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如何養生

  小寒節氣是一年中最為寒冷的時節,中醫認為,冬季要注意養生防寒,在最冷的小寒節氣裡更是要注意這些,那麼小寒節氣該如何養生呢?接下來請跟著小編了解吧。

  小寒養生注意防寒

  1、注意預防溼邪

  民間常說“小寒大寒凍作一團”。對於往年,人們只要重視寒邪就行,而今年冬季特別寒冷,面對天氣的顯著變化,人們不僅要重視寒邪,還應該重視溼邪。中醫講,溼邪一般不單獨出現,它總愛與其他邪氣共同出現,尤其是和寒邪一起,加上今年雨雪天氣偏多,溼邪非常容易滲透進入人體,從而引發多種疾病,例如風溼以及心血管疾病等,而且溼邪致病的一個特點是遷延難愈,會給身體帶來嚴重危害。所以說,這個冬季我們應該比以往更加重視養生,如堅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外出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冬季活動要慢行,每天早睡晚起,尤其不要忽冷忽熱等,避免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2、睡前泡腳 拒絕寒從腳下生

  俗話說“寒從腳下生”。小寒時節,公眾還要特別注意腳部保暖。保健專家指出,中醫認為,人是一個整體,足部可以反應內臟的病症。反過來,保護好足部又能增加內臟的功能。所以,不要認為足部保暖是區域性保暖,實際上,足部保暖是身體整體抗寒防病的一種保護。

  對付腳涼,最好的辦法就是睡覺前用熱水泡腳,然後用力揉搓足心。自古就有“要長壽、頭涼腳熱八分飽”之說,所以晚上吃完飯,休息一會兒,弄上一盆熱水,邊泡腳邊看電視。這樣既能禦寒保暖,又能補腎強身、解除疲勞、促進睡眠、延緩衰老、預防疾病。

  3、外出要戴帽

  養生保健專家提示,人的頭部和整個身體的熱平衡有著密切的關係。民間有“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襖”的說法。在寒冷的條件下,如果只是穿得很暖,而不戴帽子,體熱就會迅速從頭部散去。這種熱散失所佔的比例是相當大的。冬天在室外戴一頂帽子,即使是一頂單薄的帽子,其防寒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

  在寒冷冬季,很多人外出喜歡戴口罩。對此,養生專家表示,戴口罩確實可以防止呼吸道疾病,又能抵禦寒冷。但戴口罩必須口鼻都要遮著,同時要注意清潔口罩。青少年和壯年人不提倡多戴口罩,應該常接受寒冷的考驗,使抗病能力增加,這樣對健康有利。

  如果剛洗完頭後,頭髮沒幹,甚至還在滴水,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情況下就外出或者睡覺,都對健康不利。頭髮沒幹容易受寒,長期積累寒氣,特別容易導致疾病的發生。

  4、睡覺勿矇頭

  在冬季,氣壓比較低,空氣中含氧量相對減少。室內為了保暖,門窗封閉較嚴,通風不良。這就使室內的氧氣進一步減少,常使人感到壓抑、胸悶。有很多人喜歡矇頭睡覺,特別是冬季由於氣溫低,更是有人喜歡將頭、臉、口、鼻全都埋進被子。

  養生保健專家忠告說,在室內空氣條件有限的情況下,這樣做會造成氧氣不足。矇頭睡覺的害處還在於被子內通風不良、空氣汙濁,人體不能進行正常的氣體交換,使被子內新鮮氧氣越來越少,二氧化碳越積越多,易使人產生缺氧症狀。重者,會因缺氧使人做噩夢,精神恐懼,突然驚醒,久而久之,還可引起神經衰弱等後遺症。

  小寒養生鍛鍊

  鍛鍊:陽光下運動為宜

  民間有“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的說法,冬季尤其是小寒後天氣寒冷的時節,最為重要的還是加強體育鍛煉。高石軍指出,適當的體育鍛煉、戶外活動,能強身健體、增強身體禦寒能力。同時,不同的人群進行體育鍛煉時也應注意適當的方法。

  1、時間宜晚。早晨鍛鍊最好待日出以後再進行,因日出後溫度上升,空氣中的汙染物也有所減少,還有進行日光浴的作用。

  2、適量運動。冬季的運動量不寰過大,可進行運動量較適宜的全身性運動太極拳、慢跑、體操等,以保持充足的體力。

  3、防寒保暖。嚴寒季節進行鍛鍊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以免受寒。

  小寒養生要以養腎為先

  中醫上有一年四季中“春應肝,夏應心,長夏應脾,秋應肺,冬應腎”的原則,所以冬季最應該養腎,而且也是養腎的最好時機。按摩療法是冬季養腎一種很不錯的有效方法。

  推薦兩種按摩養腎的療法:

  一是搓擦腰眼。兩手搓熱後緊按腰部,用力搓30次。所謂“腰為腎之府”,搓擦腰眼可疏通筋脈,增強腎臟功能。

  二是揉按丹田。兩手搓熱,在用部丹田按摩30-50次。常用這種方法,可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起到強腎固本,延年益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