檯球有哪些發力技術講解教學

  認識和理解檯球發力過程中,應該具有的特質。對於學習檯球技術,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檯球發力技術講解,歡迎閱讀!

  檯球發力技術講解

  1、先打後推,也可以稱其為“撮”,這種杆法是九球高手最常用的,如應用得當,它在強拉強塞上所表現出來的旋轉是隨心所欲的。

  2、“推”,對於許多的初學者來說所發的都是這種力,而高手在用推的時候,往往由於擊點不同和推力的快緩而表現出的功力,則令人歎服;

  3、“打”,說起這個“打”字,最能體現檯球的精華所在,“打”的發力是技術含量最高的事了,在這一擊中所體現出的力度、速度、硬度是一個優秀選手一生都想去追求並做到完美的目標所在;

  下面我們談一下打檯球力的來源,其實每打擊一次,你不自覺的就會用七個地方發出力來,大體上分為有大臂、小臂、手腕、虎口、手指、球杆、杆頭。

  檯球發力技術解析

  1、先打後推,也就是“撮”,這種杆法在加塞時比“打”和“推”都強烈,許多是加上了大臂和虎口的力量,在“撮”時手指不象“打”那樣在完成擊球時抓緊球杆。“撮”要注意的是:力量是勻加速的,要均勻加力,並且出杆越慢,硬度越強,穿透越完整,塞就越大,效果越好。

  這裡說的三種發力方法是指對母球和目標球撞擊後的效果各不相同,可以根據力的大小、塞的強弱來判定撞擊後的母球走向。撞擊的最初分離角如沒有旋轉的情況下為90度,包括上下旋掌握高中低杆的分離角,你才能正確的運用旋轉,你才能體會到旋轉中的“提前量”,你才能學習什麼叫“科學的旋轉”科學的旋轉加上各種杆法才叫真正的準確無誤。

  2、“推”,大體上是用小臂帶動手腕,手腕順勢推出。戴維斯先生曾經在他的講座中指出:儘量用底部推和早發力還有中高頓杆去代替普通推杆是比較明智的選擇;

  3、“打”,大體上是小臂帶動手腕,手腕衝在前面,手腕的速度要快於小臂的速度,杆頭的速度要快於母球的速度。不管杆出的深淺,杆頭的尾勁都不能“飄”和“散”。這裡強調的是腕力,一個不善於使用腕力的球手,永遠都是普通球手。這個腕力發杆的手法和怎樣在杆和杆頭上所表現出來的具體辦法,以及怎樣把它練習的盡善盡美都是一環接一環的。

  “打”的每一擊要做到完美,就要把力度、速度、硬度這三度協調到最佳;其中力度大部分是小臂給的,速度和硬度大部分來自於手腕和手指只是大部分,細微之處只能自己細心體會,小臂和手腕的配合至關重要。所以要形成“動力定型”就要有相對穩定的幾個環節:拉桿的長短、發力的早晚及出杆的深淺,要做好這些必須要有系統的、正確的針對性訓練,所以就有了諸多的練習方法,如司諾克中的蛇彩,九球中的L型等等,但是這些練習方法大師級選手是這樣練的,我們也是這樣練的,為什麼效果大不相同呢?那是因為出杆發力的方法問題,要知道我們練習檯球時所做的一切,包括:上位、站位、站姿、手的握法、運杆、節奏等等基本功都是為了發杆這一擊,往往我們憑自己的大腦和智慧及悟性又或者道聽途說了一些所謂的檯球祕訣,自以為境界很高,不斷的重複錯誤,進出一個個的誤區,使自己永遠在迷途中徘徊。所以古人有云:古之學者必有師。一定要有明師的指點,言傳身教,才能學有所成,虛心求教,尊師重道才是真正的祕訣。

  我們看到有些選手平常打球時的準度和線路都無懈可擊,但一到了比賽只能有平常的七成水準,這都是因為其杆法不夠,用不了精確的母球擊點,當然也沒有精確的母球落點,不能象亨得利那樣可以在很小的範圍內打過百度,當然也談不上有“深旋轉”的冠軍水準。母球快則快矣,線路好則好矣,但是範圍過大,不夠直接,不能做到“慢”、“小”、“精”,檯球中所說的“抗壓力”就表現在這裡;

  檯球發力技術之甩腕

  提高擊球力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學習怎樣在適當的時間點迅速移動手腕。當小臂前移的時候,放鬆手腕,向後彎曲。球杆快要觸到母球時,那股力量會將手腕推回,快速用力的向前揮動手腕,就會給球杆一個驚人的加速度。

  大多數選手在揮杆的過程中,過早的繃緊了手腕。同時,在向後拉桿時還過早的繃緊肘部肌肉,這也造成了很多力量的損失。頭腦中想著要再放鬆一些,出杆前再多等一小會,你將可以把出杆的力量提高30%以上。

