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釣魚如何選擇魚鉤

  野外垂釣可以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幫助我們進化在城市喧囂中已經被汙染的肺。那麼釣魚愛好者們知道野外釣魚應該怎樣選擇魚鉤嗎?下面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野外釣魚選擇魚鉤方法

  用鉤寧小勿大,這點大家都能認同,確實小鉤中魚率會大幅提高。小鉤細線對釣組的靈敏性影響很大,千萬別忽視這一點,我認為選擇小鉤細子線甚至能彌補一隻差浮漂的靈敏度。

  假如我們只要麥穗、白條、兩把的小鯽魚,那麼完全可以用0.8甚至0.5的無倒刺細條鉤,子線當然是0.4為好,這種鉤組拉小魚會得心應手、手到擒來;浮漂訊號被放大,無論下挫、停頓、送漂都變得更加明顯。

  即便對大魚來說,細條、無倒刺、細子線也是利於魚吸餌、利於刺魚的,只是跑魚的機會挺大,跑魚的原因多為脫鉤跟無倒刺有關、子線在切線或鉤子鬆脫跟魚鉤綁法有關。

  因為鉤子小,刺入不深,勾在口腔壁這些情況更容易發生,因此也造成跑魚,因此對於小鉤造成的跑魚有可能是技術的原因包括鉤子子線本身也有可能是運氣的原因刺得不是地方,因此不必太介懷。

  這種極細小的鉤組的缺點是魚容易吞鉤太深、子線也容易蜷曲。

  假如我們既想釣麥穗又想釣大魚呢?這是件難事,不能兩全。權衡一下,我會用1.0細條倒刺短柄鉤、子線0.6或0.8。對於不是太小的小魚,1.0的細鉤子是合適的,拉餌時要將餌拉在鉤尖鉤門處,避免鉤柄粘餌而減少假訊號。

  對於斤把的魚來說,1.0的細條鉤靈敏度從易吸入產生訊號角度來講很高,而且有基本的保障,吃得消。平常魚鉤掛底需要相當的剛性拉力才能將這種鉤子拉直,所以不必擔心斤把的魚能將1.0細條鉤拉直.倒刺還是必要的。

  斤把的魚會不停地突破、甩頭沒有倒刺恐怕不妙。同樣1.0的鉤子,不同的牌子實際尺寸和鉤形都不同,對付較大的魚,短柄為好,鉤尖歪斜為好,鉤門寬為好。

  適合釣魚的天氣

  1、氣溫:最適宜溫度在20-26度

  2、水溫:水溫度在20度上下浮動

  3、溫差:白天、夜裡溫差不超過10度,初春最低溫度在5度以上魚開始活躍。

  4、氣壓:氣壓高,不悶。

  5、溼度:溼度不超過50%

  6、日照強度:晴間多雲天氣,日光不是十分地刺眼,早晚好釣魚就是這道理

  7、風力風向:冬日無風或吹南風,天氣暖和;春、秋吹東南風或東北風,而秋日吹西北風時,雖然水面乍寒,但魚為過冬拼命吃食,釣魚效果更好。風力以一二級為宜,四五級以上則不佳。

  釣魚減少跑魚的方法

  跑魚的原因

  一是提竿時機掌握不準。一般都是提竿過早,沒有鉤牢就提竿而造成跑魚。提竿過遲,魚兒吐鉤也會跑針,但這種情況較少。

  二是釣鉤的大小不合適,鉤太小,釣到大魚扎不進去,鉤不牢;鉤尖不銳,倒刺角度偏小,鉤不牢魚體,也易跑魚;也有拴鉤的方法不對,口線的結不在鉤柄的內側。

  三是餌料裝得過嫩、或過長、過大。魚兒碰到餌料不是一觸即落,就是魚未含牢就脫鉤了。

  解決的辦法

  1做到適時提竿。浮漂開始微動時不要提竿,要等魚漂上浮或下沉之後,才是魚兒吞食之時,這是提竿最為合適。

  2如釣鉤不適合,應及時換鉤,調整結紮部位。釣鉤用幾次後,要有時打磨。好的釣鉤應有粘感。

  3將餌要合適,如蚯蚓一般在鉤外只宜留半寸,冬季宜短,春、夏季稍長。面餌要有一定粘性,以免魚兒剛吃就落。

看過的人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