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文化遺產的論文

  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遺產成為旅遊業的重要資源,科學合理的旅遊發展在更大層面上也有利於文化遺產保護,開發和保護並進,形成良性迴圈機制,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關於的相關文章,歡迎閱讀!

  篇一

  文化遺產保護與遺產地旅遊的協調發展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遺產成為旅遊業的重要資源,科學合理的旅遊發展在更大層面上也有利於文化遺產保護,開發和保護並進,形成良性迴圈機制,使文化遺產保護與旅遊發展形成雙贏。

  關鍵詞:文化遺產 遺產地旅遊 協調發展

  一、文化遺產概述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72年公佈《保護世界文化和遺產公約》,2003年正式通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根據這兩個檔案的闡述,我們可以將人類的文化遺產分為兩大部分: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具有歷史、審美、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歷史文物、歷史建築、人類文化遺址。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二、 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儲存

  人類文化遺產和文化遺蹟應受到尊重,都應該得到人類細心的保護和儲存。文化遺產保護和儲存是兩個不同的理念,保護只能保證文化遺產不受損害,在全球化浪潮中,人類的物質文化遺產大面積叢集式地遭遇厄運和災難,正是在這樣的前提背景之下,我們必須大力提倡通過文化產業開發文化創意產業來儲存人類的文化遺產,文化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開發不僅可以保護文化遺產,如通過旅遊開發利用旅遊經濟收益對文物古蹟進行保護性修復完形等,更重要的是,文化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開發還可以在對文化遺產進行保護的前提之下,對物質文化遺產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活化",給予第二次第三次以至無窮次數的生命再現,這正是為什麼文化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得到當代全人類認同鼓吹的主要原因。

  三、文化遺產保護和旅遊發展的幾種基本關係分析

  中國是目前擁有文化遺產數量最多的發展中國家,而且人口眾多,旅遊業又處於如火如荼的興盛階段,繁榮的旅遊業已使部分遺產地不堪重負,處於十字路口的遺產地,稍有不慎,就極有可能釀成"遺產"變"遺憾"的悲劇。因此很有必要理清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和旅遊發展的幾種基本關係,分析如下:

  一、文化遺產"保"和"用"

  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只有保護好才能更好地利用,同樣,只有合理的利用了才能更有利於保護,而且保護的目的就是要發揮其作用,不是為保護而保護,保和用應該也必須統一於文化遺產工作的始終,偏於任何一方都是有失公允的。在新的發展時期,文化遺產的經濟意義不僅不能迴避,而且是必須重點考慮的問題。於發展旅遊之外,完全可以也應該探討更多的、更合理有效的利用方式,使其與旅遊利用補充結合,共同來發展完善文化遺產利用體系。

  二、文化遺產利用和旅遊發展

  文化遺產利用有多種實現方式,發展旅遊只是其中一種,不是也絕不可能是其全部,但是,旅遊能為人們認識、利用文化遺產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旅遊發展已成為不少地區,尤其是貧困地區,實現文化遺產價值、促進地區發展的普遍做法,在新的發展時期,文化遺產的經濟意義不僅不能迴避,而且是必須重點考慮的問題。

  四.啟示--文化遺產保護與旅遊發展的雙贏

  一、在科學規劃下進行文化遺產保護與旅遊開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宣傳與教育,形成和諧的社會氛圍。

  遺產保護是全人類交流和共同發展的重要基礎。保護物質和非物質遺產保護有利於文化的延續,有利於自然環境的保護和生態的繁衍,有利於文化、自然環境、社會、經濟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有利於促進不同文明間的對話,促進各國人民的相互瞭解,促進世界和平。

  旅遊業對文化遺產保護也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通過旅遊,可以加強公眾對文化遺產重要地位及價值的社會認知度,延續遺產文脈,傳承人類文明。正確處理保護、利用與發展的關係,多角度挖掘遺產地的旅遊價值。要使文化遺產保護與旅遊發展和諧共處,對於政府而言,應建立一套針對文化遺產資源和旅遊發展的新的管理體系,運用科學的規劃、有效的法律手段、合理的政策、利學的指導,促進文化遺產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二、在文化遺產保護與旅遊發展博弈中,正確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係,全面推進文化遺產保護與旅遊發展的全面發展。

  據世界旅遊組織公佈的資料,目前,旅遊業收入佔全球國民收入的比重和旅遊從業人員佔世界從業人員的比重均在10%以上。據該組織頂測,到2010年,世界旅遊業接待人數將達到10億人次,2020年可能達到16億人次,國際旅遊收入將達到2萬億美元。研究表明,在中國,旅遊業每創造1元錢收入,可間接創造7元錢的社會財富;旅遊業直接增加1個就業崗位,可間接帶動7個人就業。而我國作為遺產豐富的國家,同時也是旅遊大國,更是一個旅遊發展潛力最大的國家。處理好遺產保護和旅遊發展二者之間的關係,對和諧社會的建立也是頗為重要的。

  旅遊業的興起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個重要標誌,也是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產業。旅遊己經成為一種時尚,可以說旅遊己經進入了大眾化的消費階段,再不是某種特殊階層所獨特的享有。旅遊業被譽為"朝陽行業中的朝陽",它不僅是個重要的經濟部門、產業部門,可提供最具潛力的就業機會,同時也是滿足人們精神、物質文化不斷增長需求的部門。

  在旺盛的旅遊中, 我國的文化遺產與自然風光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隨著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我國旅遊業將會創造一個新的高峰。前不久舉辦的2008年中國文化展,廣大國際友人領略了中國文化遺產的風姿,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可以說,文化遺產旅遊在世界的旅遊業發展體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利學、合理、有序地開展文化遺產旅遊將提高世界旅遊的文化品位,提升旅遊者的精神境界,展現文化旅遊的永恆魅力。

  三、樹立學科、綜合的科學旅遊觀,使文化遺產保護與旅遊發展持續合理有序的發展,真正保護好人文與自然環境。

  在合理解決文化遺產保護與旅遊發展關係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充分發揮我國文化遺產和自然景觀的優勢,把科學、經濟與藝術有機地結合起來。本著以"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為原則保護文物。

  大眾旅遊的發展在區域性地區會造成對遺產資源的商業化利用,從而使遺產資源面臨退化和枯竭的危險,科學、合理的旅遊發展在更大層面上將會有利於文化遺產保護。我們應當在政府主管部門的有力監督下,審慎的處理好文化遺產保護與旅遊發展的關係,為二者的和諧共贏找到一條合適的路。

  五、參考文獻

  [1]易小力.世界遺產地旅遊開發策劃研究---以九寨溝為例[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03

  [2]王惠.世界遺產可持續發展實踐模式研究綜述[J].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1

  [ 3]範今朝,範文君.遺產概念的發展與當代世界和中國的遺產保護體系[J].經濟地理.20083:503-507.

下一頁分享更優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