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國學經典範文

  國學,你是沙漠中的綠洲,給了我希望;國學,你是黑夜中的明燈,給了我光明;國學,你是陽光雨露,沐浴我茁壯成長。國學,是我的最愛。以下是小編精選整理的,歡迎閱讀!!!

  篇一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小時,總是覺得國學就是沒用的,古人寫的話,我們還需要背,每次老師教給我們時,我總是會讓思想開一會小差,現在呢,長大了,我現在體會到了,國學那種獨特的美,它就如茶,只要細細地品味,就會品嚐出它的奇妙之處。而這種奇妙之處也正是其他沒有的。

  國學是我國古人博大精深的見證,古人把自己的智慧全部利用書,傳授了下來。來到中國,不得不看看長城,體會它的雄偉壯麗,我認為,也不得不讀一讀國學,國學,是我國所固有的學術,裡面包含著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這不是如長城一樣嗎,正是中國獨一無二的見證。

  當然,國學的文章有時是幾句話,有時是一片文章記得讀課外老師講《孔雀東南飛》一文,文章並不算太長,我們學了一個星期,卻一點不感到累。在這一週裡我們被故事的內容深深吸引著,古人的文筆是那樣的流暢、優美,用詞是那樣的精闢,悽美的情節讓我們為之而動容。

  國學的道理清晰,透徹,充滿哲理,真令人十分佩服,當然,國學的道理不僅實用於古代,也實用於現代,我相信,國學的道理一定會永遠的都實用的。

  國學,適用的範圍十分大,比如在寫作文上,在結尾上寫上幾句國學,一下子就令文章充滿詩意,令整篇文章充滿生機,說話時說上幾句國學,既可以清晰的表達意思,還可以體現出一個人的修養。

  又是陽光明媚的一天,從書包裡拿出國學這本書,靜靜地開啟,看著古人智慧的結晶,一絲驕傲湧上心頭,不禁,拿起了國學這本書,一邊搖頭晃腦,有聲有調地讀開了國學。一種輕鬆的感覺充滿了全身,腦子裡越來越充實了……

  篇二

  國學,你是沙漠中的綠洲,給了我希望;國學,你是黑夜中的明燈,給了我光明;國學,你是陽光雨露,沐浴我茁壯成長。國學,是我的最愛。

  現在,我已經跨入了國學的大門,準備去這浩瀚的知識海洋暢遊。國學,能讓我讀聖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與經典通行,與賢為友;國學能讓我瞭解更多的課外知識,讓我學習做人的道理。讓我們做國學的好夥伴,國學的讀者吧!

  《論語》教我們做人要政治磊落,要視仁德;《弟子規》教導我們為人處事的規範;《孔記》告訴我們修身做人的準則;而《大學》教導我們要格物致和……

  說實在的,我覺得古人挺幸福的:小時候就有這麼一套叫你怎沒做人的書,使自己不斷改善。“德”是《弟子規》主要講的內容,他教會你如何尊重長輩,愛護小輩,孝敬父母老師,關心兄弟姐妹。時時刻刻都要以“德”為先,分分秒秒都要以“孝”為重,真正的做到尊師重道、尊老愛幼。

  學習《弟子規》之後,我感觸特別深刻,因為自己平日裡的一些舉動,使自己對《弟子規》有了更深刻的瞭解。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的時候,我想到自己,腦子裡浮現出了一幅畫面:在學習的太少太少了!時間抓得不緊;在處事做人上還有很大差距。

  記得有一次,我正在聚精會神、津津有味的看著電視,忽然聽到奶奶叫我:“吃飯了彤彤!”而我對著電視機跟奶奶說:“知道了,一會就來。”接著又埋頭看電視,奶奶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才來吃飯,這是多麼不應該啊!

  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豐富的傳統,文化瑰寶,傳承國家有利於提高民族文化素質,使人們共享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提升境界,我們一定要抓緊時間學習這經典的國學,去品味其中的真情實感,學會出事,學會做人。

  篇三

  那時我六歲,自父親從美國訪談回來後,一直愁眉不展,原因是:一外國佬問父親:“Can you tell me about Chinese classics "records of the historian" it可以跟我講講關於中國經典《史記》嗎”?父親竟尷尬的回答:“i don‘t know我不知道”,此事之後,父親就下了一個決心,要和六歲的我共同學習中國國學經典。

