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如何治療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很嚴重的終身性疾病,他大多發生在遺傳性家族中,那對此中醫有沒有治療方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中醫如何緩解糖尿病病情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處!

  按摩6大區域治療糖尿病

  1腎區

  臨睡前及清晨起床後,取坐位,兩足下垂,寬衣鬆帶,腰部挺直,以兩手掌心置於腰部腎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寸半***,上下加壓摩擦腎區各36次,再採用順旋轉、逆旋轉摩擦各36次。以區域性有溫熱感為準。

  2腹部

  臨睡前及清晨起床後,取臥位或坐位,雙手疊掌,將掌心置於下腹部,以臍為中心,手掌繞臍順時針按摩36圈,再逆時針按摩36圈。按摩的範圍由小到大,由內到外,可上至肋弓,下至恥骨聯合。按摩的力量,由輕到重,以患者能耐受、自我感覺舒適為宜。

  3上肢

  按摩部位以上腸經、心經為主,手法以直線做上下或來回擦法為主,可在手三裡***肘部橫紋中點下2寸處***、外關***腕背橫紋上2寸,橈骨與尺骨之間***、內關***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屈肌腱之間***、合谷***手背,第一、第二掌骨之間,約平第二掌骨中點處***等穴位上各按壓、揉動3分鐘。

  4下肢

  按摩部位以脾經、腎經為主,手法以直線做上下或來回擦法為主,可在足三裡***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嵴外1橫指處***、陽陵泉***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陰陵泉***脛骨內側髁下緣凹陷中***、三陰交***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側面後緣***等穴位上各按壓、揉動3分鐘。

  5勞宮穴

  該穴位位於第二、三掌骨之間,握拳,中指尖下。按摩手法採用按壓、揉擦等方法,左右手交叉進行,每穴各操作10分鐘,每天23次,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可藉助小木棒、筆套等鈍性的物體進行按摩。

  6湧泉穴:該穴位於足底***去趾***前1/3處,足趾跖屈時呈凹陷處。按摩手法採用按壓、揉擦等方法,左右手交叉進行,每穴各操作10分鐘,每天早晚各1次。可藉助足按摩器或鈍性的物體按摩。.

  如何防止糖尿病

  1.減點肥

  有研究顯示,超重者若能減掉體重的5%,其發生糖尿病的風險能降低70%。對於一名79公斤的男性而言,大約為4公斤。採用熱量計算器,瞭解每日飲食的熱量,能明顯提升減肥效果。

  2.吃飯先吃菜

  吃飯前先來一道醋汁拌蔬菜。阿里森納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2型糖友或糖尿病前期的人在吃碳水化合物之前,喝兩勺醋,餐後血糖升幅會低些。這是因為,醋能減緩澱粉酶分泌,放慢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速度。

  3.每週運動4小時

  芬蘭一項調查發現,運動能激發胰島細胞的活性。每週運動4小時,或每天運動35分鐘的人,即使體重沒有變化,其患糖尿病的風險也會下降80%。

  4.做個“穀物達人”

  小米、燕麥等都是極佳的全穀物食物,但成品全穀物食品你未必都認得出來。購買時應仔細看標籤,如果不是標明「全麥、全小麥」等字樣,說明含有其他成分。還要注意配方表,找出「隱形糖」,如玉米糖漿、果糖等。

  5.每天一杯茶

  茶、咖啡等飲品含咖啡因,它能提高新陳代謝,還有助於機體抗氧化能力,幫助細胞吸收糖分。

  6.少吃快餐

  明尼蘇達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在15年間,訪問了3000名18—30歲的人,發現每週吃快餐超過2次的人,體重至少長了6公斤。

  7.少吃紅肉

  英國伯明翰女性醫院對3.7萬名女性調查顯示,相比每週吃紅肉少於1次的人,每週至少吃5次紅肉,患2型糖尿病的機率會增加29 %。研?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敝賦觶?舛際塹ü檀汲?耆塹幕觥R?苊庹庖晃:Γ?Ω枚喑孕孿適卟慫???/p>

  8.加點香料

  德國研究人員給65名2型糖尿病患者,每餐飯加1克肉桂粉,持續4個月。最後發現,他們的血糖下降了10%。這可能是因為肉桂中的某些成分能刺激胰島素受體,增強其功能。同時,這些成分還可以降低膽固醇、甘油三酯。

