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體摩爾體積化學教案及教學反思

  如何做好氣體摩爾體積這課的化學教案,是很多高中化學老師都關心的問題,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供你參考。

  氣體摩爾體積化學教案

  一、理念
  1.教學理念——以學定教。
  我們學校屬於太原市的普通高中,學生的基礎知識比較薄弱,理解能力有所欠缺,基於這種情況我採取 “以學生為本”,實施“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儘量使得每一個學生都有所收穫。課堂上,儘量採取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通過多種手段幫助學生構建化學知識體系。
  2.學科理念——巨集微符三結合。
  化學的學科特徵要求學生通過對巨集觀現象及變化的觀察,然後用微觀的角度去理解這個巨集觀的現象及變化,並能用符號來描述,在頭腦“巨集微符”三水平有機結合。應用在氣體摩爾體積的學習中,一方面要繼續使學生加深對“巨集觀——n——微觀”的理解和應用,另一方面要加強化學符號與化學知識的結合,使學生能夠靈活應運。
  二、教學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物質的量是巨集觀和微觀的“橋樑”,前一節巨集觀的“橋頭”是質量,這節課是氣體體積,由於受外界條件的影響,所以學生會覺得理解困難。教材的電解水實驗教形象地給出體積和物質的量的關係,計算表格可以真實地反映相同粒子數的不同物質的體積大小。對於微觀理解,教材上是直接解釋,課堂上通過模型和動畫幫助學生理解。
  2.學情分析
  在知識方面:摩爾質量的學習使得學生對物質的量的“橋樑”作用有一定的體會和認識;學生能夠用物質的質量、密度來計算物質的體積;對氣體分子間距離大,能夠壓縮,而固、液體不能壓縮有所瞭解。在能力方面:高一的孩子們具有初步的知識遷移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小組交流合作的模式已經初步形成。學生的不足:分析問題的習慣沒有養成、方法比較單一、能力很有限;對物質的量、摩爾質量的認識不夠深刻,對已經學過的兩個公式還不能靈活應用;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待繼續培養。
  三、教學目標
  化學課程標準要求:認識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基本單位,能用於進行簡單的化學計算,體會定量研究的方法對研究和學習化學的重要作用。同時基於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設計符合自己學生的三維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①能說出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②能從巨集觀和微觀兩個方面說出影響氣體體積的因素;③能進行氣體摩爾體積的簡單判斷和計算。
  2.過程與方法:①通過已有知識的遷移理解氣體摩爾體積;②通過製作模型和動畫演示理解各因素如何。影響氣體體積;③當堂達標檢測使學生能學以致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進一步體會物質的量的“橋樑”作用;②培養分析推理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氣體摩爾體積概念的建立;影響氣體體積大小的因素。
  2.教學難點:影響物質體積的因素在巨集觀和微觀之間的思維轉化。
  五、教學方法和手段
  1.方法:問題導學引導小組內討論。
  2.手段:實驗、模型、動畫、多媒體等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板書引入】

【以舊帶新問題一】大家根據摩爾質量的知識從理論上試著說出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單位和計算公式,小組內討論交流。並在ppt上給出
摩爾質量的相關知識。
 
 
【問題二】評價學生回答,並從氣體摩爾體積的“數值”引出新問題。
 
 
【師】引導學生對課前計算結果和課上的實驗的觀察。
 
 
【ppt展示】計算和實驗的結論。同溫同壓時,l mol的
氣體——體積大,不同氣體體積大致相同。
固、液體——體積小,不同物質體積各不相同。
對於氣體,同溫同壓時:物質的量相同時體積也相同。
【問題三】為什麼會有以上這樣的結果?巨集觀表象的微觀解釋是什麼?
依據公式“溫故”,再一次明確物質的量的橋樑作用,同時考慮另外一個巨集觀物理量——體積。如何建立Vn
之間的關係呢?
 
 
想要“知新一”:什麼是氣體摩爾體積?依據老師提示展開思考和討論。
 
 
小組代表說出討論結果,並互相改正、補充。
 
 
想要“知新二”:l mol氣體的體積是多少?
 
