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朗誦作文

  國學,是指以釋、道、儒三家學問為主幹,文學、藝術、戲劇、音樂、武術、菜餚、民俗、婚喪禮儀等等為枝葉的傳統中國文化體系。下面是小編整理分享的,歡迎閱讀!!!!!

  篇一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靈的家園。國學經典是中華文化的集中體現,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誦讀國學經典,品悟中華文化。傳承民族精神,涵養民族修為,承繼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華氣韻和民族氣質的現代中國人,是現代教育和社會的神聖使命。

  黨的十七大明確指出要“大力弘揚中華文化”以進一步弘揚民族正氣,振興民族文化,促進全社會的知識增長,人格發育和精神成長,培養“知行合一、知書識禮、剛毅果斷、忠恕任事”的具有現代品格和現代意識的成都人。並以此為契機,重建災後精神家園,提升市民的文明品位和城市文化內涵,實現文明城市的深化和城市精神的凝練。經典誦讀通過活動化,生活化和實踐化原則,立足在社會,面向我們努力實現傳統經典文化的當代轉換。

  使之成為今天重建成都人文精神,塑造現代成都一代新人的現實力量。我相信通過經典國學的誦讀,一系列估算的浸潤,一次次行動體驗。在知識的習得,精神的養成,人格的培育等方面,一定會受益匪淺,同時也可以瞭解豐富多彩的人文成都以及濃郁的民風民俗。國學經典如同專為歐美配製的精神食糧。當然,由於對國學和經典的理解不盡相同,這份“食糧”也許不符合各類“營養師”的膳食標準,也不一定適合各類人群。搭配也許可以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改善,但只要細心咀嚼,不斷吸取,便能強身健體,益智養心。人生猶如一次漫長的旅行,只有那些精神豐盈,精力充沛的人,才可能拾階而上,登臨人生巔峰,領略無限的人生風光。但中小學是人生之旅的起點,培育精神,積蓄力量的黃金時期。

  在這段時間內,誦讀國學經典至關重要。傳承國學經典,基礎在我們,重點在教育。願在學習國學經典中積聚精神力量,在誦讀活動中收穫人生智慧,在日積月累的實踐中歷練自己的修為,為將來踏上更絢麗多姿的人生之旅,做好充分的文化與精神的準備。

  篇二

  以前我是一個很驕傲、很愛炫耀的孩子,從不懂什麼叫謙虛,就拿一個故事來說吧!

  一次,我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級刊物上,我高興地告訴了父母讓父母分享我的快樂。他們聽了後不住地誇我,但也不住告誡我:“不能驕傲喲!”我哪裡能聽進去,因為我早已被驕傲給“駕馭”了!

  就在我興奮的同時,我的性格也有了極大的變化——變得更加驕傲、暴躁了。一有在比誰的作文寫得好時,我就在他們比面前炫耀,若不順心便“發揮”出我暴躁的脾氣;和同學們聊天時也會炫耀我的“光輝”史……我就和同學們比了下去,最後到了一個朋友都沒有了,我心裡卻想:不就是妒忌我作文寫的好嗎?我還不想和你們在一起呢!從此我驕傲成了癮,暴躁成了性,一發不可收拾。直到有一天,我徹底改變了。那次測驗,我原本以為只要一動筆,就能寫出一篇文章,可是我錯了,上午兩節課,我居然才寫出了一個題目幾句話,結果可想而知,我不僅受到了老師的批評,還受到了父母的教育。其實,他們都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呀!記住一句話‘滿招損,謙受益’千萬不能驕傲啊!”我就不名其中的含義。

