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進校園感想

  嘉匯的國學教育沒有轟轟烈烈,只有安安靜靜;沒有喧囂,只有耕耘。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的相關文章,歡迎閱讀!!!!

  篇一

  從上個世紀80年代學術界的傳統文化熱到上個世紀90年代後期開展的讀經運動,都顯示著民間對國學的弊端、傳統文化長期缺失的呼喚,家長、學校、學者都開始反思傳統文化教育斷層出現的弊端,並希望孩子重拾經典,以縫合現代教育出現的裂縫。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 ,斷機杼。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學 ,不知義。”

  當我們走進嘉匯中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學校外牆上國學內容的節選,油然感到一種濃濃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大連嘉匯中學是由大連嘉匯教育發展有限公司舉辦的民辦初中之一,是大連市優質教育的龍頭學校。從2003年7月建校以來,學校以“正直揚善、自信樂學”為校訓,以“誠信立人、創新立業、品牌立校”為核心價值觀,實現著“打造高素質、高水平、高能力的時代性人才”的崇高追求。

  在當前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如何加強與改進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培養德才兼備的學生,成為了嘉匯中學領導、老師們的課題。2005年9月,在嘉匯教育公司領導的大力倡導下,學校開始嘗試將國學引入校園。於是,開學時,學校為每一位學生贈送了一本《弟子規》——作為新學期入學禮物。但是,這種做法是否成功,效果到底有多大,沒有人能說得清楚。

  一、走進國學。“國學”博大精深,初中生能否理解其中蘊含的哲理,達到教育效果?帶著疑惑,學校決定先從語文校本課程的角度入手,利用每天早讀時間,各班組織誦讀,然後在定期的主題班會進行體會交流時適當講解。

  二、體驗國學。在起初的誦讀過程中,教師們發現其實《弟子規》當中的道德規範與學校“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要求有很多方面都不謀而合,而且三字一句,易於記憶,貼近生活,對德育工作很多枯燥的說教起到了指導作用。於是,從德育教育方面,學校開展了“弟子規學習心得”的徵文活動,讓學生在誦讀的同時談理解,談體會。

  三、實踐國學。《弟子規》的每一句無不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習慣養成,因此,學習的目的最終是能夠親身實踐。學校積極倡導學生將良好的道德習慣及品格修養運用到生活中,變有意識行為為自覺行為。

  四、受益國學。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與實踐,在第二學期開學時,學校組織了《弟子規》背誦比賽,通過團體及個人賽的綜合得分情況,評出了獎項;同時,不僅收集了學生們的心得體會,也收集了家長們寶貴的意見。有的家長在給學校的反饋文章中這樣寫到:“讓初中生去理解、體會和實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太容易,但學做‘用人物,須明求’、‘借人物,及時還’具體修養事例還是容易得多。所以,修身必須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嚴於律己的觀念做起。”很多家長列舉了大量事例,來表達孩子們身上的變化。

  嘉匯的國學教育沒有轟轟烈烈,只有安安靜靜;沒有喧囂,只有耕耘。然而,弟子規已深入人心,良好的道德品格正逐漸養成。嘉匯中學在弟子規學習的過程中深刻的體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與影響力,正探討讓更多的文化精華走進學生心靈,引導學生自覺地,終身的學習,給孩子們紮下中國傳統文化之根,使孩子們能夠根植傳統,更好地吸收世界文明精華,兼收幷蓄,繼往開來。把國學教育發揚光大,使孩子學習經典化,生活經典化,人生經典化。最終實現學生的自我完善、自我發展。

  篇二

  根據上學期教育局《國學經典》進校園活動指示精神,我校依據實際在學習領會縣、鄉下發的《國學經典》進校園活動實施方案的同時,根據指示精神,制定實施細則,進行了以下學習活動:

  一、搞好宣傳動員,提出倡議。

  在校內發動教師做好學生的動員工作,以“孝父母、敬師長、考高分、做好人”為座右銘。大力宣傳《弟子規》的學習尤為重要,這是我們為人處事、走好第一步的指路燈。在校外,給每一位學生家長印發《倡議書》,向孩子們的家長提出了倡議:同孩子一起學習《弟子規》、同讀同悟不僅是我們做家長的義務,也是我們的責任,於人於己都是一件值得推廣的好事。

  二、深化提高,加強背誦。

  學校通過指導,確定語文教師為學習的骨幹教師,使其帶動全體教師參與,與學生同讀同悟,帶頭朗讀背誦。言行上為學生做好榜樣,自己本身提高認識。同時利用課餘時間,對教師們進行了培訓,督導老師們學習筆記的整理。

