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式電腦電源規格有哪些

  AT、ATX、SFX、TFX、FLEX……相信不少網友跳起來喊,這到底是什麼鬼?祖傳程式碼?非也非也。今天,電源你不知道的事的第二期,講的就是這些與電源有關的代號。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我們以規格出現的時間順序來介紹那些出現過的電源規格,由於ATX是目前主流的電源規格,花的篇幅自然大一些。事實上,區分不同規格的電源,標準很簡單,那就是形狀 。

  AT

  從286時代開始,AT電源就一直是PC的標準配置,這一局面直到586時代才結束。功率方面AT電源功率比ATX電源要小,開機需要通過前端面板開關進行。

  AT電源的外形尺寸與目前流行的ATX電源相似,但主電源聯結器與ATX電源不同。AT電源具有2個主機板電源聯結器***P8和P9***,每個都有6個針腳將電源系統與主機板連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當年P8和P9的設計並沒有完全標準化,只是因為IBM最初是使用這種設計,所以才推廣開來。

  獨特的P8/P9聯結器

  所有使用P8/P9聯結器的AT電源都要保證在安裝時使電源線纜的黑色電線***地線***靠在一起。此外,通常有一個卡環來防止它們與主機板插針連線時接反,所以最重要的是使它們按正確的次序連線,而不遺漏任何一個插針,否則將造成電源通電時,主機板和插在上面的所有部件受到災難性的損害。

  由於功率小、使用不便,AT電源已經屬於淘汰了的電源型別,目前已經很難見到使用AT電源的PC系統了。

  ATX

  ATX電源

  ATX電源目前最為流行電源規格,最早於1995年由Intel公司推出,目前的最新規範版本是ATX12V 2.31版。

  ATX電源對當時主電源聯結器進行了重大的改進,它主要增加了3.3V和+5VSB兩路輸出電壓和一個PS-ON訊號。利用+5VSB和PS-ON訊號,就可以實現軟體關機、鍵盤開機、網路遠端喚醒等功能。

  熟悉的ATX電源線材標準

  在ATX12V 2.0版本之前是20針樣式聯結器首先用於ATX外形規格的電源系統中,為了滿足大功率CPU的要求,ATX 12V對CPU供電的4PIN +12V電壓提高至+12.8V***+/-12%***,降低了MAIN CONNECT的+12V電流強度,簡單來說就是變成了20Pin+4Pin的配置。

  從增加輸出能力到增加散熱設定,再到支援當時的最新配件介面標準,ATX12V不斷髮展著。目前是ATX12V 2.3版,將+12V1輸出能力提升而+12V2輸出能力下降,同時要求電源要有80%或以上的轉換效率,而且功率因數則需要大等於0.9,符合節能環保的要求。

  SFX

  SFX電源,比ATX小

  Intel於1997年12月推出了更小的Micro-ATX主機板外形規格,同時也推出了一種與之配套的更小的SFX***Small Form Factor,小型外形規格***電源。從此以後,SFX電源陸續在許多新的小型PC中廣泛使用。目前,SFX規範的最新版本是SFX12V 3.0版。

  SFX電源是為包括有限數量硬體的小系統所特別設計的。它可提供稍小的持續電能和4檔電壓***+5V、+12V、-12V和+3.3V***。對於小的系統來說,這種容量的電源足夠了。SFX電源一般不提供-5V電壓,不過對於目前主機板來說影響不大,畢竟-5V以及實用-5V的ISA插槽已經被淘汰。

  SFX主電源聯結器和ATX一樣,畢竟兩者是相容關係,所以玩家不需要擔心選擇SFX電源後擔心主機板不相容的問題。不過由於SFX電源數量少,整合度高,價格比ATX電源貴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