  自從我校掀起了“誦讀《國學經典誦讀》”的活動,我也積極地參加活動並被《國學經典誦讀》裡的一樁樁,一件件動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特別是馮異的謙遜把我給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稱為“大樹將軍”,他自幼好學,率領的軍隊有規矩,為人謙遜。特別是每次將軍們圍坐爭功領賞時,只有他從不居功自傲,總是隻身一人坐在大樹下思考戰鬥的經驗和教訓,正是因為他與眾不同的作風,才有了“大樹將軍”的美名。而劉秀髮現他的行為習慣與作風之後,就更器重他了。我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許多道理,如:“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些道理不但使我學會了戒驕戒躁,而且還讓我學會了要厚物載德,更要有一顆赤子之心。

  這本書不僅使我從一個“遊手好閒的小皇帝”,變成了一個勤勞的“忠僕”,還讓我明白了中國的一句古語“百善孝為先”的含義:只有“孝”才能推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做一個讓人尊敬的人。現在我已學會了為勞累了一天的爸媽端上一杯清香的茶,為奶奶端上一碗熱騰騰的米飯,並且學會了做飯,洗衣等家務活,為父母減輕了一半的負擔。

  《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使我與驕傲絕交,與暴躁斷絕,最後又讓我走上了正直、謙虛、誠實與愛國的人生征途,大家都來從這本書裡感悟真諦吧!

  篇三

  經典是風箏,誦讀這根線放飛它在更遠的藍天;美德是鮮花,傳承這簇葉點綴它更甜的笑靨;知識是魚兒,行動這條河盪漾它更燦的魅力;美好的心靈是種子,用“誦讀經典、傳承美德”栽培,用“知行合一、學以致用”加工,就會為自己和社會釀一杯“果汁”——做個真正的國學小名士。

  《國學小名士》經典誦讀大賽在我心中播下了國學的種子,它以妙趣橫生的比賽展示了中華的風采與魅力。“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唱基礎,“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表美德。節目以“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為主題,讓我悟出了自己沉思良久的問題——怎樣才能用真學實幹,釀出國學小名士這杯甘甜的“果汁”。

  回味節目,真令人感慨萬千。要釀出甜美的果汁,首先要用“誦讀經典”播下種子,用“傳承美德”栽培果實——知識。然後以“學以致用”為配料,以行動為榨汁機,讓“果機結合、知行合一”。知行合一作為四個片語的詮釋,使“榨果汁”難倒不少人。記得比賽中有一場考驗:在選手考場的門前,放倒一個垃圾桶,看看能否有人將其扶起。哪料到這一組的選手竟沒有一人主動扶起,倒是用了許多哲言來懺悔了這一事實。呵,知識的果子甘甜了,行動的機器沒榨好,結果終是一無所事。拿扶垃圾桶來說,有了知識卻不扶等於0,想去扶起不會扶也等於0。知和行是缺一不可的,有知無行知呆板;有行無知行愚蠢。行動是鏡子,映出知識的光輝,知識是音符,譜出行動的韻律。要想知行合一榨出美汁,還須知識貫徹行動中,行動體現知識力。

  一次,我在教學樓裡發現了一團廢紙,白色的汙點在乾淨的瓷磚上各外刺眼。我注意到了它,卻壓根沒在意:一團紙而已,誰不會撿起?可是,當我快走到教室門口時,忍不住停下了腳步。那團紙的身影一次次在眼裡出現,“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名言一遍遍在腦海中閃動。於是,我毫不猶豫地下了樓,撿起了那團廢紙。瞬間,我有了一種蕩氣迴腸的快感,心緒一下子明朗起來。我榨了一杯果汁!其間體現的知識和行動雖少,但卻飽含知行合一的甘美。

  說白了,大賽主題能給我們一個最好的詮釋。“誦讀經典”就是“傳承美德”,“知行合一”就是“學以致用”,“誦讀經典、傳承美德”體現了“知行合一、學以致用”,而將知識與行動結合,便釀出了甘美的果汁——你就是國學小名士了!

  來吧,播下經典的種子,收穫美德的成長;捧下知識的碩果,榨出行動的美汁。願人人為心靈釀一杯果汁,願世界被知識推動,因行動進化,讓知行合一的果汁散發醉人的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