浩及林薇。由於夫婦倆熱情、健談,與不少食客都成為了好朋友,大家都習慣親切稱呼他們為粉哥、粉嫂。

  此時,林薇正在粉館的閣樓上休息,黃韶浩則與服務員一起守在店裡。“老婆也休息不了多久,一會兒就要起床炒臊子了。”黃韶浩笑笑說,一開始,當聽說他們準備開通宵粉館,不少親朋好友都勸誡他們:“開粉館本就辛苦,何況是通宵粉館,你們可要想清楚了!”然而,他們依然義無反顧選擇了這條創業之路。

  “年輕人,怕什麼辛苦!只要我們夫妻齊心,將生意做起來了,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黃韶浩說,這是老婆林薇當初回答所有人的話,讓他十分感動。

  嚐遍南充米粉 粉嫂冒粉三天手磨起繭

  黃韶浩是廣東韶關人,出生於1985年的他,曾在家鄉從事通訊行業工作。因為工作原因,他認識了聰明能幹的南充姑娘林薇。二人很快墜入愛河結了婚,2010年,黃韶浩隨妻子來到南充創業。

  做過蔬菜批發、服裝銷售、汽配品牌代理……夫妻二人一起探索創業之路,卻“只有搞蔬菜批發那年,掙了十萬塊錢。”黃韶浩告訴記者,記得那時候,他們也是每天起早貪黑,進貨發貨,十分辛苦。後來,有親戚提議合夥開粉館,他們經過商量,決定試一試。

  “一開始,我們合夥在果山公園開,後來我和老婆就獨自出來開店,相繼轉至西門壩街,人民南路。”黃韶浩說,為了學習技術,他和林薇吃遍了南充大大小小的粉館,也學遍了南充粉館。“冒粉三天,老婆右手手指就被磨破了皮,又生了很厚的繭。”黃韶浩說,林薇曾很少做家務,自從開了粉館之後,做起來卻樣樣不差。

  年入五十萬欲走連鎖路

  “記得第一次清洗肥腸,一百多斤的肥腸堆積成山,老婆戴著口罩一根一根地清洗,卻仍被臭味薰得忍不住作嘔,但她還是堅持下來了。”黃韶浩告訴記者,“說不辛苦是假的,但這就是一起吃苦的幸福吧!”

  “做生意,一定要捨得付出,貴在堅持。”黃韶浩說,最近兩年競爭十分激烈,他們的粉館經營曾舉步維艱。但他與妻子都堅持下來了。“我們的經營理念是,哪怕提高成本,也一定要保證最優良的品質和口味。”黃韶浩說,他們的粉館生意逐漸有了起色,除了賣粉之外,他們還新增加了稀飯包子、蒸餃、冷盤、套飯等,受到食客的喜愛。他們的付出也得到了收穫,粉哥笑著說,2014年月均收入4萬元左右,年入五十萬元,這讓他們感到辛苦是值得的,也是幸福的。

  對於未來,黃韶浩和林薇都希望能夠探索出一條成功的米粉連鎖之路,在做出高質量、好味道的同時,打造高階、精品“通宵粉”。

  篇2

  伏牛堂米粉的餐飲O2O

  伏牛堂的創始人,張天一,湖南人、90後、北大法碩,與之前的三批創業前輩相比***黃太吉煎餅、雕爺牛腩、西少爺肉夾饃***,他都更顯稚嫩。雖然無法與前兩位大神的營銷功力相比,但比起西少爺,他卻絕對能夠碾壓。

  2014年4月4日,張天一的伏牛堂開業,與西少爺極其相似,張天一也是在開業後不久***有媒體稱是4月11日***寫了一篇名為《我碩士畢業為什麼要去賣米粉》的文章,開始在考研吧,人人網流傳,或許是效仿西少爺之意,兩篇文章的名字都如此雷同***西少爺的文章名為《我為什麼要辭職去賣肉夾饃》***,更有趣的是,兩篇文章都提到,自己崇拜壽司之神小野二郎。打法一樣,路線一樣,都是利用名校 、高學歷的標籤結合傳統的低端行業來衝擊人們的視線。而與其他前輩不同,張天一不屑於承認自己是網際網路思維,這種策略更有效,巧妙地迎合了現在對濫用網際網路思維反思的風潮,不斷刺激人們的眼球。然而,撥開各種言路迷霧,張天一與眾不同的點只有一個,就是建立了以鄉土情結為核心的湖南人社群,這是他制勝的法寶,也是他唯一與眾不同的地方。