  要想熟悉這項技巧,你必須反覆用放鬆和靈活的手腕動作練習揮杆,努力保證在最後一刻揮動手腕發力。如果時間點掌握的正確,你會感覺到出杆的力量。堅持練習,直到你能一直找準時間點為止。

  9球比賽中,要想開球的力度大的漂亮,你可以把這種方法與其它兩個因素相結合,以提高球杆的速度。 1、 使用力臂更長的杆,站得更高一點 2、 出杆時,通過身體快速上移的動作增加手臂的移動速度。

  站得高些可以讓揮杆的力臂更長,球杆會移動的更快。用高爾夫杆擊球比你用手拋球要遠得多,也是同樣的原因。

  通過身體的迅速上移,球杆上將作用一個離心力。最清楚的例子就是掄鏈球時,與鐵鏈運動方向相反的離心力,能夠增加球的速度。

  如果方式正確,使用上述兩種方法可以產生驚人的力量,但準確度會受到影響。如果你能正確掌握揮動手腕和肘的時間點,你可能會發現,即使你不上移身體,也可以獲得你需要的所有的力量了。

  打檯球的六大基本要素

  1.手架

  手架在擊打過程中也是很關鍵的,其作用是作為身體的第三個支點,為出杆提供一個穩固的通道以及調節母球擊打點位。總之手架是否穩固是進球的一個前提。首先,張開手掌按與檯面,手掌攏起,四指抓緊檯面,拇指緊貼食指形成一個穩固的v型通道,值得注意的是在整個擊打過程中食指和拇指根部不得離開臺面,手形不能在任何時候鬆散。

  2.身體姿勢

  正確的姿勢應該是兩腳分開略與肩同寬,以右手持杆者為例右腳蹬直,左腳彎曲,身體很自然地貼向檯面,這時你要感到兩腳和身體是很穩定的,沒有過分前傾或是後坐的情況,身體也沒有不舒適感,特別強調兩腳站穩以及身體舒適。你可以做以下實驗:身體離開臺面,不要拿杆,雙手背在身後或者自然下垂,然後試著把身體壓低,這時如果你沒站穩的話很容易感覺到。

  3.試杆

  在身體趴到檯面以後,接下來要的事就是試杆,你應該保持握杆的小臂是放鬆且自然垂直的,換句話說你握杆的手指、手臂、肘關節、肩關節都應該很放鬆,這樣才能發出力來,如果很僵硬勢必影響到你的發力和擊球準確性。然後把球杆儘量放平,這時你握杆的“拳頭”、下巴、手架和目標球應該是成直線的,然後,用你的小臂輕柔地帶動球杆做水平的抽動,使杆頭貼近母球的擊點,這樣反覆試3、4次使之感覺平順,注意節奏要掌握好,不益過快。

  4.握杆

  很多人打球喜歡把球杆握得很緊,甚至時間一長手上還會打出繭子,而且這樣也打不力量來,其實用手指輕輕握住球杆就行了。其實打檯球就象釘釘子一樣,如果你把榔頭握得很緊,那麼手腕也會隨之而僵硬,試想你會這樣去釘釘子嗎。

  5.瞄準

  很多人在得到一個機會後就急於趴到球檯上準備擊打,實際上這個時候你不妨走到臺邊彎下腰看清楚正確的瞄準點,由於視角的關係,有些角度的球當你趴到檯面後看到的角度並不是正確的,特別是一些看似直線的球。在你正確找倒了目標球的瞄準點後,很多人的視線就開始找不到方位了,到底目光該注視哪裡,其實在試杆的時候,目光可以在母球的擊點、目標球的撞擊點和袋口之間來回,沒有硬性規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在出杆的時候目光是應該盯準目標球而並非母球更不是袋口,很多人在出杆後馬上就抬頭去看袋口,這是很不好的習慣,擊球動作還沒完成就提前起身抬頭,造成了擊球失誤。

  6.出杆

  手臂帶動球杆水平地向後拉去尋找發力點,拉多少根據你所需發力的大小而定,注意拉桿要平,如果需要大力,這時可以鬆開後三指,否則手腕會感覺彆扭,找倒了發力點後,有一個很短暫的停留,這時你要在精神和身體兩方面做好準備,然後信心百倍的出杆,不要有任何猶豫,注意出杆不要太猛,要逐漸加力,當杆頭到達母球的時候加到最大,這時你會體會到一種刺穿母球的感覺,這時不要立刻把杆抽回來要把力發徹底,這需要長時間的練習才能完成,如果猛然發力,那麼你只能聽到球碰球的聲音,而沒有那種穿透感.不少人認為到這裡就算完成了一次擊打,其實出杆後身體的保持很重要,整個擊打過程中除了眼睛和手臂,其他的部位都必須保持靜止,直到目標球落袋或者母球已經趨於靜止,在此之前不要提前抬頭,起身,也不要隨著出杆身體順勢向前,另外手架也要保持不能變形。