  每天規定相對的時間,充分利用課前兩分鐘、中午十分鐘、課間操、升國旗等可以利用的時間進行朗誦,採取班長領讀,全班齊讀等多種學習形式組織朗誦、背誦。

  三、學、行、教相結合。

  從最基礎的學習開始,每週有進度,語文教師負責本班的學習、講解。班主任協調好學習環節、辦好黑板報,學校用德育活動課進行專門的《弟子規》教學。

  通過基礎學習,幾乎大部分學生都會背誦,高年級同學也能理解文意,通過講故事教育,學生們也會有一些感觸,將所學內容與日常行為結合起來,融會貫通,任用自如,通過“國學經典人人讀”活動的開展,學習組織師生圍繞學習主題,結合自身理解和踐行弟子規,開展了師生誦讀比賽活動,以多種形式,如:全班誦讀、個人誦讀、踐行表現等,烘托學習氛圍。然後結合自身理解和踐行弟子規的體驗,每人寫出了個人的學習體會。以學、行、教為主線的深化學習,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比如:一年級小孩學了“長者先,幼者後”,他們在教室門口,放學大門口都會說“老師,你先走吧!”學習就是為了指導行為,所以一直把學和行結合起來,使學習效果更佳。

  四、批判地學習運用。

  在《弟子規》的內容裡,有些我們是應該批判地學習和繼承。如“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如果父母所喜好的東西,有可能不利於身體健康或身心健康如,菸酒,我們還要盡力去準備嗎?我們最低應該去說服他們,遠離危害;再如“父母教,須靜聽。父母責,須順承”父母正面的教誨,我們要恭恭敬敬的聆聽。假如是負面的說教,我們還順從地接受嗎?不,我們可以反駁、也可以交流我們的意見。在引導學生學習的同時,我們力爭讓學生去思考這類問題,不要一味的順從,要批判的學習和運用。今後將繼續探討更好的學習方法,師生共長。

  篇三

  為了積極貫徹教育局檔案精神,深入推進國學經典進課;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學生傳統經典文化積累的成果,本學;一、活動的意義;1、通過採取多種活動方式組織學生誦讀、熟背《三字;2、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培養學生讀書興趣,培養學;3、通過踐行《弟子規》,誦讀《三字經》提高學生的;二、具體做法;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為了切實抓好國學經典進校

  開展國學經典進校園工作總結

  為了積極貫徹教育局檔案精神,深入推進國學經典進課堂活動,

  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學生傳統經典文化積累的成果,本學期我們學校通過開展多種形式豐富多彩的活動,踐行弟子規,誦讀三字經。讓學生從小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對於豐富學校德育內容,加強書香校園建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經典文化內容豐富,文字精練,體現了我國語言文字的高度凝練性,對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義。

  一、活動的意義

  1、通過採取多種活動方式組織學生誦讀、熟背《三字經》、《弟子規》等國學經典,有效地傳承中華民族精神和優秀文化。

  2、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培養學生讀書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增強文學、藝術等方面的修養。

  3、通過踐行《弟子規》,誦讀《三字經》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使學生既加深了文化底蘊又養成文明的行為規範。

  二、具體做法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為了切實抓好國學經典進校園活動,學校成立了國學經典進校園

  領導小組,確保此項工作有效實施。

  二、拓寬領域,創新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1、學校要求所有在校學生都要完成《三字經》的背誦。

  2、踐行《弟子規》。把弟子規的相關內容應用到學生的日常生

  活中,讓學生懂得感恩,學會友愛,禮貌待人,提高修養。學校採取了豐富多彩的形式進行國學教育,注重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學校通過宣傳板報、班級學習園地等形式要體現出國學經典的內容,使學生在書香校園的氛圍中獲得傳統文化的薰陶,汲取精神營養,健康快樂成長。

  3、為了把國學經典教育與學校日常德育相結合,學校舉辦了“學習經典文化,感悟人生哲理”的讀書演講活動。讓學生通過學習,體會父母養育之恩,教師教誨之義,以及如何立身處世,修身治學!教育學生從小做一個誠實守信、遵守禮儀的好學生。

  4、為把國學教育切實落到實處,學校規定每班每週開設一節國學經典課,學生進行系統學習。並利用大課間時間,全校學生集中齊聲誦讀《三字經》、《弟子規》。同時注重平時與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相結合。教育的方式儘量多樣化,既可以熟讀成誦,又可以靈活處理,增強趣味。比如把《三字經》、《弟子規》設計成手抄報,把一些國學內容以故事的形式加以敘述,回報父母,感恩家庭等,這樣使經典教育活動生活化、生動化、趣味化,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和展示的平臺。

  三、活動的要求

  3月份:要求學生在讀熟原文內容的基礎上,理解經文意思。

  4月份: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寫出一篇感悟頗深的心得體會或一篇讀書筆記。

  5月份:舉辦一次國學板報展覽。

  6月份:根據學習內容,開展一次談學習國學經典體會收穫的演講比賽,使學生既能熟背又受到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

  充分挖掘國學資源,每學期每班召開兩次以學習國學經典主題的班會,讓學生暢所欲言。

  四、檢查評比

  學校要把國學經典進校園活動的落實、實施情況納入班級量化考

  核,平時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及時檢查、總結、評比,不斷總結經驗,及時進行推廣。

  x學校 20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