  9.減輕壓力

  在壓力狀態下,身體會啟動自我保護機制,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胃口也大開,血糖升高。清晨起床後做一會兒瑜伽、冥想,散會兒步,能為這一天營造好心情。接電話、開車、照顧孩子前,做3次緩慢的深呼吸,有助於放鬆身心。

  10.睡夠覺

  耶魯大學訪問了1709名男性,發現每晚睡不夠6小時的人,血糖控制得最差。睡夠8小時,則風險減半。

  11.甩掉孤獨

  《糖尿病護理》雜誌刊文指出,單身女性患糖尿病的風險,是已婚、有孩子者的2.5倍。

  12.定期體檢

  糖尿病前期多數沒有明顯症狀,但血糖略有升高。定期體檢能幫忙儘早發現異常,積極應對。45歲以下,有超重、糖尿病家族史、高脂血症、高血壓的人,要儘早檢查。

  糖尿病的危害

  1、對腎臟的危害

  因為高血糖、高血壓及高血脂,腎小球微迴圈濾過壓異常升高,促進糖尿病腎病發生和發展。早期表現為蛋白尿、浮腫,晚期發生腎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2、對心腦血管的危害

  心腦血管伴隨症狀是糖尿病致命性伴隨症狀。主要表現於主動脈、冠狀動脈、腦動脈粥樣硬化,以及廣泛小血管內皮增生及毛細血管基膜增厚的微血管糖尿病病變。血管收縮與擴張不協調,血小板粘聚,脂質在血管壁的沉積,形成高血糖、高血脂、高粘血癥、高血壓,致使糖尿病心腦血管病得病人數和死亡率呈上升指數。

  3、對周圍血管的危害

  主要以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為主,糖尿病患者由於血糖升高,可引起周圍血管病變,導致區域性組織對損傷因素的敏感性降低和血流灌注不足,在外界因素損傷區域性組織或區域性感染時較一般人更容易發生區域性組織潰瘍,這種危險最常見的部位就是足部,故稱為糖尿病足。

  4、對神經的危害

  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併發症之一,是糖尿病致死和致殘的主要原因。糖尿病神經病變以周圍神經病變和植物神經病變最常見,這是糖尿病的危害之一。

  5、對眼睛的危害

  糖尿病的高血糖狀態能夠損害視網膜血管,導致血管閉鎖,視網膜組織缺氧,從而視網膜出現微血管瘤、水腫、滲出、出血、新生血管以及玻璃體增殖性病變等一系列病理改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與糖尿病性白內障為糖尿病的危害眼球的主要表現。輕者的糖尿病患者的視力下降,重者可引起失明。這也是屬於糖尿病的危害表現。

  6、對物質代謝的危害

  糖尿病對物質代謝的危害主要是由於糖尿病患者胰島素相對或絕對缺乏,引起糖代謝嚴重紊亂,脂肪及蛋白質分解加速,酮體大量產生,組織未及氧化,肺及腎也未及時調節排出酮體,血酮濃度明顯增高,出現酮症酸中毒和高滲性非酮症昏迷,病死率極高,需緊急救治。

  7、急性伴隨症狀

  糖尿病危害還包括急性伴隨症狀,尿病合併感染:得病人數高,兩者互為因果,必然要兼治。常見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和肺結核、泌尿系感染和面板感染。危害還在於糖尿病高滲綜合症:多發生於中老年,半數無糖尿病史,臨床表現包括脫水嚴重,有時可因偏癱、昏迷等臨床表現而被誤診為腦血管意外,死亡率高達50%。

  8、乳酸性酸中毒危害

  主要是由於糖尿病患者胰島素相對或絕對缺乏,脂肪及蛋白質分解加速,酮體大量產生,組織未及氧化,肺及腎也未及時調節排出酮體,血酮濃度明顯增高,出現酮症酸中毒和高滲性非酮症昏迷,病死率極高,需緊急救治。病人多有心、肝、腎臟疾病史,或休克、有感染、缺氧、飲酒、大量服用降糖靈史,症狀不特異,死亡率高。

  此外,糖尿病容易引起呼吸系統、泌尿系統、消化系統的疾病及面板等感染,糖尿病神經病變可引起周圍神經炎,胃腸功能紊亂,尿瀦留、尿失禁,男性陽萎,女性月經失調,性冷淡,此外指甲、口腔、牙齒、骨關節等亦可發生病變,因此糖尿病的危害性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