 
①觀察課前對l mol物質體積的計算結果,能得出什麼結論?
②通過課前對電解一定量水得到氫氣和氧氣的物質的量比,結合課堂上對實驗的觀察,能得出什麼結論。
 
 
小組代表說出討論結果,並互相改正、補充。
 
 
想要知新三:為什麼在同溫同壓時,相同物質的量的不同氣體,體積卻大致不同?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已有知識學習,讓學生在心理上降低本節課的難度。
 
 
 
 
通過兩種巨集觀手段得出結論,帶領學生解決他們在本節課最關注的問題。
【板書講解】依據學生總結板書,並做適當講解。
決定物質體積的因素:
①粒子數目相同
②緊密排列時取決於粒子大小固體和液體
③離子間距離很大時取決於粒子間距氣體並及時強調,氣體分子間距離取決於外界的溫度和壓強,所以才會出
現,分子數相同即物質的量相同時體積也相同。
 
 
【板書】氣體摩爾體積
O℃,101kPa標準狀況,l mol任何氣體的體積都約為22.4L。即此時,氣體摩爾體積Vm=22.4 L。
 
 
【師】提示學生從微觀粒子角度考慮,並將模型中的小球換成大小不一的,進行展示。
 
 
【師】指導學生進行當堂訓練。
依據課前各組做的模型和老師展示的動畫,小組內總結,從微觀粒子角度考慮,決定體積的因素有哪些?
 
 
傾聽,理解。
 
 
形成結論,並依據老師提示考慮,“任何氣體”包括混合氣體嗎?
 
 
 
 
 
依據模型理解。
 
 
 
依據本節所學進行達標檢測。
利用兩種手段進人微觀理解,突出微觀量變的積累引起巨集觀的質變。
 
 
通過模型中大小不一的小球幫助學生理解相同條件下,不同氣體的Vm相同的本
質原因。
 
 
以學定教的重要手段就是當堂訓練。
  決定物質體積的微觀因素:①粒子數目相同
  ②粒子大小緊密排列時,即固、液體
  ③粒子間距間距很大時,即氣體取決於溫度和壓強
  0℃,101 k Pa標準狀況,l mol任何氣體包括混合氣體的體積都約為22.4 L。
  即此時,氣體摩爾體積Vm=22.4L。

  氣體摩爾體積教學反思

  氣體摩爾體積是中學化學中比較難的一個知識點,也是高考的熱點、必考點,在一節課的45分鐘裡,要完成結論的得到,微觀原因的分析,定義的學習及應用,任務重,每年授課老師都很頭疼的一節課,今天在多年經驗基礎上不斷改進,我本人人為是比較成功的一節課,總結如下:
  1、充分預習
  由於,我們學生基礎知識差,學習主動性不強,往年課本上的"科學探究"關於1mol物質的體積都不會計算或懶於計算,微觀分析也是一知半解,致使課堂時間非常緊,往往講不完或剛剛引出氣體摩爾體積的定義就下課。今年我前一天就明確要求必須預習且必須閱讀課文至少3遍,填寫預習報告,是學生對要學習的知識點有初步印象,課堂的學習和問題才會有針對性。
  2、明確學習目的
  課堂上,我先要求學生再次閱讀課文一遍,畫出重點詞句,反覆理解。後再要求學生合上課本能對課文的主要內容進行概括,瞭解本節要學習的物件為氣體,以及氣體摩爾體積有規律。並提問為什麼只研究氣體。使課文思路清晰,學生學習的物件和目的明確,氣體摩爾體積的定義得到充分的理解。
  3、充分利用課本資源
  在講到固體和液體的摩爾體積的無規律時候,除了課本的科學探究計算,用資料來說明問題以外,在13頁配有的插圖也可以作為例項,而且使用圖片更增強了感性認識。氣體摩爾體積概念的內涵外延都得到了充分理解。所以本節課氣體摩爾體積概念的學習其實我只是一兩句話就結束了。而且,22.4L/mol只是一個特定條件下的特定值,以及非標況下氣體摩爾體積也可以為22.4L/mol,學生的接受都非常快,這一點是我始料未及的。同時,本節課還做了相應的練習,使新學知識點得到鞏固,我認為,非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