  至於說產品,他的產品定位其實很尷尬,與雕爺牛腩相比,利潤低、逼格低、改進空間小,與西少爺肉夾饃比,製作流程和品類都相對複雜,品質更難保證。即便如此,他比西少爺更加“口是心非”——雖然也口口聲聲說極致的使用者體驗,但他的米粉手藝學了才不到兩週就自己單飛創業了。黃太吉敗在了產品味道,雕爺靠極致的環境和服務體驗留住了好名聲,但產品味道本身依然沒有讓人“尖叫”,西少爺踏實專一,用理科生的量化思維來研究肉夾饃,用鹽用面都精確到了毫克級別,反觀伏牛堂,產品比西少爺複雜,卻比西少爺更浮躁,這米粉沒有做到位,又開始準備倒騰火鍋了。

  伏牛堂,玩法花樣比幾個前輩都多,但是卻比前幾個更浮躁、根基更淺,好在張天一經營了幾萬的湖南人建立社群,而且自己有不斷引入新技術和新模式的折騰精神,正如張天一所說的“好玩的東西,我都不排斥”。

  餐飲的O2O,被這些外行從業者攪得越來越混,但也正如此,給了傳統的餐飲人很多啟示,但這並不意味著傳統餐飲就被這些外行引領,因為這些跨界新銳都沒有解決兩個核心問題:第一,過度的營銷,導致使用者過高的口味期待,這反過來又導致產品本身的口味體驗下降,導致口碑變差。第二,當更多的餐飲企業有了網際網路營銷意識之後,會進入營銷紅海,那時任何一家企業霸佔大眾眼球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那麼,營銷熱度下降之後,產品的持續吸引力在哪裡?。

  雖然可以看到這些企業都在為解決這兩個問題努力,但似乎仍然沒有給力的藥效。雕爺的選單一月一小換、三月一大換,持續的菜品更新能力可以使得產品有相對持續的吸引力;張天一的社群運營,也能夠相對持續地吸引顧客,但依然需要配合產品突破,不斷地改變和擴大品類,到時候,產品又是一個關卡。所以,傳統餐飲者無需戰戰兢兢,這些跨界餐飲者也不必自覺優越,餐飲需要的是傳統和網際網路的融合,而不是顛覆,誰都顛覆不了誰,最容易被顛覆的,其實只是自己。

  篇3

  西少爺肉夾饃的網際網路思維

  西少爺的創始人,孟兵,在騰訊和百度等網際網路企業都有任職經歷,雖然自己在上學期間也搗鼓過創業,但都是小打小鬧,可以說經驗與前兩位高大上的前輩來說***黃太吉煎餅和雕爺牛腩***,差得太多,但高階有高階的玩法,低端有低端的策略。雖然做的是程式設計工作,在使用者體驗方面的經驗並不多,但這幫西少畢竟是浸潤在網際網路企業裡的,耳濡目染之間,也會對使用者體驗有自己的想法和感悟。

  於是,在2014年4月8號,西少爺肉夾饃開業。在開店之前,他們不忘用衝擊性話題來開路,一篇名為《我為什麼要辭職去賣肉夾饃》的文章悄然產生,文章裡,北京的繁華、高懸的房價、物質的愛情、平凡枯燥的工作,一切都太有代入感,處處都敲擊著白領和即將就業的大學生的心,於是,文章一夜之間被瘋傳。

  孟兵說,自己團隊所做的,就是對於使用者體驗的把握與對極致的追求。“很多行業追求的是使用者滿意度,但我們追求的是‘使用者尖叫度’,就是產品一定要超越大家的預期。”話雖如此,他拜師學藝只用了一個月便出師了,此言此行,不得不說多少還是有些浮躁。而火爆的名氣,更多的靠是名校高學歷、名企高薪職位,對應的卻是小攤、肉夾饃,這些奇妙的組合來引爆的,一時間西少爺成了各個網站的熱點,尤其是被各種教育網站看重,成為網民討論的熱點,西少爺也扶搖直上,利用自己網際網路人的身份優勢,進行起了身份營銷——凡是網際網路企業的員工來這兒都有優惠,一系列營銷做法效果顯著,西少爺生意很是興隆。

  由於品類極其簡單,所以,西少爺的產品質量一直保持地不錯,但致命的缺陷依然在這裡,過於簡單的品類,很容易讓使用者產生倦怠。過量的宣傳導致了使用者預期高漲,而一個肉夾饃的體驗邊界增長成本越來越高,滿足使用者不斷增高的體驗期望越來越難。另外,通過過度宣傳造成的人為稀缺感,很可能會導致使用者對產品的暢銷產生懷疑。

  總之,接地氣兒的西少爺過得還不錯,但如何解決擴張中的問題,產品品質和口碑如何保證,網路營銷還有哪些新招數、還有漫漫長路需要探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