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訓練早產兒抬頭

  俗話說,三翻六坐七滾八爬九扶站,早產兒如何訓練抬頭呢?本文是小編整理早產兒如何訓練抬頭的資料,僅供參考。

  

  兒科醫生崔玉濤說,不論是早產,還是足月兒,訓練頸背部肌肉的方法就是儘可能多趴著。趴著可刺激嬰兒抬頭,促進頸背部肌肉成熟;還會刺激全身肌肉的協調能力。早產兒大腦發育尚不成熟,多趴著更為重要。若孩子趴著時,不喜歡抬頭,可以用手刺激其頸背部肌肉,促使抬頭。若趴著時抬頭不穩,先不要豎抱孩子。

  建議每天讓寶寶趴在床上三至五分鐘,幫助他練習抬頭,這樣有利於鍛鍊脊柱,有助於早豎頭,每天練有三至五次就可以了。

  兒科醫生提醒,早產兒的體格訓練也應該遵循小兒動作發育的規律:如動作發育是由上而下的,先會抬頭後抬胸,先學會坐、再會學站和走;肢體活動也是由近到遠,如先抬肩、伸臂,再雙手握物而至手指取物;行為也是由不協調到協調、由泛化到集中的;動作由粗到精細,先發展抬頭、坐、站、走等大動作後才有手指摘物、腳尖走路等細動作;先有正面動作後再會反面動作:如先會抓東西才能放下東西,先會向前走後才會向後退,最後再協調平衡全身所有的動作。

  早產兒的體格訓練還要參照矯正月齡,儘管有許多理由給予孩子更多的訓練,但還是應該根據早產兒的不同年齡,不同的發育情況,選擇合適於自己孩子的運動。如當孩子到了矯正8個月的年齡但還不能支撐身體時,就不能強迫他去爬行。

  怎樣訓練寶寶抬頭

  在嬰兒滿月後即可訓練抬頭,有以下兩種訓練方法:

  1、在嬰兒情緒好時,讓寶寶趴在床上,兩臂彎曲放在胸前,手心向下支撐身體,大人用一個玩具在其上前方逗他,吸引寶寶的注意力。

  2、大人豎抱這孩子在室內外走動,吸引寶寶向四周看,訓練其頸椎的力量 訓練抬頭時應注意哪些方面?

  注意點:

  1、訓練後要讓孩子仰臥床上休息片刻,同時撫摸其背部放鬆肌肉

 

  2、每次訓練時間不超過2分鐘

  寶寶的抬頭練習

  “脊柱是人體的主樑,上呈頭部,下接骨盆,從側面看這根主樑是呈S形的,具有一定的生理性彎曲,具有了這些生理性彎曲,孩子在做走跑跳等動作的時候,更具有彈性,更具有保護性。但是這些彎曲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隨著嬰兒動作的發展逐步形成的。一般當孩子3個月能抬頭的時候,就形成了第一個彎曲-頸曲。6-7個月能獨坐的時候,形成了胸曲;1歲左右能跑能走的時候,就形成了第三個彎曲—腰曲。這些彎曲還未固定,仰臥時還可能消失。因此,對於初生嬰兒來說,應該儘量多讓寶寶趴著玩兒,讓頸曲得以發育成型。

  此外,在趴的時候寶寶會努力抬頭、挺胸,全身都在使勁兒,能鍛鍊寶寶全身的肌肉力量,增大肺活量,促進血液迴圈,有利於呼吸道疾病的預防;趴著時寶寶的頭會東張西望,他的視野就更開闊了;還從不同角度觀察新的事物,還有利於智力的發育。

  可見,抬頭練習有太多的必要性了,這是寶寶健康成長的必要訓練。

  那麼,怎樣把抬頭練習進行得合理科學點呢?

  1、抬頭練習的準備:

  要挑選寶寶心情愉快的時候進行,避免寶寶吃完奶後立即進行,以防止吐奶。

  2、抬頭練習的過程:

  讓寶寶俯臥在床上,兩臂彎曲放在胸前,手心向下,支撐著身體,媽媽用一個色彩明亮、鮮豔帶有聲音的玩具,叫著他的名字逗引著他,讓寶寶抬頭尋找玩具。其實不管是用什麼道具,目的就是讓寶寶從各個角度把頭抬起來,除了趴在床上逗他,還可以在抱著他時從上方製造聲音逗他。

  3、必要的放鬆和鼓勵:

  寶寶每次訓練的時間不需要太長,幾分鐘就好。寶寶情緒好時可以間隔鍛鍊幾次,寶寶不想運動時就可以立即停止。當寶寶完成了一次練習後,媽媽可以讓孩子側身、撫摸一下他的後背,讓他的肌肉放鬆。不要以為小寶寶看不懂媽媽的愛,其實他非常敏感,家長的愛撫和語言上的鼓勵他都能感覺到。如果父母能夠經常愛撫和誇獎寶寶,寶寶從小就能建立起自信心和穩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