  從那時以後,父親斷了我的日本動畫片、英國連環畫,每天清晨指著那‘之乎者也’之類的文字琢磨,還特地託人請了一個國學老師當家教來輔導我和爸爸,對於從小在美國長大的父親來說是一個艱難的挑戰,更何況對於大字都不認識幾個的我來說簡直就是大眼瞪小眼,始終都捉摸不透老祖先們留下的所謂的“國粹”,父親的意思是說,作為一箇中國人,連外國人都知道的中國經典,我們就不能不知道,在外國人面前可不要丟了中國人的臉。還記得那時候國學老師講的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對於《三國演義》這部名著,冰心、巴金等一些著名學家都是十分熱衷的,由於我們剛開始接觸文言文,國學老師都是用現代話給我們講的內容,每個故事都是那麼的傳神,比那無聊透頂的日本漫畫精彩多了,什麼“兄逼弟曹植賦詩”使我氣憤填胸;“張翼德怒鞭督郵”使我拍案叫好,各個片段都讓我的心跟著故事的情節時而沸騰,時而哀愁,都讓我不能自已,國學老師沒在時,爸爸就放著錄音機和我坐在沙發上聽《三國演義》,我們旁若無人的跟著故事調換情緒,讀到張飛遇害了,我和爸爸抱頭痛哭、泣不成聲,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我和父親樂了好一下,關羽的神勇無敵、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曹植的才華橫溢都在我的腦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父親不由得感嘆道:“曾經我覺得列夫·托爾斯泰的《復活》是無書可及的,現在才知道,這三國豪傑演繹的愛恨情仇更是出神入化、栩栩如神”!至於後來,呵,父親愛上了《三國演義》,常常蹲在角落裡,廁所裡偷偷地看,書架上的《復活》也被冷落沒有“復活”了。

  記得那時候,我因父親的文學學習的薰陶,慢慢接觸了《三字經》,只因那不是像《三國演義》那樣精彩的故事,而是每句三個字的話,所以我沒有絲毫的興趣,父親瞭解到,《三字經》都是古人們積累下做人處事的道理,所以為了我能夠學到這一點,父親煞費苦心想了個遊戲---“對暗號”。

  父親說:“今天爸爸要去上班了,我跟慧慧玩一個遊戲,叫做對暗號,就是今天慧慧在家裡聽三字經,明天爸爸回來就跟慧慧對暗號,我說一句你說一句,要是你對不出來,爸爸就不喜歡慧慧了”,聽到這話,我心就急了,要是爸爸不喜歡我怎麼辦,那我就沒有棒棒糖吃了,沒有洋娃娃玩了,不可以和爸爸在一起做遊戲了,於是我就乖乖的跑到錄音機前聽著《三字經》,媽媽反覆的給我播放,我的小腦瓜子飛快就記住了,那時候只是為了能夠贏這個遊戲,那些內容的意思我一概不知,直到後來這些話在我慢慢理解後對我的生活和學習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二天,爸爸悄悄地推開門進到客廳裡,悄悄放下公文包,腳步又輕又慢的走著,我正在忙著搭積木,媽媽正在廚房做飯,平時爸爸下班回來都會給我一個熱情的擁抱或者依據親切的問候,今天爸爸什麼溫馨的話也沒說,第一句話就是:“人之初”。

  聽見這昨天念過無數遍的三個字,於是我推開積木,好像有潛意識的反過頭來立馬接上話,奶聲奶氣的回答:“性--本--善”。

  爸爸把頭靠到門邊來,好像欣慰的微笑了一下又點點頭,咳嗽一下:“性相近”。

  我跟著記憶的腳步對上:“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爸爸聽見了我這流利的三字經背誦,於是笑著衝到我面前一把把我摟在懷裡,不停的親吻著我說:“乖女兒,爸爸和你一起學習,中國老祖宗的東西,我們要牢記,記住,可別再讓中國人丟臉哦”,我似懂非懂、傻乎乎的點點頭。

  之後隨著我和父親對文學知識理解的提高,就沒有再請國學老師了,而是自己去書店大采購,買回來國學經典,像一些什麼《孟子》、《莊子》、《大學》、《中庸》之類的書籍閱讀,以提高我們在做人處事方面的能力,還經常閱讀中國古代長篇小說《水滸傳》、《紅樓夢》、《蕩寇志》等等一些影響較大的文學經典,漸漸地,漸漸地,我和父親都有一個共同的體會,那就是:古人們的精神文化智慧才構成了當今中國文化的發展,學好中國國學經典知識是一箇中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不能讓後人淡忘了本國古代最純正的經典。

  第二年爸爸繼續去美國訪談,又一外國佬問:“Please give me the Chinese literature.請給我講講中國文學”,爸爸自豪而驕傲地說;"Chinese literature is broad and profound, to learn the essence, the journey is difficult, my daughter and I walk on the road中國文學博大精深,要想學到其中精髓,那旅途是很困難的,我和我的女兒在這條路上行走",於是那位外國佬回答:“my god ,I underestimated the Chinese culture.我的天,我太低估中華文化了”。

  現在我上初中了,但我和爸爸的文學旅途還在繼續,我和爸爸還是對國學經典那樣的痴迷,雖然我在住校,在家的時間很少,但也不曾忘記我們的約定,還是一起學習文學經典,一起開啟經典文學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